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目前的人口問題讓全面二孩的優越性得以體現,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仍遇冷。本文從經濟、政策、性別歧視、就業壓力等方面究其原因,并提出優化制度體系、建設公共基礎服務體系、建設適合老齡化社會的公共政策體系等途徑探索如何提高民眾對該政策的響應,以發揮我國的人口優勢,做好公共服務以支持和保障“全面二孩”政策下,如何更好的生養小孩,更好贍養老人,讓人口紅利持續,讓“全面二孩”政策平穩過渡。
關鍵詞:全面二孩 生育政策 公共政策 公共服務
一、背景
(一)生育意愿與生育率低
2016年婦聯發布《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表明:不想生二孩占53.3%,不確定占26.2%,有意愿的僅為20.5%。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1655萬人出生,總人口增加809萬,遠低于900萬的目標。
《中國統計年鑒2016》中,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表明:該年總生育率為1.05,低于2014年其他199個國家,成為最低生育率國家。
(二)老齡化程度高
2017年8月,民政部發布《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截止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超過2.3億,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老齡人口數和老齡化發展速度世界第一。
(三)男女性別比失衡
2015年新生兒出生性別比113意味著男性比女性多3366萬人。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全球性別差距報告》統計顯示我國新生兒性別比以0.87分位列144個國家144名。
(四)家庭結構失衡
中國傳統大家族結構被4-2-1結構取代,傳統養老功能弱化。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失獨家庭隨之產生。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200萬老年人因無兒女而面臨生活、情感、養老、醫療等難題。
綜上,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在我國正式實施。
二、優越性
(一)優化人口結構,改善家庭結構
緩解老齡化程度,降低性別比,緩解養老壓力。四二一結構逐漸顯露出了弊端,增加養老負擔,且祖父輩對獨苗的溺愛也造成部分獨生子女性格扭曲。全面二孩可以讓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互相交流、互幫互助,共同承擔父母養老壓力,也利于培養孩子正常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增加勞動力,為經濟打好基礎
國家統計局2015年公布該年勞動人口環比減少487萬,連續四年下降,人口紅利正消退。中國社會科學院《藍皮書》指出:在2020年之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幅相對放緩,年均減少155萬人;之后一個時期將會加快。”全面二孩會增加新生人口,有效補給適齡勞動力,為我過經濟建設打好人才基礎。
(三)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勞動力基數越大,人口發展越快,將帶動各行各業的生產消費以及住房、教育、醫療需求,母嬰產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短期來看,例如奶粉、尿不濕、月子中心、產后恢復、兒童教育等會得到發展;長期開看,會促進人才和資源的流動。
三、遇冷原因
(一)生養高成本成為首要原因
我國經濟在近幾年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質量逐年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物價的上漲。女性生育二孩,需要置業成本,需二孩的教育成本。高質量的撫養和教育支出,讓家庭經濟負擔明顯加重,抑制了生育二孩的意愿。據調查,從備孕到到大學畢業,最少花費在50萬元,如果是二孩意味著要付出兩筆,是不小的花費,一定會降低生活質量。國家目前沒有出臺經濟激勵措施,權衡之下,很多家庭不得已放棄了二孩。
(二)公共服務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
醫療方面,計生醫療供給不足。據國家衛計委,在新增可生育二孩的9000多萬目標人群中,40-49歲達4500多萬人,高齡產婦生育風險更大。2014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每天約有1000名婦女死于與妊娠和分娩有關的可預防疾病,2016年我國的孕產婦死亡率為19.9/10萬。
教育方面,教育資源緊張集中體現在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學區房和重點學校導致家庭負擔重,父母將考慮是否能給予兩個孩子同樣的教育質量。
食品安全方面,三聚氰胺使中國乳業的公信力跌至谷底,中國媽媽海淘奶粉導致歐洲、澳洲對華人限購奶粉。
(三)女性職業生涯受阻,職場與家庭恐生矛盾
據《2016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女性勞動參與率與工資水平均低于男性,在就業和晉升過程都受到限制。據媒體調查,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者親友曾遇到過就業性別歧視;有81%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環境下就業性別歧視是比較普遍和很普遍的現象。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難產的應增加產假15天?,F行的產假時間不滿足母乳的需求,也不滿足產后恢復需要。但仍帶來了職場對女性就業的某些歧視。就業壓力、個人職業發展等已成為女性選擇生育二孩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傳統觀念認為女性追求的幸福是:享受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其實不然,女性更加渴望通過自身的聰明才智,在公眾領域獲得認同,追求自身的理想價值。
社會普遍認為生育會影響工作。企業單位考慮到自身利益,不愿負擔產假支出和不穩定勞動力帶來的利益損失,在招聘之初就優先考慮男性?!吧龁栴}”是用人單位不愿意聘任女性的首要原因。甚至一些單位會提出“排隊生育”的要求。二孩政策使企業在招聘時更加傾向于男性,而對已生育過一次的女性員工,則可能再一次面臨職業和家庭困境,很多女性會為了家庭而淡化自己的職業理想,如果職業和家庭難以平衡甚至會激發家庭矛盾 。
四、對策
(一)優化制度體系,反對性別歧視
《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指出:適度生育水平是維持人口良性再生產的重要前提。要針對人口變動態勢,做好超前謀劃和政策儲備,健全生育服務和家庭發展支持體系,引導生育水平提升并穩定在適度區間,保持和發揮人口總量勢能優勢,促進人口自身均衡發展。endprint
調整其他沖突于全面二胎的政策,為女性生產、就業減少阻礙。有備無患研制未來各個情況發生時應該采取怎樣的政策,適當吸取國外優秀經驗。例如,在新西蘭,女性從懷孕到生產的所有費用由國家負責,除一次性獎勵一筆金錢外,新生兒享受奶粉金,政府每周補貼養育費直至孩子18歲。16歲以下的兒童可以接受免費的眼科檢查,且沒有次數限制。13歲以下的可以全天免費到家庭診所就診、獲取處方藥物。我國也可以結合本國的國情,研究和出臺相應的經濟鼓勵政策來降低家庭的育兒費用,大到住房優惠,小到藥品減免,都是一種激勵嘗試。
(二)做好頂層設計,優化建設公共基礎服務體系
70后生育已經是高齡,生育風險大。衛生部要加強對醫生、護士的培訓;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建設;建議女性孕前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孕期定期產檢,強身健體;孕婦所在單位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提高產科和兒科醫生待遇,鼓勵大學生學習婦科、兒科,增加醫療后備力量;鼓勵研發醫療,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質量。
“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首先會影響到學前階段(3至5歲。3年后學前階段學齡人口數將從2018年的3666萬激增至2019年的3959萬,增幅達到2018年的8%,但生育政策變化所積累的動能會在3至4年內釋放完畢,2021年后學齡人口數將再次逐年大幅回落。因此中國更應該立即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但也需要考慮到2021年后為學齡人口的大幅回落做好相應的準各措施。預測學齡前兒童,以財政撥款和稅收優惠增加托兒所、幼兒園等配套公共資源建設,逐步將幼兒園和大學納入義務教育范圍。將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納入考慮范圍。
進一步完善落實執行反饋環境安全、食品安全的政策,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有利于更好地迎接新生命到來。
(三)與時俱進,建設適合老齡化社會的公共政策體系
推遲退休年齡,緩解養老金發放壓力。在保證年輕人擁有良好就業環境的前提下,適當推遲退休年齡,為低齡老人繼續參與工作創造條件。推遲退休年齡可以減輕財政壓力、減輕子女的贍養壓力。特別是老年人擁有的知識技能和社會閱歷,都是一筆寶貴的社會財富,是不可替代的、珍貴的。許多老年人仍然在社會各領域中貢獻力量,有的人還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的楷模精英。
與此同時,研發高科技智能養老設備,使高效人性化;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制度。積極建設老年活動中心,鼓勵老年人積極主動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建設中來。
參考文獻:
[1]放開二孩政策怎樣才算搶生?70后是全面二胎的主力軍[N].達內教育網,2015-12-08.
[2]趙澤眾,職場女性遭職業發展門檻“二孩”生還是不生?[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6-03-04.
[3]趙佳音,“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全國及各省市學齡人口預測-2016至2025年學前到高中階段[J].教育與經濟,2016,(04).
(作者簡介:梁芳芳,就讀于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主要研究方向:行政,公共政策,法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