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隨之而來的是國家加大了對法治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深入人心。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社會發展中各種類型的糾紛逐漸顯現,而法律援助工作任重而道遠,法律工作者的責任越發重大。筆者通過座談、情況匯報、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調研的基礎上,了解了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當前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提出了解決辦法。
一、法律援助工作現狀
隨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行,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而各級司法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在不斷充實法律知識、努力提高法律援助的水平、盡心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對推動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一)服務網絡初具規模
主要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看:從橫向方面來說,為了更好的服務弱勢群體的典型案件,我是成立了聯動機制;從橫向方面來說,我中心采取以市法律援助中心為主體,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絡點為依托的法律援助工作三級網絡體系,分別在全市21個鄉鎮(區)和232個村(社區)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法律援助聯系點的同時,在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殘聯、老齡委、信訪局和駐軍65565部隊建立了法律援助聯絡站,真正做到了讓基層的老百姓能夠”不出門“就可以獲得法律援助,也使法律援助扎根于基層。
(二)規范化建設積極推進
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做到了“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遼寧省法律援助條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從業務規范、經費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為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與此同時,為了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及法律援助案件工作的透明度,積極開展援務公開、聽庭、電話回訪、辦案補貼發放情況網上公示等工作。
(三)工作成效不斷增強
我市法院中心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以“關注民生、扶貧助弱、公平正義、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為自己的服務宗旨,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群眾提供法律幫助。2015年,我中心總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05件,已經結案1450件,解答群眾咨詢共計4712次;2016年,我中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32件,,解答咨詢3100余人次,幫助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達250余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重視力度不夠
盡管在國務院頒布的《法律援助條例》中已經明確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我市市委、市政府也認識到法律援助這項工作越來越重要,但是在落實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相關部門不理解、不重視、不支持;二是從力度,還是在長效型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宣傳效果不佳
雖然從十八以來,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法治思維仍需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也沒有家喻戶曉,仍有一小部分老百姓不懂法、不知法、不了解法律援助的存在,導致了這部分人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沒有拿起法律的武器,認為上訪才是解決自己困境的唯一出路,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主要歸因于:一是宣傳力度不大;二是宣傳途徑枯燥;三是針對對象單一。這些都造成了宣傳效果不佳。
(三)經費保障不力
十八大以來,雖然我市加強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在法律援助案件的經費上也加大了投入,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法治的進步,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和需求也越來越大,法律援助的案件也與日俱增,法律援助案件經費不足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而我市還沒有建立對法律援助案件經費的動態增長機制,造成了經費保障不力的現象。
(四)管理機制不優
存在的問題:一是行政管理職能和社會服務只能不分。我市的法律援助中心不但承擔著行政管理職能,同時還負擔服務職能,造成律師發揮主體作用較輕,中心工作人員辦案較重的局面,不利于法援事業的健康、長遠發展;二是法援的質量評估體系沒有建立和健全,造成了法援的管理不規范和履行職能隨意的現象。
(五)服務質量不高
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法律援助案件辦案難度較大,職業時間短的年輕律師缺乏辦案經驗難以勝任,有影響力年紀較大的律師缺少辦案時間;二是部分律師態度消極。對于法律援助案件,部分律師僅與辦案法官了解案件情況,不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溝通深入了解案情就出庭了事,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和改進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現狀的幾點建議
(一)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的保障體系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的要求,我市應著力加大對法律援助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一是要加強基礎建設;二要加強隊伍建設;三要加強經費保障。只有從人、財、物三方面加大投入,才能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的動態增長機制,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辦案質量和工作效率,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的順利、有序、良性開展。
(二)打造法律援助工作的立體宣傳網絡
加大對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將其作為司法行政宣傳工作的重點,具有針對性、實效性:一是要不斷的創新和更新觀念,同時要與我市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斷的豐富和完善宣傳的內容和形式;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利用網絡、電視臺、報紙等多種方式讓百姓認識、了解法律援助工作,不但要深入城市的社區,同時還要深入到鄉鎮;三是對一些典型的法律援助案件要加大宣傳報道的力度和范圍,力求將盡可能多的法律援助案件作成經典案例。
(三)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法律援助律師隊伍
新時期,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法律援助律師隊伍是我市法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嚴肅紀律、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嚴格禁止有償法律援助事件的發生;二是對于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師建立獎懲機制;三是對于法援案件的經費去向建立監督制度,做到專款專用。只有三者兼顧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的律師隊伍,為我國的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使更多的百姓受益。
(四)注重部門協調,強調工作合力
著力建立公、檢、法、司刑事法律援助協調機制的同時,定期召開法援工作的會議,集眾家所長解決法援的實際困難,讓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最終使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張蓓.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J].法制博覽,2017,(14).
[2]羅海波.淺談法律援助制度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7,(12).
[3]紀以根.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法律援助制度研究[J].法制博覽,2017,(21).
(作者簡介:楊錦,碩士研究生,東北大學,專業:中外政治制度,中共鳳城市委黨校,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