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益
【摘 要】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積累了一定的豐富經驗。但是從實踐中看,銀行對金融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貸款的不良率有所升高。商業銀行對部分金融業務的風險衡量及把控有失水準,使得經濟損失較為嚴重,因此,加強風險管理是當前重要的任務,也是確保資金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含義及處置策略,探討當前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以期改善風控現狀,提升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 國內商業銀行 金融風險管理 問題與對策
一、銀行金融風險管理
(一)基本含義
眾所周知,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以發放借款及經營存款作為主要的業務內容,也是其收益的重要來源部分。而由于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涉及貨幣、信用等內容,這些內容容易遭受信用危機等難以控制的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背道而馳,產生巨大的差異,銀行由此遭受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對銀行的信譽也是一種較大的打擊。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金融風險的產生來源于銀行金融業務的不穩定性,因此,對于金融風險的管理,是商業銀行長遠生存發展的重要武器,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里所指的金融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對潛在的、未來的風險的識別、衡量、控制等處理手段,從而達到在接下來的經營活動中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才能確保銀行的資金安全。具體來看,主要把包括兩個大方面。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當在風險可控的基礎和前提下,盡可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提高經營效果。另一方面,在收益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應實現風險最低化,才能實現穩步發展。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式不可能一成不變,要靈活變通,在動態環境下運行,積極應對風險管理。
(二)基本流程處置策略
就目前而言,商業銀行處理風險的方式有多種,包括風險轉移、風險規避、風險抑制等,通常會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風險內容,借助一種或多種對策處置風險,進而實現化解風險的目的,確保銀行資金安全,避免資金流失。以下具體闡述幾種主要的處理方法: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分散、風險補償。
1、風險規避。換句話說,就是避重就輕的處理方式。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過程中,由于經驗的積累和對市場的判斷,對于明顯風險較高的業務尤其是貸款業務,應當適當采取規避手段,堅守拒絕原則。除此之外,針對一些風險難以確定、不容易控制的業務,銀行通常也會偏向于選擇規避的方式進行應對。常見的規避途徑為資產結構短期化。這一方法的優勢在于減少利率風險,從而控制金融風險的發生。在投資業務中,避重就輕的處理方式雖然較為保守,但是能夠有效趨利避害,防范一定的風險,使得商業銀行穩步發展。
2、風險轉移。顧名思義,風險轉移就是把風險從一處地方移動到另一地方的行為。在我國城市商業銀行開展業務的過程中,會適當采用合法的交易手段,巧妙地將部分或所有的風險轉移開來,到第三人身上,從而確保自身的安全,降低風險承擔。常見的轉移方法是風險資產銷售。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通過銷售的行為,將某些不愿意自擔風險的資產進行售賣,賣給其他第三方,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個人,由其他人繼續承擔這一資產的處置風險。
3、風險分散。首先,隨機分散是主要的風險分散形式,其主要通過資產組合的方式,將不同種類的資產進行整合,利用其自然增長來降低部分風險,從實際情況上看,針對不同的資產,分散的選擇是不一定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常來看,商業銀行傾向于借助擴大經營業務規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分散風險。其次,常見的還有有效分散的方式,這是基于資產組合理論及模型來選定資產的形式,通過分析各自的特性、收益因素、風險所在點等之間的關聯性,從而進行客觀合理的選擇,來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4、風險補償。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可控的業務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一旦風險發生,銀行只能借助其他方式得來的資本、利潤等收入,對風險導致的損失進行一定的補償。貸款業務是銀行最常見的業務之一,若借款方在合同到期后無法償還借款及相應的利息,銀行有權通過拍賣抵押物品的方式來獲得一定的補償,減少呆賬損失。此外,還可以通過在利潤中適當地抽取部分資金作為準備金的方式進行風險補償。
二、現狀及存在問題
首先,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通過分析基本情勢,加上對決策管理者的理念及趨向推測,通貨緊縮難以維持,一旦通脹率高于2%,銀行將面臨較高的虧損風險。而且,商業銀行作為最主要的參與主體之一,在市場債券中,銀行無法正確防范利率風險,尤其是較長期的國債,風險控制難度非常大。
其次,通貨緊縮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受銀行超額儲備率的影響,這也是當前面臨的較為重要的難題。近些年來,人民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數量有所攀升,在全部存款中占有不少的比例,由此導致貨幣乘數較小,使得市場環境緊張。
人民不斷呼吁積極貨幣政策的出臺,在這一環境壓力下,很有可能將存款備付金的額度往下調。與此同時,對于前述的利率風險,尤其是長期國債風險,大部分銀行實際上并不是缺乏正確的識別和認知,而是在當前的管理體系下,大多遵循避重就輕的原則,在加上業務考核制度的重壓,許多高利率風險的資產仍然由銀行繼續持有,風險居高不下。此外,在商業銀行內部還存在風險評級體系不完善、資本金不夠充足、風險管理落后等嚴重弊端,是導致商業銀行面臨眾多風險的重要原因,亟待改善。
三、發展策略分析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發展策略:提高資本充足率、提升信貸資產質量、構建風險評級體制、提高信息披露力度。
(一)提高資本充足率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已有多個年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發展。一直以來,資本金是銀行經濟實力體現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實力的重要標準,對銀行來說,是維持基本運作的基礎條件。也就是說,在新形勢下,商業銀行仍然需要重視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才能更好地解決風險危機,有效化解虧損。在債務人違約的情形下,銀行遭遇信貸損失,容易打擊債權人信心。此時,銀行足夠的資本金將能夠由于抵消這一損失,保障債權人的利益,提升銀行的經營安全性。商業銀行資本金的充足,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應依靠政策的長期扶持,才能更加堅定地走發展道路。
(二)提升信貸資產質量
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主要的經營業務,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其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經營的成敗。近些年來,隨著利差的降低,再加上信用風險的增加和不可控,優化資產組合、豐富資產多樣性已經成為了關鍵的形式,能夠有效提升資產質量,并降低金融風險。首先,科學合理地控制存貸比,是提升信貸資產質量的關鍵內容。隨著多年的發展,各個地區的市場環境相對穩定,且數據較為可靠,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對各個地區的存貸比進行一定的調控,考慮當地的風險系數,逐漸將資金投入到資信狀況良好、資金較為安全的地方。其次,考慮行業發展因素。在市場環境影響下,各個行業的前景、現狀、風險等特性都不一樣,就目前市場狀況來看,資金應當主要集中于信息技術、電力等行業領域,同時也可以考慮多種行業綜合投資,但是單一行業比例一般不應當超過30%。再者,要分析產品的風險特征,從產品自身的種類、特性、影響因素出發,通過資產組合方式來獲取更高的收益及回報。
(三)構建風險評級體制
在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中,風險評級體制應當逐步建立起來,對業務內容進行客觀分析后進行風險評級,能夠給客戶授信提供強有力的、重要的依據,也可以為領導層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就我國目前而言,商業銀行內部風險評級體制相對較弱,不論是在評級手段、對象界定等方面,還是評級符號、信用級別等內容,比國外先進銀行遜色很多,尚未能真正發揮評級機制作用。因此,我國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風險評級體制,充分發揮其重要功能,從而實現金融風險管理。
(四)提高信息披露力度
信息交流的不對稱或者信息失實,都容易導致金融風險的出現。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要充分注重信息披露的力度,從數量及質量兩個方面入手,提高有效信息的披露程度,加強財務會計相關信息的信息量,從而利用數據、信息有效地、正確地分析市場需求,才能更好地把控金融風險。因此,信息披露的工作必須進一步強化,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加強財務分析能力,逐步提高風險管理質量,提升銀行的綜合實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全球經濟化的時代環境下,商業銀行面臨著多種挑戰,也迎來了各式各樣的機遇。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要充分抓住機會,通過多種途徑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包括提升資本金、提高資產質量、構建風險評級體系、加強信息披露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使得銀行能夠降低經營風險,從而獲得穩定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含義及處置策略,探討當前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以期改善風控現狀,提升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曹松林.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研究——以天津銀行為例[D].南開大學,2011.
[2] 陳燕.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以江蘇銀行Y分行為例[D].南京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