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超
(彝良馳宏礦業有限公司,云南 彝良 657600)
目前,我國基本上已經全面實現了建設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標制度、工程建設監理制度等,對工程中各個項目的職責就在于強化對合同的管理,通過對合同有效的管理,進一步提高工程經濟效益,有效預防各項經濟風險的發生,同時也能夠起到降低工程造價和確保工程質量的目的[1]。基于此,對采礦工程中的合同管理展開分析。
(1)法律基礎。我國礦產工程合同的文本應當與我國法律、法規相適應,若是在合同中出現需要特殊適應的法律、法規,需要在合同雙方的專用條款中進行規定和明確。
(2)文本范圍。施工合同其構成的文件及最終解釋的優先次序通常情況下體現如下:①合同雙方簽署協議書,在這項協議書中既包含了評標期間文件和資料,又包含了在合同談判期過程中出現的澄清文件和相關補充的資料;②工程中標的通知書;③投標書及涉及到的相關附件;④合同中涉及到的專用條款,其專用條款是建立在工程的實際情況上,在雙方經過協商之后,最終達成一致形成的條款;⑤本合同的通用條款及所適用標準、規范、技術等,同時在專用的條款中進行約定;⑥工程圖紙和工程量清單及預算等[1,2]。
(3)合同的價格。合同價格又稱之為合同價款,主要是在合同協議書中進行體現,這一價款也主要是以支付承包人依據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同時肩負保修的責任。一旦決定合同價款,無論哪一方都不能夠隨意進行更改。
(4)進度的控制。工程進度主要是指在合同中約定的承包天數,由于發包人因素無法定期開工,或者是在工程開工后被迫停工的,所造成的損失應當由發包人進行承擔。如果是因為業主的因素,不能夠遵循開工日期交出開展工程施工所需用地,又或者是業主所提供的工程材料無法及時送達至施工場地的,所出現的損失也由承包人承擔[2]。
(5)工程質量檢查、驗收及后期維修。只有經過質量檢驗合格之后、符合合同約定建設質量標準之后才能夠進行驗收,針對已經交付使用的工程則按照合同規定期限承擔保修職責。
(6)工程的變更。在工程實際施工中,受到設計圖紙、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工程出現錯誤和漏洞,就需要對工程設計進行變更,而對工程進行變更通常情況下是由發包人、承包人和實際工程師三方進行提出,針對變更的內容也要注意內容是否完整,并且明確工程審查的程序。
(7)索賠。索賠主要是在合同雙方各自履行自身職責的過程中,針對不是自身原因導致的錯誤,進而造成或出現實際損失的,就可以要求對方進行賠償。
(8)風險。為降低工程風險和避免因為風險的原因影響到最終工程效益,在最初招標的過程中,在文件中就已經提供了足夠的相關資料,以及雙方已經明確和所需遵循的合同規范和條款,工程的承包商也要對這些條款進行細致的研究,判定實際運作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進而再對投標文件進行編制,最終雙方在執行合同的過程中,針對出現的爭議情況,也應當盡量加強溝通,有效進行解決[2,3]。
(9)違約。違約主要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所需要承擔的相應責任。其中有包含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發包人違約,就需要對承包人出現的損失進行賠償;另一種是承包人違約,也就要賠償發包人出現的損失,其損失的計算按照合同中約定的專用條款進行。
(10)終止合同。合同雙方履行了各自的義務,在工程完成后也支付了全部的工程款項,在承包人竣工、責任期滿之后,其合同終止。
(1)合同管理直接決定了工程項目的最終目標。工程項目合同實質上就是工程管理的主要依據和目的,在工程承包的合同中,都規定了工程開展施工各個工程環節和工程最終質量所需要達到的質量評判等級、整體工程竣工日期、標價等等。對工程的合同進行管理,也間接的實現了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和工程成本的管理。
(2)合同規定是雙方行為的最高準則。工程合同一經簽訂,在有效的時間段內,雙方的關系和效益就緊緊的捆綁在一起,由于合同中的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作為各自的條件,在履行責任和維護利益也要從合同出發,規范和限制各自的行為,進而合法維護自身權益。
(3)雙方解決爭議的評判依據。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合同雙方也經常會出現爭執,這時候就要依據合同有效解決爭議,其主要發揮兩方面的作用:①法律依據,即根據簽訂合同條款判斷出現爭議的性質,哪一方需要承擔責任;②解決爭議,遵循合同規定有效解決爭議[3]。
①強化合同觀念,提高法律意識。我國很多工程在實際施工中,受到合同管理的影響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也引發很大的損失,也要求注重對合同的管理,尤其是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的合同、法律等知識,進而明確合同雙方權重,對工程價格、材料、技術等進行科學、合理制定,也實現雙方效益的最大化,同時也要注重對細節之處的敲定,建立標準,減少爭議發生。②強化索賠的意識。在索賠的過程中也要求對索賠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并提出申請,在確立事實之后,再進行索賠。這對于強化雙方的內部管理、提高工程效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預防來自合同雙方的風險。風險作為合同雙方出現爭執的主要因素,通過在合同擬定時對工程數量、期限、價格等有效敲定,并對可預見的風險和不可預見風險的控制,針對不可控風險,則制定合理的賠償制度,進而達到強化雙方對風險的重視,也能夠對工程矛盾有效解決,進而降低風險,保障工程效益。
本文主要是基于采礦工程中合同管理的分析,通過對工程合同內容的分析,并詳細的闡釋合同管理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集中體現及應用,進而達到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降低風險、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也推動著我國礦產工程的持續發展。
[1]寇兆鵬.采礦工程管理中的合同管理研究[J].科技尚品,2017,(2):251.[2]王澤.淺議采礦工程管理中的合同管理[J].絲路視野,2017,(23):127-128.
[3]褚英姿.采礦工程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分析[J].化工設計通訊,2017,(7):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