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中心小學 李 清
中國古典詩歌是華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動的形象、凝練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表現手法,在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加強古詩詞習誦,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培養小學生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古詩詞的講解也停留在知識點上,單一地要求學生背誦,而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學體制。
在我們的教材中,絕大多數選用了絕句,一方面是由于它以最小的篇幅、精煉的語言技巧表達出廣闊豐富的社會生活,是兒童認識生活、學習語言的最好材料;另一方面也由于它較之古文更易為兒童所接受,因為它的篇幅短,有節奏,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易記易背。郭沫若同志在回憶家庭教育時就認為母親在他幼年時教給他好些唐宋人的絕句,是使他后來走入文藝生活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教師,也應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古詩是一個新生事物,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古詩學習效果,這在學生初涉古詩教學階段要特別注意,其中老師所采用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手段尤為重要。同時,教師可選擇一些與詩本身有關,與詩人有關的富有趣味的故事或詩歌以啟迪學生的智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大大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此外,教師好的范讀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感情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的范讀要求讀得準確、有感情、有節奏感,讓學生靜聽和反復玩味,沉浸于詩的意境之中。如《草》的教學中,在理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輔以簡筆畫,簡潔明了,學生興致盎然,脫口而出:野火只燒掉了草的莖和葉,草保住了根,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來年春風一吹,春雨一下,草又能長出新葉來。學生擺脫了機械的翻譯,沖破了固定的句式。
學詩詞僅靠朗讀是不夠的,還要注意結合詩詞的時代背景或作者的經歷遭遇。詩是詩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詩人的思想感情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遭遇關系密切,可以說,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經歷遭遇決定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進行小學高年級詩歌教學時,要是能讓學生對詩詞的創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詩中人物的活動,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詩人的生平和思想變化等,這些對學生古詩詞的理解都會有幫助。但如果過全過細的介紹作者與時代背景,一是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二是遙遠的歷史知識會增加學生感知的難度,使學生難以自拔。我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個環節上,這樣,在前邊充分了解詞意、感受詞的韻味之后,一個小小的、簡單的介紹反而引發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
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比如在復習古詩詞教學時,可將題材、立意相同的古詩詞放在一起學習,按主題進行資源整合,以題材為橋梁,帶領學生對比體會,會起到背景資料相互補充的作用。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70首》時,往往按內容劃分把詩詞分為愛國類、鄉愁類、友情類、哲理類等類型,進行分類學習,學生理解詩詞所表達的含義時就格外深刻。就拿“送別”主題來說,有李白的《贈汪倫》,寫汪倫以歌聲送友,李白借潭水抒發友人對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廣陵》,寫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長江之水喻友人之間感情綿綿不絕;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維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達對友人離去的傷感之情。學生就會明白,在古代,送別是一種常見的行為。因交通不便造成的離別,更縈繞著復雜的情緒。所以,美酒、柳枝、江水等物象就成為古詩中送別的代表物品。以后學生再遇到送別詩,他自己就會賞析了,這不就是授之以漁嗎?
總之,教師不應該被傳統束縛,而要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尋找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傳承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有責任通過開展古詩詞教學,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讓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世代相傳,為走向振興的中華民族積蓄源源不斷的智慧和持久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