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聞傳媒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傳媒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說到底,這些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是人的頭腦和思維的競爭。
思維能力的高低是新聞從業者能否勝任工作的重要因素。思維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的過程。記者思維是根據新聞事實的特點和新聞報道的目的,運用新聞原則和規律,去發掘新聞信息,表現新聞價值的一種職業思維。記者思維具有反應快速、探索求證、求新求異、視野開闊以及思維的整體性和選擇性等特點。
就思維的整體性而言,正確區分部分與整體、特殊與普遍的辯證關系,從整體上把握事物,是記者思維的首要特征。它要求記者對事物本身及其相關情況的掌握要盡量詳細。同時,整體性的另一方面是記者思維具有社會性,即記者思維方式不能背離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記者有個人的道德和是非標準,但在采訪中,只能用社會的準則去判斷,否則作出來的報道容易背離社會價值取向。
在把握事物整體情況的同時,記者的思維還需要有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整體性使記者能夠掌握大量信息、素材,但這些消息、素材不可能照搬照錄。因為新聞是新近發生的重要事實的報道,需要記者衡量和選擇,確認事實本身具有新聞價值才能進行報道。這就要求記者有選擇意識,即善于選擇采訪對象和選擇合適的主題、題材。思維的選擇性還使記者善于創造性地獨立思考,去辨別是非和評價事物。同時,由于選擇性的特點,使記者的思維往往因為某種具體事物的誘發,突然迸發出靈感,找到新聞點。
從探索求證的特點講,記者對信息的選材和處理,都不能離開真實這一基本要求。因此記者有責任對掌握的素材和信息進行核實。在實際工作中,要求記者帶著批判的眼光和思維去調查研究,為探求事實真相鍥而不舍,而不是被一家之言左右自己的判斷。
從視野開闊的特點講,優秀的記者應該是博學的,擁有觀察事物廣闊的視角,這樣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尋找事物的本質,拿到新聞素材才能從不同的地方切入,做出角度新穎的報道。
那么,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呢?
媒體本身的有組織、成系統的培養,是記者接受繼續教育的重要途徑。由于記者工作壓力大,自我學習往往難以持之以恒,因此有組織的在職繼續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這種教育方式在于提高記者的綜合素質,可采用以老帶新的方法,也可與高校合作,共同制定授課計劃,讓記者再次走進課堂。但需要注意的是,記者的思維培養應講究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之中。
內容上,除了新聞專業知識的最新動態外,還可以根據記者個人的興趣,進行包括文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培訓,其目的就是為記者的思維提供源泉。有意識地根據自身的需要,以提高綜合素質、適應工作而進行的學習,是提高記者自身思維能力非常重要的培養方式。正確的思維方式的形成需要豐富的知識的支撐。要想適應新聞工作,必須克服惰性思想和外界因素的干擾,真正靜下來學習新知識。同時,記者還應注意總結經驗。經驗其實也是一種知識。創造性的思維,實際上是經驗和知識的超越和提升。新聞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因此新聞學習也應是創造性的。如果只是繼承性地學習,對所學的東西提不出任何問題,這樣的學習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收獲,也不會有新的發現和突破。記者創造性思維能力還產生于對實際生活的感受。如果脫離實際,遠離群眾,就會窒息自己的創新精神。
正確的思維方式還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很難想象悲觀厭世、玩世不恭、游戲人生甚至仇恨社會的人,會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正確的思維方式,還需要學習一些邏輯學。邏輯是人們的思維規律。所謂新聞報道應注重邏輯思維,就是要求按照一定規律對新聞報道進行綜合、判斷、推理,最終使新聞報道符合邏輯。新聞報道邏輯混亂,往往給人以自相矛盾、文不對題、因果不符、以偏概全的印象。同時,思維方式的培養,還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平和、大度、樂觀、臨危不亂、不卑不亢、斗志昂揚的心態,都是形成正確思維的重要因素。
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要在競爭中分享到更多的受眾注意力資源,必須以更有效的方式向受眾提供大量的有效信息,剔除冗余信息,為受眾提供更具體更直接的服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新聞解讀思維被作為一種嶄新的新聞思維理念越來越受到各新聞媒體的重視。解讀新聞的能力已成為新聞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將新聞解讀思維轉化為電視傳播的效果,并最終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憑借敏銳、準確的判斷力,衡量出新聞的價值和有效的信息量,找到解讀新聞的切入口。每天面對大量的信息,選擇哪些信息提供給觀眾,這就是一個新聞從業人員的眼光問題。記者或編輯的眼光既反映了個人綜合素質的高低,也反映了記者和編輯對觀眾需求的理解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記者的眼光不僅是個人的眼光,而且是一種大眾的眼光,既能發現新聞信息背后常人所想知而未知的價值所在,又能發現常人所未曾想到或未發現的新聞信息和視角。這就要求記者必須有一種敏銳、準確的判斷力,面對日益加快的信息傳遞,能迅速衡量出新聞價值量的大小,并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切入口來采制新聞。
二、依據觀眾需要分析新聞,從多角度、多層次滿足對信息的需求。對利益的關注是人類的共性。但每個個體的利益又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我們在發布新聞時要強化觀眾意識,從新聞與觀眾利益的相關處著手,盡量選擇在時效上、地域上、社會影響面上貼近觀眾的信息,以滿足各種層次觀眾的需求,滿足觀眾各個層次的信息需求。
三、在解讀新聞時應力求點面結合,宏觀與微觀相呼應,使單一的新聞變成一股具有較強沖擊力的信息流。人類的認識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普遍的一般規律。對一則新聞的認識也是如此。引起觀眾對一則新聞收看興趣的可能是某個具體的細節,也可能是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串數據,或者是某種特定環境背景。解讀新聞必須從這些具體、特殊的要素入手,多級索引,由小到大,由簡到繁,層層相連,吸引觀眾走進新聞,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新聞媒體要想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在競爭中求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開發。新聞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培養其正確的思維,鍛煉其敏銳的解讀能力。對于個人而言,要想干好新聞工作,同樣需要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強大的思維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思維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需要業內人士和學者不斷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