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摘 要:南方水網地區河流密集,溝渠交錯,地區交通發達便利,全年地下水位在0.5-1.0m范圍內,土質松軟,流沙較多,承重能力差,雨水較多,特別是多區域連片淤泥水塘、水田地,造成溝下作業施工困難,焊接時承重一側往往導致溝下淤泥上涌,無法焊接作業,如不采取措施,將無法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關鍵詞:水網地區 溝下焊接 施工方法
1、前言
1.1方法簡介
本工法所采用的施工工藝,有效了解決南區水網地區油氣管道溝下焊接作業的施工難題,先后應用于廣深線管道工程、甬臺溫管道工程等,在施工過程中加以改進推廣,大大縮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證工程質量。
2、方法特點
針對南方水網地區水系發達,江河、水塘、稻田地、交通發達、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飽和和土質承重力差淤泥流沙多容易上涌的特點,在管道機械化施工基礎上,在焊口處底下增加類似于“抽屜”的鐵制開口機具,有效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焊接困難的難點,從而保證溝下焊接作業的正常進行,其特點如下:
2.1施工工藝簡單適用、針對性強;
2.2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2.3降低施工危險系數,保證施工安全;
2.4有效保證焊接質量。
3、適用范圍
本工法適用于Φ323-Φ1219管徑水網地區長輸油氣管道的機械化施工作業。
4、工藝原理
南方水網地區地面承載能力差、地下淤泥厚容易上涌,造成施工過程焊口困難,由于淤泥上涌導致溝下焊接時焊接空間不夠,針對水網溝下施工的這些特點采取了相應技術措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如在廣深直徑為1016mm的施工中,用3mm厚鋼板和直徑為60mm的鋼管焊接長2m寬2m高0.5m的抽屜式開口箱子,利用溝箱自身重力和管道接觸面支撐力保證焊口空間,所以制作長寬為2倍直徑高為0.5m的抽屜使用在溝下焊接過程中。
5、施工工藝及操作要點
5.1施工工藝流程圖
5.2 施工要點
操作要點:
1.準備好3mm厚鋼板、直徑為60mm的鋼管和3T的U型環。
2.下料,以直徑為1016的管道為例,割2m*2m的鋼板一塊,割2m*0.5m的鋼板4塊,割2m鋼管4根,割0.5m鋼管4根。
3.把割好的鋼板和鋼板組對焊接成一個大型開口箱子,類似于抽屜,并在一側中間位置焊上U型環。
4.管溝開挖,并在焊口挖好能放下抽屜的空間。
5.放好抽屜,布管組對焊接,把抽屜挨管一側放上膠皮。
6.焊接完畢后,用挖掘機鋼絲繩拉住U型環一側,把抽屜拉出。
7.進行焊口檢測和防腐,回填并恢復地貌。
6、施工設備及材料
6.1主要設備
焊機DC400或林肯焊機
6.2材料
3mm厚鋼板、直徑60mm鋼管、U型環、8mm厚膠皮、木板
7、安全、環保措施
7.1 安全管理目標
為確保施工安全,建立健全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做到依法辦事;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意識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時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消除事故隱患;建立高效、精干的安全組織機構,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在施工中嚴格執行;并從技術上著手,針對實際情況,及時解決施工中的安全問題,以達到安全目標的實現。創建安全標準化工地。
7.2 建立安全保證體系
按照“五項”(綜合治理、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否決權、從嚴治理、標準化管理)原則,建立安全保證體系。
7.3 建立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涉及面廣,單靠一個部門、一部分人去抓很難奏效。為此,必須明確規定各職能部門、各級人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權限。使安全工作形成一個人人講安全,事事為安全,時時想想安全,處處要安全的氛圍。并建立一套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考核獎懲辦法和安全否決權評比管理制度。
7.4 開展群眾性的安全管理活動
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形式組建安全管理TQC小組,嚴格按照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即: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八個步驟(調查分析現狀,找出問題,分析各種影響因素,找出主要影響因素,針對主要影響因素制定措施、執行措施,檢查工作效果,鞏固措施、制定標準,將遺留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等八個步驟),制定出每月每季的活動計劃,規定每次活動的時間、內容、目標等。并組織實施,直至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7.5 在施工現場所有工作人員應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工鞋等
7.6 施工前對施工中所有設備和工機具進行安全檢查,確定符合安全要求才可作業
8、結論
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抽屜式開口箱子,能保證焊口質量,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施工效率,省去挖掘機消耗的油量,保證施工安全。
在廣深項目石厘頭淤泥段溝下施工過程中,根據現場地形地貌特點,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采用“抽屜”式去焊接焊口,加快了施工工期,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369-2006.
[2]《氣體輸送和配油管道系統施工規范》ASME B31.8.
[3]《鋼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755-2012.
[4]《埋地鋼質管道防腐保溫層技術規范》GB50538-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