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利+++王淑慧
摘要:本文針對青春期學生普通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有效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動,積極引導他們從社會中多汲取健康的營養,增強自我辨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認識青春的價值和意義,從而走出青春的朦朧、徘徊期,得到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青春期 心理 健康
中職生的年齡多處在15-18歲階段,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過渡時期,是一個人的生理生長發育,心理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逐漸適應社會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心理上最困惑,人生觀、世界觀由矛盾走向成熟的時期。在這一特殊的成長時期,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有力配合,根據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投入更多的關注和引導。
一、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的學生,生理上發育加速,性意識增強,與異性同學有強烈的交往欲望;情感豐富強烈,但不穩定,易沖動;渴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對自己所屬的集體,有強烈的歸屬感和依賴性。逆反心理強,越來越不服從父母和老師的管教;獨立性增強,希望自己決定自己的事。
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的中職生,對自我、社會尚沒有成熟的認識,遇到事情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和處理。久而久之,問題得不到解決,會伴隨有焦慮、煩躁、偏執、多疑等多種心理問題,據心理學家調查多達30%-40%的青春期學生存在有心理危機。
二、青春期學生經常伴隨的心理問題
1.學習上的障礙:基于家庭環境、智力水平、學習基礎的不同,每個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也會不同,在學生有強烈的學習欲望,而遇到各種學習障礙,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時,長期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解決,會導致出現厭學、缺乏學習興趣的狀況,同時伴隨有焦慮、煩躁、甚至嫉妒、報復他人等心理問題。
2.人際交往的困惑:青春期的中職生處于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社會經驗比較少,人際交往技巧缺乏,容易感情用事,容易沖動,不計后果。其中自我的學生獨斷專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容易受到孤立;性格內向的學生,交往中缺少主動性,容易受到冷落;生性多疑、易嫉妒的學生,難以建立互信的友誼。
3.青春期各種心理矛盾: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既想擺脫父母的干預,又需要父母在經濟上的幫助;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閉的矛盾,渴望與異性交往,又不敢輕易展示自我;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以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困擾著青春期的中職生,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幫學生走出迷茫期,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三、心理健康的內容及標準
國內外專家把心理健康定義為在一定環境中的個體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健全的人格品質和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自我內部及其與環境之間能夠保持良好的平衡,且有良好的心境。青春期的健康應該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標準:
1.有合理的需要和適當的動機強度,需要和動機要在自己能力許可的范圍之內,能得到適當的滿足。
2.智力正常,具有正常的認知活動。智力水平正常是滿足日常生活的基本條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3.自我意識清晰完整,能夠接納自身條件,具有一定的自制力。
4.情緒穩定、適度:不會出現易怒、易暴、感情偏執的行為。
5.人際關系良好:與老師、同學、家庭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
青春期生理健康的標準:
1.具有良好的性保健意識,認識自我,了解異性,并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2.有正確的性道德觀和生育觀,具備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負責的意識。
四、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鑒于青春期的特點,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充分了解青春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保障他們安全順利度過青春時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學校、家庭、社會要組成有機的整體對學生開展以下健康教育活動:
1.積極開展班級活動。班級是學生成長和發育的直接環境,班級活動的開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班級活動中可以對在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扶,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營造和諧、輕松的班集學習氛圍。還可以開展主題班會,把青春健康、異性交往等問題安排在班會上,配備相應的活動實施方案,在活動中讓學生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清楚青春期的生理特點,學會與異性交往的方法,正確處理與異性同學的關系。
2.定期開展專題性青春期健康講座。學校加強與計生部門的合作,請專家向學生講解青春期健康知識,重點介紹有關青春期男女兩性生理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青春期心理的特點,使學生了解自身身體變化的情況,并懂得正確認識和對待這些生理變化,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狀態。專題講座的開展有助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讓學生開展同伴教育,有效提高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
3.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者活動、幫扶活動等,在活動中,學生奉獻愛心、助人為樂,在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的同時,也會經歷存在感和自豪感等多種情感體驗,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其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4.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室、開通心理熱線。在學生有心理困惑時,教師可以給予專業的心理疏導,幫助青春期學生解脫心理上的沉重負擔,解除心理困惑,避免他們因心理問題,而誤入歧途。
5.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滲透青春健康教育。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青春健康教育應與德育工作、學科教學、法律教育、研究性學習等多項工作結合開展,滲透到日常工作中,才能有更好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尹洪斌.怎樣當好職業學校班主任[M].河南科技出版社,2014.
[2]崔景貴.當代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J].職業與教育,2008,(08).
[3]程宏.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2).
[4]郭興紅.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特點、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1.
(作者單位: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濮陽市衛生學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