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泓銘+程四化
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中,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原中國經濟報刊協會)迎來了“而立之年”。12月16日,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在陜西省岐山縣蔡家坡舉辦成立30周年系列活動,表彰了中國經濟傳媒領軍人物以及第四屆中國經濟傳媒十佳記者、十佳編輯,并為從業30年的經濟新聞工作者頒發榮譽證書,同時發布《中國經濟新聞30年優秀作品集》。當天,還舉行了第 29 屆中國經濟新聞獎暨 2016 中國經濟新聞人物頒獎儀式,并召開第三屆泰山論壇。
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陳抗甫,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名譽會長張虎生,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艾豐,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翟惠生,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潘崗,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任豪祥,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莫新元等出席會議。莫新元、張虎生、任豪祥、潘崗等分別致辭和講話。陳抗甫、張虎生共同為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更名為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揭牌。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常務副會長于勇主持會議,副會長宋波宣讀協會30周年系列推評活動獲獎名單,副會長趙健宣讀第 29 屆中國經濟新聞獎暨 2016 中國經濟新聞人物獲獎名單。來自中央和地方經濟媒體的主要負責人和代表100余人參加了會議。
30多年來,廣大經濟新聞工作者俯下身子,擼起袖子,以堅守、擔當、奉獻的精神,全身心融入中國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為經濟社會的進步發揮正能量,推動中國經濟新聞事業不斷發展和做大做強。舉辦經濟新聞優秀作品的推評活動,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積極推動了經濟新聞報道水平的提高,推進了經濟新聞隊伍的建設。協會自1987年的首屆經濟新聞大賽啟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了29屆經濟新聞大賽,每屆均有近百家媒體參加,并不斷推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優秀作品。至今,已有6000余篇稿件分獲中國經濟新聞大賽(中國經濟新聞獎)的各類獎項,三分之二的一等獎作品同時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的新聞獎項。自2007年以來的十年間,協會累計推評出中國經濟媒體十佳記者40名、十佳編輯40名;經濟媒體新聞傳播和經營管理領軍人物36名。自2005年以來,協會推評出年度中國經濟新聞人物130余名,其中絕大部分獲評人物在全國或業界都具有很大影響力。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傳統媒體面臨新的輿論生態、社會生態和產業生態,其思想理念、新聞生產、內容傳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經受著嚴峻挑戰。眾多傳統經濟媒體抓住機遇,迎難而上,融合發展,多元發展,涌現出一些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科技元素的經濟新聞傳播平臺,開發出一批面向各類用戶需求的應用服務產品,呈現出百舸爭流的發展態勢。同時,也造就了一批對經濟媒體既有堅守擔當又有創新突破的領軍人物。大會揭曉中國經濟傳媒領軍人物、第四屆中國經濟傳媒“十佳記者”和“十佳編輯”名單,并對獲獎者進行表彰。經濟日報評論理論部常務副主任齊東向、中國經濟時報副總編輯李慧蓮、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譚俞雄、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健、北京商報社長邱成軍、安徽經濟報社長馬順生等16人獲評領軍人物,林火燦、鄢來雄、王晉、丁瑾等20人獲評中國經濟傳媒十佳記者和十佳編輯;44人獲得從業30年經濟新聞工作者榮譽證書。《30年30篇-中國經濟新聞優秀作品選》也在會上發布。
第 29 屆中國經濟新聞獎暨2016中國經濟新聞人物頒獎儀式也在當日舉行。來自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66家媒體推送的300余篇作品入圍經濟新聞獎的評選,30個單位推薦的46名候選人參加年度經濟新聞人物評選。經中國經濟新聞獎評委會歷時近兩個月的初評、聯評、終評的四輪評審,162篇作品獲得各類獎項。其中,人民日報《“關注企業去杠桿”調查報道》等97篇作品獲深度報道獎,經濟參考報《一線樓市“場外配資”助長投機潮》等35篇作品獲事件報道獎,北京商報《前門大街系列報道》等13篇作品獲監督報道獎,經濟日報《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新動能》等17篇作品獲新聞評論獎。周曉光等10人被評選為2016年度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據了解,“中國經濟新聞大賽暨經濟新聞人物評選”是中央主管部門批準保留的11個新聞性評選表彰項目之一,也是新聞界僅有的經濟新聞專項評選活動。它是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業務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和品牌項目。中國經濟新聞大賽為推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營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輿論氛圍,擴大和提升經濟新聞報道的影響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日下午還召開了第三屆泰山論壇。該論壇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中國經濟網主辦,中國文化國際合作創新聯盟和寶雞新源華成熱力有限公司承辦。論壇主題是“綠色生活,幸福中國”。 主辦方邀請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專家學者、相關企業和新聞媒體的代表,圍繞“清潔能源、網絡安全與國計民生”進行交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