丁夢瑩
摘 要:美麗鄉村建設應根據不同地域特點及相關資源,參考國家農業部對外發布的美麗鄉村十大建設模式,結合旅游發展導向的相關規劃指導意見,尋求開發不同地域獨有的特色人文、資源的建設整治模式。對擁有古村落、特色建筑文化、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等元素的地域,可結合民宿開發、生態度假區的經營來進行美麗鄉村的規劃與建設。同時,基于旅游發展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除政府政策積極引導實施外,還應集思廣益,引入企業資本、鼓勵青年人就地創業創新,在規劃設計意見的指導下,開發建設新模式。本文就美麗鄉村建設,以旅游發展為導向的基礎上,對其現實意義及整體規劃體系進行了相關探討,并簡要闡述。
關鍵詞:美麗鄉村 旅游發展 生態建設
“美麗鄉村”一詞由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12月城鎮化工作會議中提出,以國內鄉村目前現有的山水脈絡為依據,大力開展鄉村自然資源,使生態旅游開發與鄉村文化性、地域性特點有機結合起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針對鄉村旅游建設,提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從生態建設角度認為,旅游開發改善鄉村環境的破舊與落后,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的理念,確保鄉村人居環境和生態文化相結合,對鄉村整體環境建設進行優化布局,結合生態民宿和旅游度假區的概念推進美麗鄉村的建設與發展。
1、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建設的意義
1.1 保護和傳承鄉村傳統文化是二者發展的靈魂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保護生態環境,還要保持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傳承鄉村文化,發展成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鄉村,要避免千篇一律,整齊劃一,失去鄉村韻味。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時應注重原來風貌的保護,盡量保留原有街道、古巷、樹木、建筑等,這些不僅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積淀,還有利于鄉村傳統文化的延續與發展,增強鄉村人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提高鄉村生態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1.2 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二者發展的根本
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的立足點,是二者的共同目標和訴求。美麗鄉村建設既要“青山綠水”也要“金山銀山”。美麗鄉村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民生工程”,其有利于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農村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民幸福指數,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2、規劃體系研究
2.1 定位布局
美麗鄉村建設要結合鄉村區位交通、地形地貌、用地現狀、氣候特點、居民社會、基礎設施和資源結構等方面分析,確保“美麗鄉村”生態景觀規劃與設計的合理性,明確美麗鄉村優劣勢,充分借鑒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案例經驗,對美麗鄉村進行優化布局,做好項目分區策劃和科學設置,以便夠滿足旅游開發的各種需求。
2.2 環境提升
充分依托鄉村區域特點,打造特色化鄉村景觀小品和景觀節點,加大鄉村景觀的歷史文化挖掘,將人文歷史與鄉村建筑景觀相融合,提升生態環境景觀價值,確保鄉村整體生態美學意義,將旅游產業與當地農產、民俗活動等有機結合到一起,以生態環境為引導,打造良好鄉村村容村貌。
2.3 服務提升
服務提升主要表現在鄉村基礎設施服務和旅游產業服務上,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大餐飲設施、住宿度假設施、環衛和購物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力度,為游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務。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構建完善市政服務設施、教育設施及醫療設施體系,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與發展奠定基礎。
2.4 產業提升
以農業產業為基礎,旅游資源為補充,確保兩大產業相結合,為鄉村地區產業創新構建良好局面。基于旅游發展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是產業自足,生態環境優美,景觀價值高,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與鄉村自然資源環境背景及當地的人文環境相協調。
3、完善以旅游為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
3.1 結合鄉村實際情況,進行旅游發展導向定位
“量腹面食,度身而衣”,基于旅游發展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應該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就地原則,立足于鄉村的實際情況,以確定鄉村旅游的發展導向。各鄉政府應成立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小組,聘請或邀請有關專家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對鄉村自身的資源環境情況、生態優劣進行具體分析,確定可規劃實施的鄉村建設項目,編制鄉村實況報告書。報告書完成后,有關工作人員要走進鄉村,幫助居民了解報告書的內容和涵義,號召當地居民齊心協力,為鄉村旅游建設出謀劃策,充分挖掘鄉村旅游優勢。最后有關工作人員要同當地鄉村干部、居民共同商議,在專家的指導下確定美麗鄉村建設的旅游發展導向,結合民俗、民宿建設,實現休閑旅游與生態旅游的有機結合。
3.2 堅持民俗文化傳承引領,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底蘊
大力傳承地域優秀文化,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品牌,多品牌創造,增強美麗鄉村建設人文底蘊。創新演藝品牌,利用相關民俗活動形式,由村民進行傳統文藝展演,宣傳民族傳統文化,吸引游客。打造文化產業品牌,大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建設,挖掘相關人文歷史,可通過類似刀畫、民族樂器現場制作、開展傳習活動等形式,充分展示相關鄉村的民俗文化魅力。打造傳統民居品牌,加強特色民宿、村寨的保護和建設力度,突出特色民居和標志性建筑物。
3.3 拓寬營銷渠道,采取多元化營銷策略
由于大部分鄉村生態旅游,缺乏品牌觀念,營銷手段單一,僅靠“回頭客”、“口碑效應”,導致旅游者只能通過朋友介紹或是傳統媒體的宣傳資料才能了解到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相關信息。這種傳統落后的營銷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旅游市場的發展,成為嚴重影響鄉村生態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因素。因此,必須拓寬營銷渠道,采取多元化營銷策略,擴大客源市場范圍。除傳統營銷手段外,充分利用“互聯網”營銷優勢。如微信營銷,及時發布相關旅游信息。微信營銷是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營銷模式的一種創新,是伴隨著微信的火熱而興起的一種網絡營銷方式。它受眾廣,接受信息方便,備受大多數人青睞,傳播效果會更好。
3.4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科學規劃
在編制鄉村生態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協調發展的規劃過程中,要處理好旅游規劃與美麗鄉村整治的銜接問題。首先鄉村生態旅游規劃必須提前介入美麗鄉村整治中,統領美麗鄉村的建設與規劃。美麗鄉村進行規劃整治時,要將旅游發展充分考慮進去,這樣可以盡量避免原始環境的破環,降低建設成本,節約資金。二是政府部門要制定專門政策支持鄉村生態旅游發展,強化政策落實,為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在鄉村生態旅游發展中,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先導作用,同時,政府還應積極制定各種激勵政策和優惠措施,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鄉村建設中。
總之,在現代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工作、生活節奏也逐漸加快,各種來源的競爭力和壓力也隨之增加。在這種大環境下,鄉村旅游的發展成了人們暫時逃離紛擾、舒緩身心、開闊視野、體驗慢節奏生活樂趣并為仍將繼續的工作與生活注入活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基于旅游發展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既能夠滿足上述需求,又能夠實現鄉村經濟建設與鄉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宇,皮華峰.以鄉土旅游為導向的“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模式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19):52-55.
[2] 楊艷紅.“美麗多村”建設下寧化湖村鎮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