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浩
【摘要】新形勢下,紀檢監察部門如何充分有效地實施監督職能不僅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紀檢監察部門開展實際工作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就目前而言,紀檢監察部門要想更好地發揮監督職能,除了履行好“監督、教育、懲處與保護”的職責外,還應加快職能、方式和作風的轉變,鞏固監督效果。對于紀檢監察部門如何發揮自身監督職能作用,本文將進行詳盡闡述。
【關鍵詞】紀檢監察;監督職能;黨風廉政建設
一、強化自身建設,夯實執紀監督基礎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提高紀檢監督職責效果,還應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促進其履職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為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作用,應當建立一支作風過硬、業績能力突出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對于紀檢監察干部來說,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業務水平,既要熟悉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也要成為紀檢監察工作的能手。
首先,要重視開門納諫,實行陽光紀檢。紀檢監察部門應當加強對紀檢監察監督職責與成效宣傳,提高廣大職工干部對紀檢監察工作的了解與認識。其次,紀檢監察部門并非絕對保險,紀檢干部也不是天生就有免疫力,因此,要想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執紀監督“鋼軍”,不僅要加強對別人的監督,同時也要避免紀檢監察隊伍內部存在的“燈下黑”問題。最后,強化培訓,促進技能水平提升。必須將紀檢干部的培訓工作擺在日常工作的重點位置上,不斷加強,采取多種教育培訓方式,如組織集中培訓、大講堂交流培訓、到優秀部門學習取經、以老帶新等,讓紀檢干部及時得到“充電”,最終建立一支意志堅定、紀律嚴明、作風端正、業務能力突出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為更好地行使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奠定基礎。
二、著力推進“三轉”,保障紀檢監察監督職責有效履行
對于紀檢監察部門而言,要切實履行自身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就必須著力推進“三轉”,即加快職能轉變、方式轉變以及作風轉變。既要按照《黨章》與《監察法》的要求保障自身職責的有效履行性,也要正確進行工作定位,合理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執紀問責權力,在實際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一)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明晰監督主體責任。紀檢監察部門應圍繞中心,從服務大局的理念出發,為黨委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謀和幫助,要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與紀檢監察工作進行合理的關系劃分。要正確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主體是各級黨組織的負責人,并不斷強化一把手責任意識,加快思想觀念轉變,實現從“要我抓”向“我要抓”的順利過渡,要加強對“一把手”的正確引導,讓其形成正確的政績觀與發展觀,在抓業務工作的同時加強黨風廉政工作建設,形成黨風廉政與業務工作“兩手抓”的共贏局面。
(二)明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發揮“一把手”的主體作用。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各單位及部門的指導,讓各級黨組織及領導干部明確自身在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必須承擔的責任。重視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并將其作為重要議事日程,加強考核,部署周密,保障落實。要將其擺在和業務工作同等位置上,一同檢查,一同考核。同時,要充分發揮“一把手”的主體作用。“一把手”是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必須發揮自身主體作用,主動承擔其領導與組織的責任,每年年初都應參與到黨風廉政建設任務的分解中,并負責主持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專題例會,做好黨風廉政建設的部署工作,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并加強對黨風廉政建設成效的考核。
(三)加強過程與結果監督,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紀檢監察工作中,要把握好方式方法,加強過程與結果的監督,不僅要將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等工作進行有機結合,通盤考慮,合理部署,同時對業務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部署、檢查和考核。同時還要端正思想,充分認識到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業務工作成效也不能替代黨風廉政建設,對于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應當定期向上級紀委匯報,即便“一把手”業務工作業績突出,但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嚴重的失職,紀檢人員應始終樹立這種責任意識。
(四)突出監督重點,及時加強崗位風險排查。作為紀檢監察部門,應加快職能轉變、作風轉變與方式轉變,要抓好主責主業,不斷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第一,加強作風紀律監督,特別是在節假日等重要節點。紀檢監察部門應當樹立關心愛護干部的理念,對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其有關人員進行廉潔提醒,提高他們的廉潔意識,并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第二,加強對重點部門及相關崗位的監督。對企業單位而言,如何保障資金安全,防止案件發生一直是紀檢監察工作的重點內容,所以,應當密切關注重點部門和關鍵性崗位,對于苗頭性或傾向性問題,應當及時給予預警提醒,做好監督檢查工作,提高案件風險的防范意識。第三,及時排查崗位風險。為了有效加強崗位風險防范,應當做好業務風險排查工作,按照風險等級的不同建立相應的風險檔案。一般情況,重點崗位和相關負責人員的風險級別都比較高,應當對其實行重點監控。第四,實行關鍵崗位人員備案審查制度,對于一些要害崗位人員,應當對其加強思想政治政教育以及反腐倡廉教育,對其工作時間以外的行為不斷強化管理,實行崗位定期輪換制度。
三、完善制度、創新載體,突出監督效果
(一)完善制度建設,規范權力行使。機制與制度問題能否解決,不僅會對反腐敗成效產生重要影響,同時還直接關系到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職能的發揮。因此,我們既要全面推進雙重領導體制程序化與制度化建設,也要強化法規制度監督,利用制度的強制性與約束性實現對人、事、權的有效管理。同時,還要針對單位負責人建立具體的權力行使制度、權力、制度以及管理公開制度,構建完善的保障機制,提高權力行使的規范性,杜絕專權濫權現象的發生。
(二)加強對各種監督資源的整合。要把握監督工作全局,加強紀檢監察與審計、組織人事等部門的聯合,建立完善的監督檢查體系,合理采取各種有效地監督手段,促進彼此間的協調與配合,將重合的職能部門進行有機合并,提高各種監督資源的整合與利用能力,使監督工作效果得到提升。
(三)靈活轉變監督手段,提高監督成效。第一,采取上級查下級以及異地交叉檢查的監督方式,摒棄過去同級監督的做法,幫助紀檢監察人員消除后顧之憂,這樣有助于監督效果的提升。第二,要加強教育監督,注重教育預防,建立第一道防線,讓廣大干部職工在思想認識上自覺接受監督。第三,加強考核監督。在采取考核問責手段的同時,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進行細化分解,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督促,讓其切實履行好“一崗雙責”機制。
(四)構建再監督與再檢查機制。為了維護執紀監督的權威與獨立性,還應加快構建再監督與再檢查機制,建立一套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的工作機制。一方面,要著力解決因地域范圍小,紀檢干部受到“人情”與“親情”等人際關系的困擾,進而影響監督檢查效能的發揮問題。另一方面,要防止紀檢監察干部長期呆在同一地方,建立一定的關系圈,導致紀檢工作受人際關系情面的影響。實行審計監督,尤其是加強對離任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做到離任必審。推行監督公開制度,及時向廣大員工公開黨委決策、干部選拔與任用、“三公”經費去向以及大額資金使用決策等,保障權利運行透明,實現陽光監督。
四、結束語
總之,紀檢監察部門要想更好地發揮自身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就必須打造一支監督執紀問責的“鋼軍”,夯實執紀監督基礎,還要加快“職能、方式、作風”的轉變,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融入現代管理學理念,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實現業務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兩手抓”的目標,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榮長鴻.強化紀檢監察促進一體化建設[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5):00036.
[2]葉雪蓮.深化紀檢監察部門監督職能的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6):234.
[3]劉穎.紀檢監察監督職能完善策略[J].企業文化旬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