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超 朱健麗 陶思 陳思潭
【摘要】天津濱海新區是國家級新區之一,京津冀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藍領工人對濱海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發揮好藍領工人的主觀能動性建設濱海新區,是擺在濱海新區發展事業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本文從濱海新區積分落戶政策現狀出發,針對該政策對吸引藍領工人落戶的優缺點加以分析,并給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藍領工人;戶籍改革;積分落戶
天津濱海新區是我國國家級新區之一,自創立以來,第二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吸引了包括豐田汽車、雀巢食品、富士康在內的90余家全球500強企業,初步構建了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的雛形。高質量的藍領工人是濱海新區建成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的關鍵要素。如何增強藍領職工在濱海新區的認同感、歸屬感,使其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建設濱海新區,是擺在新區發展事業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目前,積分落戶政策無疑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它可以增強藍領職工對區域的心理認同感,在法律層次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區人,進而為濱海新區的經濟建設服務。
一、天津濱海新區積分落戶政策的主要內容
天津濱海新區目前實施的積分落戶政策,是以《天津市居住證管理辦法的通知》(津政發〔2015〕39號)為依據,結合《濱海新區優秀外來建設者評分表》等相關文件實施的針對政策。在天津濱海新區辦理了居住證并愿意將戶口遷入濱海新區的流動人口,可以對照天津市和濱海新區制定的入戶條件評分標準,將自己的條件折算成一定的分值,達到相應積分落戶分值標準后,就可與其他申請者競爭,根據天津市人民政府統一分配到濱海新區的入戶計劃,由高分到低分的順序獲取入戶指標。若其分值能夠進入天津市濱海新區規定的計劃,并與濱海新區其他申請者分值按由高到低順序組合形成的榜單,則獲得將戶口遷入濱海新區的資格,其身份則實現由外來人口向濱海新區人口的轉變。
二、天津及濱海新區積分落戶的發展歷史
天津市對外來人口的管理存在著漸進改革的特點,前后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修法。改革開放以來最早的一部關于天津流動人口管理的法律是1996年的《天津市流動人口管理暫行規定》(津政發〔1996〕323號)。該條例提出了流動人口申辦《暫住證》的條件,不過,由于沒有提供具體的操作思路,國家又長期控制發達地區大中城市規模。因此,這條政策并沒有在實踐中產生作用。2000年頒布了《天津市流動人口管理規定》,但沒有變更流動人口落戶內容。直接為天津市積分入戶提供法源的是2013年的修訂。這次修訂更名為《天津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體現了國家流動人口政策由重管理向管理與服務并重發展的精神,將管理流動人口的暫住證變更為居住證,并通過它提供包括教育在內的11項公共服務。其中,在流動人口落戶方面提出了操作性條文,即“列入積分入戶人員名單的居住證持有人,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辦理天津市常住戶口的申請”。根據這條法律的擴展,天津市濱海新區藍領工人具有了兩種途徑:一是符合《天津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規定,即“已居住半年以上且擬繼續居住的境內來津人員,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申領居住證。未滿16周歲或者就學的境內來津人員,可以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申領居住證。”可直接申請居住證。第二個階段則是實施積分入戶。主要有兩方面工作:首先是政策制定。根據《天津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天津市于2013年啟動居住證制度,在該辦法的第五章,第三十到三十七條,給出了積分落戶所需的各項基本條件和要求,進行積分落戶。而積分入戶的政策執行階段,則是各部門的分工配合和實際操作,主要宣傳發動、落戶人提出申請、政府審查、入戶等工作。
經歷了這兩個階段后,天津市正式進入了積分落戶時代。天津濱海新區作為由原塘沽、漢沽、大港合并而成的天津市轄區。由于其成立時間短,其對外來人員的管理基本參照了天津市的標準。
三、天津濱海新區積分落戶政策優勢與不足
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天津市居住證管理辦法的通知》為依據,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濱海新區優秀外來建設者評分表》,兩者相合補充成為了藍領職工落戶濱海的依據。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著國家開始重視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轉型發展和改革,2017年又下發了《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而與之不符的是開發區藍領職工多從事制造業基層、低端服務業,高精尖人才相對短缺,這十分不利于開發區的發展及轉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最新版的天津市積分落戶的規則中,雖刪除了舊版注冊當中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能加20分的規定,但“專業技能、職業技術水平”的加分規則非常完善具體,將技術水平分為從高級職稱到初級工的8個等級,并且需專業、工作與所聘崗位相符才能得到加分。這樣細化的規則真正使擁有專業知識技能,能為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作貢獻的藍領職工增加獲得天津戶籍的機會。此外天津市還針對濱海新區勞動力短缺的現狀,對申請落戶濱海新區的外來勞動力人口予以增加20分的導向分;針對部分職業人才短缺的現狀,對緊缺職業人才予以10—20的導向分。這對吸引開發區高技能藍領工人到開發區落戶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同時,《濱海新區優秀外來建設者評分表》也對積分落戶方案給予了相應的補充。具體體現在,滿足年齡在50周歲以下、初中(含)以上學歷(不含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在濱海新區企業一線工作、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天津市社會保險一年以上等要求的人員,對照《濱海新區優秀外來建設者評分表》(后附)得分60分以上,則可按照分配名額,從高到低依次排序,獲得擇優推薦落戶的機會。這對于那些為企業作出巨大貢獻,有實際本領,但苦于學歷水平不高或沒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高技能藍領工人而言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鼓勵。
但是,在《濱海新區優秀外來建設者評分表》的企業評比條件中,在申請落戶方面,企業上年度納稅額度要求達到100萬元及以上,這導致一些中小型企業或者納稅額未達到100萬元以上的藍領職工,即使評選上了濱海新區優秀外來建設者,但由于企業原因也無法落戶。
四、改進天津濱海新區積分落戶的建議
針對天津積分落戶政策的優缺點,借鑒其他地區在戶籍制度上的成功做法,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對策推動濱海新區藍領職工積分落戶。
(一)進一步增加中小企業藍領職工落戶的機會。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和“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這兩次講話都將中小企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位置。濱海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定數量的長期穩定人才,而具有濱海新區戶口是中小企業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促進因素。《濱海新區優秀外來建設者評分表》中對于落戶者的企業納稅額雖然從原先的300萬元降低到100萬元,但是對于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初創型企業來說,100萬元的納稅額仍然很大。我們認為濱海新區政府可進一步降低對于落戶企業的納稅門檻或者對初創型制造業企業進行定向落戶,幫助企業留住藍領人才。
(二)充分重視外來務工群體,建立外來務工人員轉戶常態機制。由于濱海新區藍領職工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體。在天津積分落戶政策中,擁有穩定的住房被歸類到基本分且占據40分的較大數值。由于天津房價對于外來務工人員有較大壓力的,這不利于濱海新區藍領職工取得積分落戶的名額,從而造成了外來務工人員候鳥現象的發生。筆者認為,應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落戶條件進行一定的放寬,并提出更具體的要求和細則。在這一點上廣東省和西安市的做法很具有參考價值,廣東省人民政府2009年制定的《關于開展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粵府辦〔2010〕32號)中對農民工落戶縣城、中心鎮實行積分優惠和社保優惠政策,并對落戶人的宅基地承包使用權,子女義務教育、城鎮住房保障制度以及計劃生育政策做了具體的配套安排。西安市自2017年以來不斷對其落戶制度進行完善,推出了三放四降的策略,即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以及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等組合拳。以上城市的做法對于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的濱海新區的藍領工人群體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在解決天津市濱海新區戶籍改革的過程中,政策設置必須在區域可承受范圍之內進行,入籍政策的調整必須考慮外來人口在遷入地的機會選擇與生存能力,入籍門檻的設立既要考慮公平,又要保持一定的效率。(指導教師:龐明秀)
【參考文獻】
[1]劉小年.農民工市民化與戶籍改革:對廣東積分入戶政策的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1,32(03):46-53.
[2]舒心萍.北京積分落戶政策,啟動就是進步[N].法制日報,2015-12-11(007).
[3]陸學藝."二農論":當代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234-242+476-479.
[4]鄧鴻勛,陸百甫.走出二元結構:農民工、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