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清



在多年的小學勞技課堂教學中,經常面臨這樣一個困惑,課堂上,學生的制作熱情高漲,但急于求成,思維不夠活躍,作品形式以模仿為主,缺乏創新意識。如果能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那勞技課堂就能逐漸充滿活力。下面我就簡單談一談小學勞技教學中營造活力課堂的一些嘗試。
一、改進教學方式,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一)善于組織游戲
在勞技課堂教學中,如果善于將技法訓練與游戲活動相結合,開展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勞技課堂氣氛活起來。如:蘇科版三下《立紙花》,師生在探究立紙花的基本制作方法之后,開展“花兒朵朵開”游戲,小組內學生先制作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立紙花,然后將立紙花貼在底版上,并在底版上添加相應的背景,再請學生根據作品用簡單的話語或故事來介紹。有的小組制作了一盆美麗芬芳的鮮花(圖1),有的小組讓立紙花在校園里競相開放(圖2),還有的小組讓立紙花成為帽子、裙子、包包上的飾物(圖3)……最后進行自評、互評及評獎。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好玩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所有學生都“動”起來了,毫無疑問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了。
(二)努力創設擂臺
在勞技課堂教學中創設以比賽為主的擂臺,采取“學生比學生”“小組比小組”等比賽形式,開展剪貼、泥塑、創新等比賽。如:在《立紙花》第二教時中,用立紙花的部件設計制作其他造型,開展“立紙造型變變變”比賽,學生變化出了蝴蝶、貓咪、熊貓(圖4-6)等可愛有趣的造型,學生學習熱情極其高漲,課堂上洋溢著鮮活的氣息。
(三)合理利用媒體
在勞技課堂教學中靈活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突破難點內容,還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活課堂教學。如:三上《可愛的紙簍》,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紙簍壓一挑一的編織方法,不僅讓學生形象地了解編織方法,也使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壓一挑一的概念特點,順利化解教學難點。又如:三上《十五巧板》,指導學生學會十五巧板的制作方法后,讓學生在多媒體上玩自己制作的十五巧板,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一個個用十五巧板拼成的造型活靈活現。靈活合理利用多媒體使課堂上散發著生機活力。
二、精心引導求異,讓學生思維活起來
在這個標新立異的時代,勞技教學特別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及創造能力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的創造思維最大程度地激活開發。
(一)激活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是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不同結構形式去探索的思維方法,思維呈現出多維發射狀,是一種開拓型的思維形式。
在執教四下《縫沙包》時,第一教時學生學會了沙包的基本制作方法,由于沙包很實用,深受學生歡迎。于是第二教時開展拓展活動。請學生小組探究沙包的外形還能設計成什么樣?學生設計出了梯形、五邊形、五角星形、愛心形、月牙形等造型,我用多媒體把學生設計的愛心形慢慢變為草莓形,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了如何將一個“基本形”逐漸通過想象、夸張、變形等手法變為另一個形,同時充分地激活了學生的發散思維,當再次修改設計稿時,他們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了小魚、貓咪、甜甜圈等造型。那么除了這樣平面的造型外,還能有立體的造型嗎?學生再次進行小組探究,思維再次發散,設計出了圓球形、正方體、錐形等等。接著請學生將外形新穎又易于制作的造型制成沙包,學生的沙包(圖7-10學生作品)既色彩斑斕又別致獨特,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學生的思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勞技課由此變得活力四射。
(二)激活想象思維
想象思維是形象思維的具體化,大腦通過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借助大腦內已有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或重組的思維活動。
四上《自制收納盒》制作項目是讓學生運用彩紙將鞋盒等盒子進行包裝,再制作隔板放置在盒內,使之成為漂亮又實用的收納盒。隔板的制作是本課的難點,書上指導制作的是六格收納盒。我啟發學生思考盒子內部的分割除了方形的六格外,還能有其他分割形式嗎?課堂上先請小組在紙上設計,學生設計出了“木”字形分割、“米”字形分割、扇形分割、不規則分割等等。學生開始制作后,我在巡視指導的過程中,根據小組的制作激發學生想象,能否在收納盒的外部或內部進行想象添加,然后變成既美觀又實用的收納盒呢?多媒體出示一個長方形收納盒,在收納盒周圍添加籠桿等物件,活脫脫的鳥籠收納盒就誕生了,經過一步步的思維激發,學生通過想象將收納盒制作成了愛心、汽車、小丑屋(圖11-13)等新穎又實用的造型。
(三)激活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綜合運用多種思維形式并具有開拓創新特色的思維活動。
五上《刮鱗器》制作項目是讓學生打磨木片后安裝刀片制成一個實用的刮鱗器(圖14)。學生通過前幾節課木工項目的制作后,能較快又比較高質量的完成刮鱗器,接著在評價后引導學生創新。能否在外觀上進行創新?有的學生一下就想到了板刷的造型,有的學生想到了小魚的造型,還有的學生想到了用繪畫或雕刻的方法進行裝飾。除了外觀創新外,其他方面可以創新嗎?有的學生想到了功能上進行創新,刀片設計成雙面或彎頭的,這樣能快速刮魚鱗。其他方面還可以創新嗎?我出示一組生活中的物品,請大家想一想,這些物品中有沒有能做刮鱗器的?學生一下子就想到了材料上創新,用廢舊牙刷柄等代替木柄,這樣可以經久耐用。學生的創新思維被大大地激活了,在隨后的二次制作中,學生將自己的刮鱗器制作得既有創意又實用耐用(圖15-19學生作品)。
三、重視實踐體驗,讓制作形式活起來
制作是鞏固技能的一種訓練手段,更是引導學生前進的階梯。勞技課的性質決定了作品形式的多樣性,所以要將勞技制作的形式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
(一)合作型制作endprint
在完成制作時,我常采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男女生合作、好友合作等合作形式,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個性特點,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學生可能思維狹窄,但動手能力不錯;而有的學生思維活躍,但可能制作不夠精細,如讓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互相取長補短、博采眾長,即使是水平相當或個性特征相近的組合,也能讓學生在合作中得到啟發。如:四下《立交橋》,學生通過合作制作出了城市交通場景,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生在這種輕松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不僅能高效率地制作,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二)自主型制作
長期以來,統一的制作形式壓抑了學生的創作熱情,束縛著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布置自主型的制作,讓學生從統一的指揮棒中解脫出來,學生自由安排制作內容,自我設計制作形式,這樣既增強制作的彈性,又會使許多極富創造性的作品相繼出爐。
如:四下《滌綸彩球》,由于配套材料中沒有滌綸薄膜,所以制作之前請學生自主收集彩紙、廣告紙或食品包裝袋等,在制作時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制作,在不影響美觀的前提下,自行確定三個喇叭口部件的數量。學生的作品大小不同,顏色各異。又如:五上《蒜泥黃瓜》,在黃瓜切片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形狀,有條、片、丁,有絲、螺旋狀,還有用磨具壓印個性形狀等。另外,由于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口味喜好均不同,于是制作時允許學生在蒜泥黃瓜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改變,有的做成糖醋黃瓜,有的做成涼拌黃瓜,有的做成酸辣黃瓜,還有的加了沙拉醬及配菜做成三色黃瓜絲等。每一件作品都體現了學生的個性,每一次的成功更激起了他們想創新的愿望。
在實踐的創作過程中,教師活化作業的形式,既激發了學生制作的激情,也使勞技作品更加豐富多樣。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喜悅之余,更感受到了勞技課的生機勃勃。
四、針對學生個性,讓評價方式活起來
作品評價是勞技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傳統的方式往往對優秀作品進行簡單的展示,給作品打上優良等等第。這種簡單的評價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我在教學中除了采用學生自評、互評、作品展覽等評價方法外,更注重活化評價方式,嘗試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樹立學生的信心,從而也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質量意識,也使課堂教學更富有朝氣和活力。
(一)采用激勵性的評價符號。給優秀作品頒發徽章,主要有巧手章、速度章、合作章、創意章、進步章等。期末統計誰得到的徽章多,學生對徽章很感興趣,努力把每次制作做好。
(二)采用關聯性的評價獎勵。在評價五下《絲網花》作品時,給小評委們一定數量的教師自制的絲網蝴蝶,你認為哪組作品好就將蝴蝶插在花盆里,比比哪組作品引來的蝴蝶最多,這一獎勵栩栩如生學生非常喜歡,不僅使作品更生動,還激發了他們課后繼續探究制作其他絲網物品的欲望。在評價五下《平結》作品時,給學生關聯性的評價獎勵就是編平結飾品的配套線繩、珠珠、鈴鐺等材料,既鼓勵了學生,也提供了課后探究的素材,無聲的將課堂內容延伸至課后。
(三)采用友情式的評價方式。師生利用社團的時間設計一系列造型新穎美觀的“評價書簽”、“評價卡片”,上面有一些項目,如:我喜歡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送給你的話 __________等等。評價時,學生自由填寫卡片掛在展評的作品上。此時,小小的“評價卡片”比教師的評價更顯親切自然,它既傳遞了生生之間友誼,也促進了他們之間的競爭意識,激勵學生努力提高自己作品的質量。
(四)采用情境式的評價形式。教師創設與學生生活比較貼近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進行自我評價及相互評價。如:五下《時鐘》,我在教室里開設了“DIY時鐘鋪”,請學生在模擬購物中評價作品。這種富有趣味性的評價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進入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個性充分張揚的學生,讓勞技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快樂輕松學習技能的活力課堂,成為扎實有效提高綜合能力的廣闊平臺,還需我們解困課堂脫桎梏,讓一池活水換新生。
(作者單位: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