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亦興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重慶 401520)
跨境電商是互聯網電子商務和傳統對外貿易相互碰撞產生的新型對外貿易模式,翻開了我國對外貿易新的篇章,它的發展不但改變了傳統貨物貿易形勢與結構,還改變了服務貿易形式和結構。監測數據顯示,據估算,目前每年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注冊的新經營主體中,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已經占到90%以上。PayPal中國區總經理田毓中先生曾說過:“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出口貿易份額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跨境電商這一模式的興起也改變了中小企業傳統對外貿易模式,這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提供了不少機遇和挑戰。
根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初步統計分析,截止2015年中國中小企業總數約在7000萬家左右。在工商注冊登記中,中小企業數量占全部總企業數量的99%以上。從近幾年我國出口貿易總額來看,每年1500億美元左右的出口貿易額中,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占出口貿易總額的60%-70%。而目前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大問題。首先,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出口產品大多是行業門檻低、附加值較低、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很多商品的競爭并不規范,存在無序競爭甚至惡意競爭。其次,很多中小企業依舊是“守舊派”,依舊只依賴傳統國際貿易方式開展對外貿易。然而隨著跨境電商這一模式的興盛與深入發展,部分中小企業開始開展利用跨境電商模式進行對外貿易,而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技術、資金的限制,很難通過自身建立起跨境電商的平臺與網站。目前來說,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依賴于各個跨境電商平臺進行業務開展。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大概已有2000萬家中小企業在各大中小跨境電商平臺完成注冊。
阿里巴巴是由馬云等人一手創辦的電子商務服務交易平臺的公司,于1999年在杭州創立,現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網絡電商公司之一,阿里巴巴在建立之初,就為中小企業找條活路而著稱。直到現在為止,阿里巴巴都還在繼續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對外貿易業務。從阿里巴巴注冊用戶群體來分析,注冊用戶中大多都是中小企業,這就形成了一個十分強大的中小訂單生態鏈,在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里,中小訂單可以快速響應,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與之對口規模的貿易訂單。兩者非常匹配。
截止到2016年,在中國,1200萬個中小企業通過阿里巴巴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對外貿易模式,與此同時這一貿易契機還創造了將近3千萬的就業機會,更帶動了國內服務業和消費的增長。也就是在2016年,阿里巴巴宣布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臺。到了2017年,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上有接近目前擁有2億注冊會員,2.5億的在線商品量,中小企業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在線交易。至今以來,還在惠及全球各大中小企業。在美國中小企業論壇上,馬云感慨萬千說道“我們希望互聯網就如同一個寶庫,可以讓中小企業芝麻開門。阿里巴巴一直在做的事是幫助中小企業。我們為中小企業創造了貿易契機。”中小企業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阿里巴巴脫離不了中小企業。
1.簡化傳統貿易模式,減少對外貿易成本,提高國際貿易效率。在傳統的國際貿易運作模式中,一個訂單的完成需要經歷很多復雜的階段。這其中包括:交易前買賣需求的對接,交易前的準備磋商工作、復雜的詢盤、合同的簽訂以及實施。然而,中小企業通過利用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進行交接,貿易形勢慢慢轉為無紙化、電子化運作,便利透明。同時,阿里巴巴平臺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提供了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打破了進口商與代理分銷商、甚至與零售和批發商的多環節流轉,使得商品的的流轉成本大幅度降低,從而有效減少對外貿易成本,促使中小企業買賣雙方效率最大化。
2.消除買賣地域差異,打破大企業壟斷。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的出現,猶如催生了一張蜘網,將世界各地的中小企業買賣雙方拉近了距離,在整個國際貿易的市場中,買賣雙方通過平臺相互瀏覽,對貿易雙方進行評估。不受時間、地域、空間的限制,直接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發布買賣雙方供求商品信息,發布廣告,細節上,賣方可以利用平臺對產品進行一定的美化,設計好自己店鋪的櫥窗,從而展現出其公司的文化及特點,進一步吸引買方興趣,促使這筆業務的成交。而不管在傳統還是現今貿易模式下,中小企業在其規模、資金、競爭方式上與大型企業相比,都處劣勢。因而,很多大企業在對外貿易中,極易形成企業壟斷。中小企業利用阿里巴巴平臺,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信息獲取方式與競爭方式,為各大中小企業提供了良好公平的競爭平臺,將慢慢打破以往對外貿易行業壟斷。促成貿易環境的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3.節省營銷成本,創造新貿易機會。很多中小企業規模小,征信度低,國家機構經常需要經過漫長嚴苛的審核過程,通過阿里巴巴這一平臺,虛擬營銷模式不再是問題,不用再為現實中繁雜的公司手續而煩惱,這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只需根據平臺準則提供相應憑證,就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公司。公司的營銷,不再需要通過繁雜的廣告,賣家可通過平臺店內的櫥窗、圖片,對自己公司商標logo和產品進行歸類和設計。大大節省了企業營銷成本,企業可以把這些節省的資金,用于更好得客戶體驗和包裝上,創造出更多的貿易機會。著名跨境電商企業堅果品牌三只松鼠正是抓住了這一貿易契機,在2012年,三只松鼠成立,當年銷售額三千萬元,驚艷食品電商行業,嶄露頭角;到了2014年,三只松鼠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令人驚嘆,2015年上半年超過了12億,到2017年賣出到167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第一個利用跨境電商平臺走出國門的奇跡。
中小企業在發展跨境電商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局限性。眾所周知,中小企業在生產規模、注冊資金、物流管理上,都無法與大企業所比擬,在接到大量訂單后最容易造成的問題就是供不應求,即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跨境電商平臺的需求,跨境電商平臺為中小企業解決了傳統貿易訂單少、訂單難的問題。若沒有足夠的供應,會出現整個行業的斷層,使整個行業及市場的發展止步不前。因此,企業的內部結構優化是重中之重,合理利用好企業資本組織發展生產。還有不少中小企業不敢發展跨境電商,自身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硬件。在發展跨境電商這一模式還只停留在嘗試起步階段。還有不少中小企業并未對公司的發展跨境電商平臺做好準備和長期性的持續規劃。
跨境電商的發展這幾年來呈勢如破竹之勢,這就對中小企業的人員配置提出一個很嚴格的要求。由于跨境電商的獨特性,它將傳統的商務,與新興電子、互聯網有機聯系起來。這種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就需要培養很多綜合性的跨境電商人才和物流人才。而中小企業的人員規模較小,甚至存在一人扮演多角,因而發展跨境電商對人才的專業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任何商業模式都不能凌駕于政策制度與國際政治形勢之上,中小企業在利用跨境電商平臺發展對外貿易時也不例外。目前來說,我國對跨境電商的相關法律制度并未建立完整,在很多方面還都是一片空白。這對跨境電商的發展存在很多隱患。縱觀國際,2018年3月22日,中美貿易戰的號角又一次吹響,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直接將對約6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該舉措將涉及1300多種商品的進出口貿易,從規模上來看,近幾年美國一直是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三大國之一。這一事件將直接導致國際貿易中,買賣的成本大幅升高,將政治代價直接轉嫁于買賣雙方。而對于眾多中小企業來說,結合其自身的性質,以及抗風險能力來講都是有限的。這對中小企業來說,對外部因素的抗風險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中小企業自身應當不斷完備自身企業制度,使之與現代化企業制度時代同步。調整企業內部生產結構,從根本上解決對跨境電商供貨不足的問題,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配置,使其產能最大化。不斷調整中小企業運營模式,充分適應跨境電商模式。應當將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根深蒂固,敢于嘗試,勇于創新。這樣才能對跨境電商有一個可持續、長久的發展。在人員的配置上,應當合理分配企業人員工作任務,兼顧專業和效率。重視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完善現代化員工管理制度,提高企業員工現代化水平。中小企業還應當將特色品牌建設列為發展跨境電商的重中之重,破除產品單一性,運用跨境電商平臺公平競爭,合理搶占屬于自己的國際市場份額。
近年來,我國在鼓勵發展中小企業方面,采取了不少舉措。應當繼續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提供資金保障。提高中小企業應對外部因素的抗打擊能力。另外還要繼續加強制定完善現代企業征信制度,從而完善對跨境電商平臺第三方的有效監管。制定相關政策與制度鼓勵和監管跨境電商的發展,對進出口報關、知識產權、出口退稅等方面進行監管。全方位,多角度增強跨境電商規范性,為發展跨境電商電商提供有效的法律政治保證。國家還應從根本上培養創新形跨境電商人才,繼續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方針,有效的促進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從而減少跨進電商人才空缺和斷層。及時對中小企業的員工開展跨境電商技能和培訓,提升員工跨境電商業務能力。
平臺應當加大對中小企業進行嚴格的準入審核和企業管控力度,減少目前存在的交易詐騙的現象。在擴大自身規模的同時,發展好平臺的物流服務。解決好物流配送慢、相同商品標準不一、售后亂等問題。在其內部結構上,不斷優化平臺機制,化繁為簡。對企業以及產品的評價系統進行嚴格的監管,嚴厲打擊刷單、虛假交易現象。在產品的劃分上,不斷細化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的種類,不斷創新平臺內容,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使得中小企業對貿易更加簡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