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玉
2017年國際局勢頗不平靜,黑天鵝事件不斷。但總的來說,國際局勢還是保持一種穩定的局面。特朗普上臺雖給中國帶來許多不確定性,但是中美關系卻意外的出現部分緩和回升;國際上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有不斷增加的趨勢,曾引起整個世界恐慌的“伊斯蘭國”正式被消滅……2017年即將結束,本刊特篩選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十件大事作為一年的回顧。
一、特朗普就職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
美國當地時間2017年1月20日中午特朗普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宣誓就職,正式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他是一位毫無從政經驗的地產商,此前在民調中一直落后希拉里,如今竟然擊敗希拉里,笑到了最后,成美國第45任總統!特朗普是自1977年以來最不受歡迎的當選總統。認為特朗普做總統不合格的民眾雖然較6月時的64%有所下降,但仍超過一半,達到52%。
二、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
法國當地時間5月7日,法國前經濟部長、“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當天在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得超過65%的選票,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從馬克龍的經濟改革思路來看,他主張放活勞動市場、延長勞動時間、在制造業領域加強和德國合作,是支持經濟自由化和歐洲一體化的代表。但法國病的社會癥結在于,精英階層固化,與中產階層鴻溝擴大。面對積累深厚卻日漸生銹的文化,馬克龍的見識和手腕足以解題尚未可知。
三、伊朗大選魯哈尼獲勝
魯哈尼在5月19日伊朗新一輪總統大選中,共計獲得了4100多萬張選票中的2300多萬張,以57%的得票率獲得連任。伊朗官方相關機構5月30日確認,本月19日結束的伊朗大選結果真實有效,現任總統魯哈尼獲得連任,并將在今年8月舉行宣誓就職儀式。
魯哈尼一直以溫和務實的作風著稱。在他力主之下,伊朗重啟核問題談判,并于2015年7月與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這成為他贏得本屆總統選舉的重要籌碼。目前的伊朗正處于開放與封閉、溫和與強硬、改革與保守等多重矛盾交匯的敏感節點上,伊朗此次總統選舉后的政策走向對于整個中東乃至世界都有重大影響。
四、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正式宣布美國退出TPP
1月23日,新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同日,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簽署這一行政命令標志著美國貿易政策進入新的時期,即特朗普政府未來將與美國盟友和其他國家發展雙邊貿易機會。退出“TPP”,意味著美國放棄了把控亞太貿易一體化的可行手段,但如特朗普所言,此舉也為美國制造業消除了巨大的威脅。
五、安倍晉三在日本提前大選中獲勝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28日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大選。在10月22日舉行的提前大選中,他領導的政黨聯盟在日本下議院的臨時選舉中贏得三分之二的席位,獲得絕對多數席位。因此,安倍可以繼續連任到2021年秋季,在2018年9月爭取第三次擔任自民黨黨首。這場影響日本政治發展的重要選舉,自安倍兵行險招,解散眾院提前大選以來,三大黨派勢力在“混戰”中相互“廝殺”;然而,由于在野黨“鷸蚌相爭”,安倍“漁翁得利”,保住議會修憲優勢。當朝野修憲派勢力未來形成合力后,修憲噩夢將浮現,戰后和平體制面臨巨大威脅,日本政治或將迎來重大轉折。
六、韓國宣布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7月8日,美國和韓國不顧包括中方在內有關國家的明確反對立場,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八_德”的全稱是“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它是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的一部分,探測距離最遠可達2000公里。按照韓國國防部的說法,在韓國部署“薩德”是為了應對朝鮮核與導彈威脅。但從“薩德”的性能來看,其監控范圍和攔截對象遠遠超過韓國防衛的需要。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韓美部署“薩德”,真正的目標并不是朝鮮,而是中國和俄羅斯。
韓國部署“薩德”,嚴重損害中國戰略利益,破壞中韓戰略互信,不但使自己淪為美國監視、遏制中俄的工具,卷入大國競爭的漩渦,也使自己喪失了獨立的外交立場和在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回旋空間。
七、加泰羅尼亞議會投票宣布從西班牙獨立
10月27日下午,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議會投票宣布從西班牙獨立。當晚,西班牙首相拉霍伊緊急宣布加泰羅尼亞獨立是非法的,并決定解散加泰羅尼亞政府,解除加泰羅尼亞自治區主席普伊格德蒙特的職務。解散自治區議會,并宣布于12月21日舉行自治區選舉。
歐洲當下彌漫著民粹主義思潮,而民粹主義傾向于小利益圈的認同,這助長了加泰羅尼亞等地區的分離主義傾向。最近鬧獨立的幾個轟動案例都發生在歐洲,多數歐洲國家已經不算大了,歐洲還鬧分離主義,反映了如今西方世界利益觀的碎片化。
八、美國稅收制度迎來三十年來最大幅度修改
當地時間12月2日凌晨,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1比49通過稅改法案。這意味著美國稅收制度即將迎來三十年來最大幅度修改,修改方向很清晰,也很直接——減稅,為個人、企業甚至部分國家降低稅額征收。分析師也預測此次稅改方案將讓美國政府在未來幾年內陷入高達萬億美元的赤字或外債,但減稅明顯有利于制造業回流美國。同樣,這項法案將讓美國走向一種受領土影響的稅收制度,以鼓勵美國企業將它們在海外賺取的利潤轉移回國。
美國的減稅政策以及引起的可能后果,會對中國存量的制造業以及增量的技術創新都帶來挑戰。中國必須謹慎地加以應對。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其減稅勢必會影響到國際貿易和投資,特別是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等,從而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將會給中國帶來資本外流的壓力。面對可能到來的新一輪國際稅收競爭,需要未雨綢繆。
九、“伊斯蘭國”被剿滅
12月6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宣布,敘利亞領土上的“所有ISIS已經被擊敗,敘利亞被解放”。伊拉克總理阿巴迪12月9日宣布,該國打擊“伊斯蘭國”(ISIS)的戰爭已結束。伊拉克政府軍已完全控制了伊拉克和敘利亞交界地區,因此打擊ISIS的戰爭結束。雖然ISIS的軍事力量全線敗退,其首領和主要人物卻仍然下落不明,據推測,ISIS應該有大量武裝分子潛藏到了其他國家等待時機,我們仍不可放松警惕。
十、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特朗普12月6日在白宮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稱這是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姍姍來遲的一步”,要求美國國務院安排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特朗普稱如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認可,美國將支持兩國方案。稍早前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曾警告這一決定將給地區帶來“危險后果”。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圣地。包括老城在內的東耶路撒冷地區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稱六日戰爭)后被以色列實際控制,但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為其領土。特朗普的決定扭轉了美國數十年來的中東政策,遭遇眾多中東國家強烈反對,或給地區安全局勢帶來嚴重威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