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魯長國

焦安亮作為中建七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在建筑工業化、建筑信息化與綠色建造等領域逐夢幾十年。
2017年11月14~15日,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七局”)第二屆科技創新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大會以“創新領航、攜手共贏”為主題。這是中建七局繼2012年舉辦首屆科技大會以來,在“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和“建筑工業化”戰略發展的機遇期,進一步落實中建總公司和中建七局“十三五”科技規劃,開創中建七局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新局面的再一次出發。
抓住機遇,乘勢而發。從成立到現在,中建七局一路乘風破浪。中建七局是隸屬于世界500強第24位、全球排名第一的投資建設集團、我國建筑領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的骨干成員企業集團。多年來,中建七局施工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區,以及非洲、西亞和東南亞等地區;先后承建的國家重點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公共和基礎設施項目達數萬余項,所獲榮譽更是不計其數。
眾多榮譽背后,離不開七局人傾心付出。焦安亮作為中建七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在建筑工業化、建筑信息化與綠色建造等領域逐夢幾十年。在他看來,向社會提供高品質的建筑產品,為人們拓展幸??臻g,是他和中建七局的神圣使命。幾十年來,他就是懷揣這一使命踏入工地前線,行至大江南北。
建筑工業化最早由西方國家提出。我國的建筑工業化發展始于20世紀50年代。所謂建筑工業化是指采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設計、建造和管理建筑,由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品質的傳統粗放模式,向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高品質的現代集約方式轉變,促進建筑業綠色發展的新型生產方式。
2012年9月,中建七局首屆科技大會在鄭州召開,焦安亮在《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建七局科技創新工作的決定》中,提出了“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和施工裝配化”的建筑產業化方案。他敏銳地指出,要通過推動建筑產業化,應對勞動力短缺、成本增長和低碳經濟發展趨勢,實現產業升級目標,同時還要進一步抓好關鍵性技術研發與成套化集成,重點關注建筑工業化、綠色建造等關鍵技術,做好超前技術儲備。一副向建筑工業化邁進的企業發展遠景圖至此展開。
藍圖已繪就,揚帆待啟航,但擺在焦安亮及其團隊面前的卻不是平坦大道,而是重重關卡。
要實現建筑工業化,必須研究構件連接節點這一關鍵技術問題。焦安亮帶領團隊研發了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環筋扣合錨接技術和裝配式勁性柱混合梁框架結構剛性連接技術。從節點連接、結構性能、設計方法、部品體系、構件生產與安裝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系統的探索,分析了兩種新型連接技術的受力機理,提出了兩種新型連接方式的結構設計計算模型和方法,豐富了裝配式結構計算理論,形成了裝配式環筋扣合錨接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和裝配式勁性柱混合梁框架結構體系。研究成果經聶建國院士為主任的專家委員會鑒定,裝配式勁性柱混合梁框架結構體系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裝配式環筋扣合錨接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斬獲了眾多獎項。
為推廣應用這兩項研究成果,中建七局在河南省新密市、鞏義市和福建省福州市等地建立了預制構件生產基地,年產能近60萬m3混凝土預制構件,在大批工程中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節約勞動力65%,減少工期25%,減少建筑垃圾90%,建筑質量和外墻保溫的防火性與耐久性得到提高。
如果說,在科研中需要創新意識;那么,敢于、甚至樂于啃難啃的“骨頭”更是一種必備的素質。焦安亮研究團隊的創新意識和敢“啃硬骨頭”的勇氣,得到了社會認可,團隊和基地先后獲批河南省綠色建造研究中心、福建省鋼混裝配式建筑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鄭州市裝配式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獲批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和國家裝配式建筑基地。焦安亮因此感慨地說,這些成果的取得,凝聚了整個中建七局團隊的苦與甜,血與汗。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建筑智能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建筑信息智能化作為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方向,是通過信息技術與現代建筑的有機結合,以提升建筑智能控制水平,進而為構建智慧城市奠定基礎?!苯拱擦琳f道。
在信息技術幾乎全面滲透到各行業的發展形勢下,企業創新迎來又一重要關口。于是,焦安亮積極圍繞建設“智能七局”的信息化品牌,開展了一系列智能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他致力于對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進行不斷分析,從而使其作用和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推動以“基于BIM技術的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的精細管控”為目標,以“以學促產、以產帶學、產學聯動”為培養模式,開展BIM技術應用。
BIM的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它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了建筑工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是對工程項目設施實體和功能特性的數字化表達。
中建七局開展BIM技術應用,將施工自動化技術融入施工過程,一批施工自動化技術在局屬重大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有力地保障了工程的順利實施。中建七局選擇BIM應用團隊建設作為推廣BIM的著力點,先后以福州奧體中心、安慶體育中心體育場、周口電視臺等為試點項目,建立了局BIM工作站、公司BIM工作室、項目BIM工作組三級BIM推廣體系,更是在百余個項目中得到成功應用。焦安亮說:“BIM技術推廣應用是建筑業信息化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中建七局將加大BIM在建筑業中的研究力度,爭取為建筑信息化帶來更多福音?!?/p>
綠色建筑是21世紀建筑發展的主流。我國在“十二五”期間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中建七局作為具有特級資質的大型央企,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從2005年以來就一直以倡導綠色技術為己任,積極參與綠色建筑和綠色施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工地考察
為快速推進綠色建造,近年來,在焦安亮的帶領下,中建七局相繼出臺《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標準》《綠色施工評價細則》及《雙優化實施細則》,這些標準及細則從技術層面、制度層面全面保障了中建七局綠色建筑工作的順利開展。
獨行雖快,眾行致遠。為此,中建七局積極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鄭州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沈陽建筑大學等單位開展了綠色建筑研討并進行了深度合作,為中建七局綠色建筑業發展開出了一劑良方和快速通道。
以著力打造出“綠色七局”的科技品牌為目標,七局人在綠色建造上寫下了屬于自己的輝煌:研發出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建筑工業化綠色建造體系;安徽省淮北礦業辦公中心、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金井灣商務運營中心工程等多項工程獲得國家級綠色示范工程獎;武漢阿海琺變壓器廠、廈門國際匯金中心等項目更是獲得了美國綠色建筑LEED認證……成就代表的是過去的輝煌,在前進的路上,七局人聽從時代的召喚,以綠色引領未來,以打造綠色建筑為己任,颯沓前行。
“十二五”以來,中建七局緊跟中國建筑“五化”策略和“一最兩跨”的戰略目標,大力實施結構調整和戰略轉型。在“十三五”期間,中建七局又迎來新的挑戰,秉承中國建筑“拓展幸??臻g”的企業使命,打造“品質七局”“創新七局”“幸福七局”,向“成為核心經營地區最具競爭力的投資建設綜合產業集團”的愿景不斷邁進。
焦安亮加快前進步伐,與時間賽跑,積極投入到“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施工現場構件高效吊裝安裝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中。2017年11月5日,該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由焦安亮主持在北京召開,標志著項目正式啟動。
目前,裝配式建筑施工裝備尚未突破,采用傳統裝備施工存在自動化程度低、就位難度大、施工效率低、勞動強度高、安全保障困難等問題,這成為制約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瓶頸之一。因此,研發適合我國國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配式建筑施工新技術與新裝備,已成為我國工業化建筑施工現代化發展的迫切需求。
該項目共設6個課題,參加單位多達21家。針對傳統裝備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項目將創新研發裝配式建筑主體結構和外立面施工關鍵技術與裝備,形成集構件自動取放、吊運、調姿、就位、接縫施工于一體的自動化、數字化、模塊化、平臺式大型裝配式建筑高效吊裝安裝綜合裝備及模塊化組合、信息化控制的外立面施工多功能自動升降平臺?!霸擁椖康难芯磕転槲覈I化建筑施工提供技術與裝備支撐,為我國綠色建筑及建筑工業化實現規?;?、高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痹谶@話語背后傳達出的是焦安亮作為一代建筑專家攻堅克難的堅定信念與百倍信心。

2015年6月9日,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鄧凱視察中建七局建筑工業化鞏義基地。
成立于1952年的中建七局,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現代核心區域行業領軍的先進企業,現在已發展為國內一流的投資建設綜合企業集團,河南省建筑行業排名第一,位列河南省百強企業的第4位。
這期間,一代代中建七局人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從企業成就到企業文化為業界豎立了一個標桿,前瞻的企業發展理念、優秀的項目平臺給予員工們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員工的團結奮進又支撐著企業快速發展。
2010年以來,中建七局連續8年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以來,中建七局獲得國家專利2216項;2012年博士后研發基地通過審批,拉開了研發平臺建設的序幕;2013年獲批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綠色與智能建筑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綠色建造工程技術中心,通過多次培訓和實戰,還組建了BIM工作站;2015年獲批“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三站二地一中心一高新”的研發平臺格局正式形成?!笆濉币詠?,中建七局承建的工程獲得詹天佑獎、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等近百項。
作為總工程師的焦安亮更是以自己的成就為中建七局濃墨重彩地添上一筆亮色。這些年來,焦安亮獲發明專利授權3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23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13項;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16項;主編了行業和地方標準6項、國家級工法4項;參編了國家和行業標準6項。多年來,在中建七局這方舞臺上,焦安亮以自己的輝煌成就被評為中建總公司勞動模范、“四優”共產黨員;2010年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1年獲得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優秀總工程師稱號;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獲得中建總公司科技貢獻獎……在焦安亮看來,以自己的專業所長為祖國建筑發展盡力是分內之事。一直以來,焦安亮也以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中建七局的使命與理念。他認為,中建七局有今日之發展,是因為凝聚了大家的智慧,是集體意志的體現,而前行的道路還很長,不驕不餒方能共筑建筑理想;他希望中建七局這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不問來自哪里,牢記共同使命,圍繞著“品質保證、價值創造”這一企業核心價值觀,共同努力去踐行“拓展幸??臻g”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