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七地質大隊,山東 臨沂 276000)
礦山開采一般會讓工人進入到到一個半封閉的環境,而這一環境中,又會因為大型機械作業和爆破等造成巖土圈形變,以及開采區域本身的地質水文問題而帶來安全風險,例如地下水異變等,當然更多的還有施工操作而帶來的突發性地質災害。由于礦山開采環境的特殊性,一旦出現災害,損失極大,直接危害到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及惡劣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要正確的看待礦山地質災害,對其有一個清醒的深刻的認知,并且做好防護措施,才能夠避免類似安全問題的發生。
(1) 巖土圈層形變:由于作業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開采手段的特殊性,在進行礦山開采時,會存在大量的爆破、開鑿等狀況,對山體結構進行破壞,對區域內的巖土結構、巖層強度和張力造成破壞。
(2)地下水噴涌異變:對于國內的大部分礦山來說,其并不注重前期的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因此導致數據缺失等,造成后來的礦山工程設計缺少數據支持,出現了缺漏等,導致在進行礦井的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地下水問題。而在開采中,如果出現操作失誤,或者是圖紙設計失誤,就會很容易進入到地下水域,而此時,如果再進行采礦作業時,承壓層在力的作用下出現破壞,就會造成地下水噴涌異變,將礦井破壞,造成及嚴重的后果。
(3)由于工人作業而導致突變災害:突變災害除了突發的地震、山體滑坡等,更多的是由于工人作業時而偶然觸發地質災害。這通常表現為瓦斯爆炸、隧洞塌陷、礦井坍塌以及山體火災等,此類災害一旦出現,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危害極大。
(4) 環境污染災害:由于開采作業后所產生的廢渣、廢水等問題,許多礦山企業的環保意識并不強,這些垃圾一般都是就近處理,就近排放,因此會對區域內的水源、土壤造成嚴重的污染,不僅產生水資源污染、土壤污染,還會造成大量的固體垃圾污染,尤其是這些排放物中又含有大量的化學物質,因此其不僅僅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傷害,還會對區域內的居民造成嚴重的威脅[1]。
礦山測量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作環節,對于后期的礦山工作有著極大的影響,如果礦山測量產生誤差,會產生極大的安全風險,礦山測量對后期的開發環節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尤其是礦山測量的數據是進行礦井設計以及采礦設計的關鍵,如果數據不準或者是缺失,就會導致設計很不合理,導致瓦斯爆炸以及巷道方向失誤而導致巷道交叉,造成地質災害或者是瓦斯爆炸事故,礦山測量出現問題,會直接讓后期的開采面臨安全隱患,造成嚴重的開采事故,引發礦山地質災害[2]。對于礦山作業來說,所在區域的水文地質、巖土構造以及整體環境都對其后期有著極大的影響,也是決定地質災害風險值的關鍵。也正是由于地質勘察的重要性,因此就必須要對施工區域進行嚴格的、系統的評價,包括了地基檢測,地下水狀況以及巖層結構,地質活動的狀況進行評價,以此來確保該區域的地質環境,為后期的礦山作業打好基礎,但是許多企業并不重視,導致出現了地下水危害,開礦進入地下水域的問題,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前面提到,礦石開采本身就是采用暴力手段來將礦石進行開鑿、破碎和運輸,而礦石的開采也會有許多大型的設備的器械的使用,并且伴隨著大量的爆破作業。因此,在長期的作業中,只要是任意環節出現了問題,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危險后果,例如器械操作不合規以及爆破點設置錯誤而導致的礦井坍塌,巖爆等,以及對承壓層破壞導致的塌陷和地下水異變等,造成地下水噴涌倒灌,造成嚴重的后果。
礦產企業在對礦山進行礦產開采作業之前,應當自覺并嚴格地采取風險評估和環境評估措施,一方面了解山體內部結構信息、巖土層巖石層覆蓋范圍,便于作業的精準開展,另一方面有效降低災難發生風險、保障作業人員和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對此,礦產企業應當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與恢復政策法規和規劃體系,并嚴格落實到工作中。
礦產企業應當加強對開采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僅要普及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同時增強開采人員在施工作業中對地質災害的警覺性。企業應當加強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人員素質、提高產業質量、降低災難風險,包括對災難應急知識的宣傳,強化搶險培訓。
地質勘察以及礦山測量雖然只是整個項目工程的一個小版塊,卻有著極大的后續影響力,不僅能夠為后期的施工環節提供參考依據,還能夠利用相關的數據來避免施工風險的發生,保障礦山環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能夠讓后期的礦山開采出現地質災害的風險減小,避免由于水文地質以及地質結構安全等問題而引發一些裂縫、塌陷等安全風險,出現地質災害。
礦井開挖過程中,應當加強礦坑和邊坡的穩固性,隨時進行邊坡監測,穩固邊坡地質構造,開挖過程中一旦出現地裂變形,可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同時應當合理建設礦壩,穩定礦場與礦庫,降低塌方的風險。
對于閉坑后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應當進行及時的生態環境恢復工作,全面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提高土地復墾率,實施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對棄渣場經過合理處理后,應在表層敷上新土,還可以種上樹木花草,最大化恢復地表生態環境。同時合理的恢復工作能夠幫助礦山恢復生態功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礦山地質災害的產生是由多種原因構成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礦山作業本身的內部因素,而一旦出現地質災害不僅會影響到礦山施工進度,同時也會嚴重的威脅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我們需要清楚地了解標準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并且分析造成這些地質災害的原因才能做出有效的應對,并且在此基礎上來做出應對,制定系統的應對策略,提高對地質災害的重視,提高對地質災害防范的投入,以此來打造一個穩定、安全的礦山環境,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1]趙彥璞.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礦業,2013,(10):68-72.
[2]吳建軍.四川省康定縣某金礦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