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fan

作為傳統的棉花產地,今年阿拉爾只有一種廣告形式占絕對主流:“無人機打藥,電話138xxxxx。”直接用噴漆噴印在電線桿上、燃氣管道上……隨處可見,雖簡單粗暴但廣告效果卓著。
根本無須用廣告說服農戶,無人機植保的效用在阿拉爾早已深入人心。需要打藥,農戶自然地想起植保飛手小伙子,謝偉這樣形容:“老鄉們拿起電話預約的動作不假思索,是一種肌肉式記憶。”
在新疆,如今無人機飛防服務的地位和形象,離不開專業飛防人一直以來在田間地頭的現身說法和實地推廣。
“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生長于阿拉爾的謝偉,2015年返鄉創業。創立了一家植保服務公司,就叫“鐵漫”。不知道謝總起公司名字時,有沒有借鑒偉人的名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有雄心壯志:“決心在農業領域,干出個名堂來!”在這個角度,鐵漫公司與同在2015年發布首款農業植保無人機的大疆創新,有異曲同工之妙。
縱有雄心壯志,可萬事開頭難,面對尚是一片藍海的無人機植保市場,謝偉說:“成立公司做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想著怎么去說服農戶相信無人機也能打藥并且效率很高。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農民不看紙面宣傳,就信實在的效果。”這種時候,很依賴專業飛手的演示,于是他直接就用最土的辦法,親自在地里免費為農戶打藥,展示植保無人機MG-1最直接的效果。
無人機植保興起以前,新疆常用拖拉機來打脫葉劑,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是壓苗,打一畝地就得讓農戶損失數十斤棉花收成,同樣是10-20元價格打一畝地,用無人機進行脫葉則不會影響收成,而且安全、高效、環保,這些實實在在的優勢,逐漸打消了阿拉爾農戶們對植保無人機的疑慮。
經過在當地一點一滴的深耕,鐵漫公司的飛防服務逐漸地深入人心,成為了公司營收的主力增長點。農業生產涉及耕、種、管(植保)、收四個環節,然而在我國,專業的植保人才一直存在著巨大缺口。隨著當地對無人機植保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阿拉爾本地的無人機專業飛防人才緊缺的問題也逐漸暴露。
阿拉爾市約有300萬畝棉花地,一臺植保無人機每小時可以作業60-100畝地,是人工效率的數十倍。即便有植保無人機這樣的“神器”相助,農忙時,謝偉的植保單子照樣多到接不過來,每當這時,就需要請“外援”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個無人機植保隊會涌進阿拉爾,來消化打棉花脫葉劑的需求。
“農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誕生以來,就離不開人作為驅動。但是,由密集型勞動力的耕作進化到由專業人員的精細化耕種和管理,才是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的趨勢和核心所在。”謝偉創業前做過一個調研,他了解到,是中國有18億畝耕地,農田管理需要大量的人才,然而近年的農業勞動力一直處于緊缺狀態,中國的飛防植保的滲透率只有不到8%,和日韓的50%相比要差了一大截,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為農藥而中毒的農民就有十萬人。
在謝偉眼中,不斷為行業帶來新的職業農民與農業科技人才,就是在為農業不斷造出新的血液,是一件在根本意義上造福整個行業的事。而要成為專業的植保無人機飛手并不容易,這類人才不僅要掌握農業植保的飛行操控技能,還要掌握農藥、氣象、病蟲草害方面的專業知識,并具備快速測量地塊等多方面的能力,必須要經過專業培訓。
2017年中,鐵漫公司懷著為整個植保行業服務,培養更多無人機植保專業人才的理念,選擇擁抱了無人機職業培訓的行業領軍者一慧飛無人機培訓中心。在阿拉爾成立了慧飛UTC無人機培訓南疆運營中心。迄今為止,鐵漫公司已培養了70名慧飛UTC無人機植保技術高級學員,300名初級學員,這些人都成為了新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生力軍。

作為擁有100多畝地的阿拉爾棉花種植農戶,王次林先生算是慧飛學員李揚的忠實粉絲之一,今年早早預定了李揚的無人機脫葉劑打藥服務,并在田間口頭與李揚約定:“你們無人機打出來的藥,作物吸收好,脫葉率高,明年還用你的無人機!”明年如果還用李揚的無人機,王先生就連續三年是李揚的客戶了。為王先生打藥期間,有陌生農戶問他植保無人機飛得怎樣,李揚毫不拖泥帶水地承諾:“我打脫葉劑的落葉率能達到90%,蚜蟲除蟲率達到95%。”說到做到。
李揚是農民出身,從小到大他見過不少由于防護措施與意識的缺乏與落后器械導致農藥中毒的例子。偶然一次機會,他看到身邊植保從業好友的工作狀態不錯,并通過飛防工作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想酷酷地在那站著就把錢給賺了,加上是和農民打交道,簡單純樸是我喜歡的。”而且他在那時就已堅信,這個新興的行業一定能夠大大推動農業的勞動生產率。
李揚沒多加考慮就辭去了快消行業銷售的工作,報名慧飛無人機植保技術高級課程,從無人機的飛行原理開始學起,向病蟲草害的防治、植保方案的運用等農業知識一步一個腳印。
如今,李揚手上有5臺大疆植保無人機,領導著10人左右的植保團隊,超過一半飛手都是慧飛學成的兄弟,李揚的植保隊也可以吸納學員進行教學,大家作業季一起打藥,同吃同住。
從今年5月到現在,李揚服務的基本都是回頭的老客戶,除了刮風下雨,飛機很少停下來,去年在外半年多,作業量超過30萬畝,今年作業量會更多。
問到李揚,為何要更偏愛用慧飛出產的植保飛手?“心里踏實,不容易出問題。”他說在植保隊管理團隊的核心理念和原則,很多基本的東西早在學習慧飛高級植保課程的10天里就牢牢建立了,這些理念和原則包括了對于無人機的飛行技術、器械維護以及對打藥效果的管控,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技術細則,類似于無人機的起飛點選擇等等,在隊里都是有嚴格規定的。經過慧飛培訓的飛手,即便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也能很快在地里獨當一面,成長為“萬畝飛手”。
但是,在阿拉爾有一天聽到有農戶向李揚投訴,這對于“粉絲”無數,好評如潮的李揚來說,這是非常罕見的。由新入隊實習飛手進行服務的一位農戶說,他看到機器飛得比平時要快,所以對所打脫葉劑的作業效果信心感到不足。

作為團隊領導者的李揚嚴肅教育了那位新人,并親自帶著新人去農戶家道歉,慢下來,重新再打一次。周到的服務,讓李揚重新贏得了客戶的肯定。李揚說:“植保無人機打脫葉劑飛行速度不能太快,快了肯定影響效果,一般在3m-4m/s,極端情況都不會超過5m/s。”作業的時候,從飛行技術來看,一般速度、水量、高度三個飛行因素是有機結合的,互成一個相互補償的系統,直接決定了打藥的沉降率和穿透性,這些都是無人機植保的重點考量的核心效果。
“對于慧飛出產的學員來說,上述飛行技術都是基礎,知識和經驗老到,技術全面的人,還能夠在考量三個飛行因素后依據實際環境調整,像每個地區種植密度、氣揚塵徑的差異,都會影響打藥的效果,只有綜合考慮了這些,才能最終確保良好的作業效果。有追求的飛手,都會追求帶藥作業,那意味著更高收入。”李揚說植保隊里的老飛手們普遍都技術過硬,能帶藥作業,所以收入也基本在同行的平均水平之上。
慧飛的培訓工作將針對棉花、小麥、水稻等作物的智能解決方案開展,在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增加經營管理知識,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業效率。
對個人來說,無人機帶藥作業不僅能為飛手帶來最高兩倍于原來的收入,其實在別的層面上來看,也符合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使用專用的飛防藥劑和助劑,平均每次可以減量使用30%左右,這可以減少對藥劑的不必要浪費。國家層面早就有相關的政策推動,2015年農業部開展了“到2020年農業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動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細則還要求淘汰傳統噴灑工具,推廣機械化工具的使用。2018年,農業部在全國,對植保無人機購置進行了力度較大的補貼。
對于作業無人機的生產標準,國家也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針對一些植保無人機作業噴霧量均勻性較差的問題,農業部還在2018年6月1日實施了《植保無人機質量評價技術規范》,明確要求無人機的均勻性變異系數不能超過40%。而大疆的植保無人機能依據風向來調整航向,飄移量要低很多,可以用30%的更高一級標準去衡量。
2018年12月,大疆創新推出了全新的T16植保無人機,配備了16L大藥箱,GNSS+RTK雙冗余系統與全新DBF成像雷達,不受環境光線及塵土影響,可全天候感知農田環境,流量更大,作業更穩定,效率比前代提升67%,達到150畝/小時,將我國植保無人機的生產標準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新一代植保無人機的推出能夠使植保隊更快實現盈利,更好地滿足植保需求,可以預見,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將達到5-6萬部,飛防作業面積將達到6-7億畝次,飛防作業滲透率將可能首次突破100%這一重要關口。”慧飛無人機培訓中心的程忠義老師對2019年的植保市場充滿信心。在植保無人機爆發式發展過程中,大量農業、非農人員開始嘗試掌握這一新型生產工具,專業培訓是行業發展繞不過的門檻。
2016年之前,大部分的植保飛手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往往缺乏安全意識、農業知識,對植保的認識比較膚淺,典型表現是哪怕作業過1萬畝,也無法說出10種農藥名稱,粗放的作業方式嚴重制約了產業發展。專業的植保飛手不僅要能操作飛機,還要掌握常見的病蟲草害和農藥安全使用技能。
為了應對市場需求,程老師主編的《無人機植保技術》一書中一半以上都是關于農藥和病蟲害的知識,幫助植保飛手們在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2016年,大疆成立了慧飛無人機應用技術培訓中心,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同開發了無人機植保技術課程,3年來,慧飛培養了700名專業教員,超過14000名植保飛手從慧飛走進農田。《無人機植保技術》一書在培訓中不斷優化,改版20余次,由中國民航出版社正式出版,成為了無人機應用技術“十三五“規劃教材,被多所高校的無人機專業采用。未來,類似于植保飛手李揚這樣的專業人才,會從各地不斷涌現出來。
隨著飛防發展進入第四個年頭,更大載重機型的推出、市場競爭的加劇,整個飛防行業的作業標準隨著產品升級也進一步提高,“智能解決方案”成為行業新的關鍵詞,大疆農業的智能解決方案融入了三維建模引擎和AI識別引擎,當面對果園等經濟作物的作業環境時,飛手使用精靈RTK采集信息,再使用PC地面站完成3D建模,流暢地實現農田環境三維重建,AI智能場景識別、三維航線規劃、自主飛行的一整套作業流程。在“智能解決方案”中,飛手使用的工具增多,但作業任務更多地交給了AI,降低了飛手的勞動強度,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慧飛的培訓工作將針對棉花、小麥、水稻等作物的智能解決方案開展,在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增加經營管理知識,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業效率。


無人機飛防在農業中的興起,可以看作是先進無人機工業科技在反哺農業的一個具體的體現,這其實并不容易。因為農業并不能承受新興科技應用所帶來的巨額成本,先進科技成果在農業的落地轉化,靠農業本身很難完成,更有賴于國家政府、廠商、專業教學培訓機構的在政策,技術研發、專業人員培訓多維度的共同推動,才有可能慢慢落地、轉化。隨著國家支持政策的推進、生產企業產品的完善、從業者素質的提升,飛防植保這一作用方式會為越來越多的農戶接受,成為農業生產中的標配選擇,中國飛防植保仍存在著幾個數量級的發展空間,在謝偉、李揚、程忠義與中國千千萬萬的飛防從業者身上,我看到了一種進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