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瑛
(大慶油田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國際事業部第三工程部,黑龍江 大慶 163453)
近年來,隨著我國在石油工程中對于石油機械的不斷研發創新與合理利用,使得石油生產效率有利顯著提升。但是在對于石油機械的應用及管理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如管理缺失,應用優化度不高等現象。因此,石油企業在對石油機械的應用管理過程中,應該根據石油工程的實際情況,結合能源市場的長期需求,對于石油機械的管理應用不斷進行優化升級,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優勢。
近年來我國在石油工程中對于石油機械的應用管理水平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整體而言,在石油工程的實際施工中,對于石油機械的應用管理過程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大型石油企業紛紛進行了體制改革,并且其經營方式與管理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但是在對于石油機械的管理過程中,由于部分領導干部思想并未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革而進行改變,使得對于石油機械的管理制度逐漸落后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石油工程對于石油機械的實際應用中,隨能源市場對于石油開采效率要求的不斷提升,未能進行及時改進的石油機械管理制度的不足逐漸暴露出來。
近年來,石油企業內部改革逐漸深入,但是對于核心的石油機械管理制度的革新程度卻相對較小,使得石油機械管理制度并不能真正適應當今石油工程的需要。例如我國多數部門在進行石油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存在一些石油機械使用缺乏的自主權的情況,在進行石油機械使用時需要向上級部門申請,并且按照上級部門已有的規劃進行,這十分不利于石油開采效率的提升。
受到傳統經濟形式的影響,在當前石油工程對于石油機械的應用過程中,部分石油企業的思想觀念落后于時代發展,忽視了對于石油機械應用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這種對于專業人才培養的不足,將直接導致在石油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對于石油機械進行有效應用,這十分不利于石油生產效率的提升。
這種現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高素質石油人才的培養往往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在前期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并且在短期內難以看到現實性的經濟效益,這就使得部分石油企業進行人才培養的力度嚴重不足。也正因如此,目前在我國石油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操作人員對于石油機械操作方式難以全面掌握的現象。而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是石油企業薪資分配的不合理,往往管理層薪資較高,而技術人員的薪資較低,這就使得石油企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較低,進而造成專業石油人才大量流失的不利局面。石油工程中高素質人才的缺失阻礙了石油開采效率的提升。
目前,我國部分石油企業對于石油機械在石油工程實際應用中的整體管理仍待提高水平。而管理水平較低的直接體現,石油機械在石油工程對于石油機械的應用中,往往難以將石油機械的完好率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之上。這就直接導致了石油企業在石油工程施工中對于石油機械的重復利用率低,進而帶來了嚴重的資源浪費,不利于石油企業經濟效益與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與此同時,由于現階段我國在石油機械領域的生產效率相對較低,加之石油企業對于石油機械的重復利用率低下,這兩方面的原因容易導致大型石油企業在石油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造成石油機械難以及時供應的不利局面。而部分小型石油企業則會出現石油機械閑置的現象,部分石油機械設備的年度利用效率甚至在30%以下,并且由于現實因素的制約,各石油企業之間的石油機械也難以進行租借使用,這就進一步影響了我國石油企業對于石油機械的利用效率。正是因為石油企業對于石油機械管理方式呈現出分散性滯后性的特征,使得行業內石油機械資源配置十分不合理,這既不利于石油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也不利于石油工程作業效率的提高。
在進行石油企業的管理體制改革中,應該對于石油機械管理體制的改革予以充分重視,因為這直接影響著石油工程中對于石油機械的應用效率。進行石油機械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方式,可以借鑒參考國外石油企業的成功管理模式。
在石油機械管理體制改革中的關鍵,是實現基層石油施工隊伍在石油工程中對于石油機械使用的獨立性,這樣才能使得一線施工隊伍擺脫目前對于石油機械應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被動局面,有效提升石油工程的施工效率。與此同時,在進行石油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強石油企業對于發展戰略的自主權,以便于石油企業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進行生產方案的詳細規劃。這種石油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能夠簡化石油工程中對于石油機械進行的使用環節程序,有效提升石油開采效率,提升石油企業在的綜合競爭力。
石油機械由于其工作環境往往比較惡劣,為保證其在石油工程施工中正常運行,并延長其使用壽命,提升施工部門對于石油機械的管理水平至關重要。在石油工程使用石油機械進行作業之前,應該由專業人員對于施工環境進行勘探檢測,然后選擇相應的設備進行石油開采作業,以避免對石油機械盲目使用帶來的設備損壞,影響石油開采作業的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施工部門應該安排專人對其及時進行定期維護與日常管理,以避免石油機械在應用過程中的快速老化,降低設備后期維修成本。完成這項工作的關鍵是對于專業維修保養人才的培養,因為維護人員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對于石油機械的最終管理維護效果。
以中國石油公司在內陸油田開采中使用的連續油管及其配套機械設備為例,在1977年,中石油就引進了第一套連續油管作業設備,至今40多年來,其后續引進的連續油管設備也只有40余套。這主要是因為在進行設備引進之前,中國石油公司就已經安排專業人員到該設備的生產地進行設備管理維護知識技能的學習實踐。雖然這期間耗費了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在后期設備的使用維護中,這種未雨綢繆的人才培養方式的優勢就逐漸顯示出來。在中石油對于該套石油機械的使用過程中,由于維護人員的專業性,使得其使用壽命均達到甚至超出設計使用年限,這就大大降低了石油公司對于石油機械的后期維護保養以及重新購置的經濟成本。
目前大部分石油公司對于石油機械的保養維修,仍舊停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后再進行維修的初始階段,而缺少對于石油機械在石油工程投入使用前的預防性維護。這就使得石油機械在作業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機械故障,事后進行維修的方式必將對于石油工程的作業進度產生不利影響。一般在石油工程的作業現場,大部分石油機械的操作人員只是負責進行施工操作,極少對石油機械進行施工前的維護檢查及使用后的保養。而只能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機械問題才由其他維護人員進行修理。而迫于工期壓力,部分維修人員的維修作業只是保證石油機械短時期內的正常運行,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石油機械的機械故障。這就難免在石油機械的后期使用中舊病復發,不僅阻礙石油工程的順利進行,甚至出現工程事故,帶來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同時也將影響石油機械的使用壽命。以川慶鉆探井下作業公司2009年1月在四川合川縣境內的連塘7井首次采用連續油管下機械橋塞作業為例,在該公司進行具體施工之前,對于先關機械設備進行了使用前的檢測維修,發現了由于前次作業帶來的機械管道密閉性不足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處理,使得1次座封施工就取得了圓滿成功,完成了橋塞的投放和坐封作業,隱患井封固治理成功。
近年來石油企業在石油工程的作業過程中,對于石油機械的使用與管理進行了一定程度上了變革創新,但就整體情況而言,目前石油工程中對于石油機械的應用管理仍舊存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相對落后以及石油機械管理水平較低的現象。為此,石油企業應該根據自身在石油工程作業中對于石油機械應用管理的不足,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于自身進行完善提升,以有效提高石油開采效率。
參考文獻:
[1]閆金鵬.淺析石油機械應用及前景[J].價值工程,2012,(15):50-51.
[2]田春友.分析石油機械應用及前景[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2):234.
[3]張洪濤.淺析石油機械加工與制造行業特點及其質量控制措施[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質量,2013(14):242.
[4]梁振宇.CORBA在石油機械PDM信息集成中的應用 [J].石油機械,2006,3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