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4地質隊,安徽 池州 247000)
《池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以2015年為基期,目標年為2020年,展望到2025年。《規劃》部署公益性地質工作,包括基礎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劃定重點勘查區,鼓勵勘查區、限制勘查區、禁止勘查區等勘查區塊;設立重點開采區、鼓勵開采區、限制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等開采區塊;劃定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部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等等[1]。
(1)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現狀。池州市地處安徽省西南部,北臨長江,南接黃山,西望廬山,東與蕪湖相接。境內主要地貌類型為中低山、丘陵,土地利用類型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等,植被類型有毛竹、杉樹、松樹、樟樹等等。池州市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較好,為項目建設提供了一定的生態空間[2]。
(2)區域大氣、水、聲環境質量現狀。有關監測數據表明,市域內森林覆蓋率近60%,全年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能夠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主要河湖水質能夠達到《地表水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地下水類型以基巖裂隙承壓水及風化裂隙潛水為主,次為第四系殘破積層孔隙水,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地下水水質各項目監測值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標準;礦山附近及運輸路線途經的主要村鎮聲環境現狀晝夜噪聲基本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要求[3]。池州市區域大氣、水、聲環境質量現狀整體良好,局部因礦業活動強烈,生態環境質量較差。
(3)主要礦山環境問題。池州市礦山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礦山占用、破壞土地與植被資源、破壞原生地形地貌景觀;地下采礦導致采空區地面塌陷,露天開采邊坡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煤、多金屬、硫鐵礦等礦山廢渣、廢水排放對水土環境產生污染;礦坑疏干排水導致含水層系統破壞等等。
(1)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規劃》項目實施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土石方開挖、礦石的破碎、裝卸、運輸等過程產生的揚塵以及作業機械和運輸設備排放的尾氣,對施工現場及周邊居民造成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在采取相應的防止措施后可大大減小。
(2)聲環境影響預測。噪聲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礦山爆破產生的噪聲。一個是選礦生產過程中設備產生的噪聲。主要對作業工人產生影響,另外運輸過程產生的噪音對礦山附近居民有一定影響。規劃礦區一般距離居民區較遠,采礦活動對居民的影響有限;礦石夜間運輸過程中的噪聲可能對居民產生一定影響。
(3)水、土環境影響預測。礦業活動對水、土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水土環境污染和含水層系統的破壞。礦業活動對水土環境造成污染的來源主要是礦山廢水的排放,包括礦井內的天然淋濾水、選礦廢水、礦渣堆積場浸出水等等。例如,某些硫化礦床及煤層開采普遍產生酸性廢水;含有Zn、Cu、Pb、Cd、Hg等重金屬元素的金屬礦山,可能造成水土環境重金屬污染;某些礦山廢水排放物因含有磷酸鹽、硝酸鹽等富營養物質,易造成水體藻類及其他生物快速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質惡化等等。礦山開采(尤其是地下礦山)對含水層系統的影響主要指礦井疏干排水破壞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及排泄條件。自然條件下,地下礦山為保證采礦安全,需提前對地下水進行人為疏干;開采過程中地面塌陷影響及采動裂隙帶會對上覆含水層進行自然疏干。疏干排水造成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礦區附近部分井泉枯竭,水塘等地表水漏失嚴重等一系列問題,進而影響礦區附近居民的生活。
(4)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規劃實施后,礦山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礦山侵占土地、破壞土地與植被資源,破壞地形地貌景觀,引發地質災害隱患等。
隨著石灰巖、方解石、白云巖等優勢礦種的開采,一方面破壞地表覆土及植被,加劇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另一方面,露天采礦、修建道路、排土場堆放廢石土等礦業活動形成較陡邊坡,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地下開采礦山一般對地表土地、植被等的破壞較露天礦山較小,但是地下采礦形成采空區及疏干排水,易引發地裂縫及地面塌陷等不良環境地質問題。
(1)大氣排放防治措施。采用濕式作業方式,并在產塵點或通道加強灑水、噴霧作業,提高坑內空氣中的含水率,另外保持井下合理通風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降低坑內粉塵含量;運輸裝卸過程中產生揚塵,灑水至關重要。
(2)噪聲防治措施。結合采礦工程作業中噪聲產生的情況,主要在以下方面著手控制:①降低聲源噪聲。例如選用先進設備。②控制傳播途徑。利用隔聲、吸聲、消聲設備。③個體防護。如佩戴護耳器。④注意綠化工作。某些植被可吸聲。⑤加強噪聲防治管理工作。
(3)水、土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環境的污染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必須從源頭控制,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一方面,可以通過合理的采礦設計及新的生產工藝提高礦石回采率及利用率;另一方面,廢水收集,循環利用,廢石充填采空區,鋪設進場道路等措施均可減少廢石、廢水的排放;另外,對于含有毒有害元素的礦山,廢石要合理堆放,滲濾液及礦山排水要合理收集,達標排放。
對于采礦疏干排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土質惡化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通過地下水回灌等措施減輕礦坑排水對地下水系統的影響。
(4)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措施。A)土地、植被資源保護與治理方案。①礦山生產建設過程中不應擴大土地使用范圍,盡量減少對土地、植被的占用和破壞,各種生產生活輔助設施應按礦山設計的地段進行建設,減少對土地的侵占和破壞。②開采時對表層剝離土單獨堆放以便用于宕口復土,以減少復墾時場外取土,在堆土上方設置截洪溝、下方應修建擋土墻,防止水土流失。③開采過程中必須砍伐大的喬木、灌木應優先移入老宕口、老排土場內種植,對礦區已閑置的土地適時種植草木,以便縮短閉坑時植被重建周期及費用。④邊開采邊治理,閉坑后對露采場、排土場、工業場地等礦山占用場地進行邊坡復綠、土地整理、植被重建等全面綜合治理。B)地質災害防治方案。①嚴格按設計規范開采。②落實各項制度,制定可能出現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③對于露天開采礦山,邊坡危巖及時清理,露采臺階跟進治理;排土場上方、露采場上方設置截排水溝,排土場下方設置擋土墻等保護工程。④對于地下開采礦山,其地面變形可能滯后到閉坑后發生。在礦山產生時嚴格預留安全保護礦柱,生產過程中的廢渣、夾石留置坑內,充填空區;在地表移動界線豎立水泥樁警戒線或隔離網,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及時預報和分析可能產生的巖土位移災害,發現塌洞,及時回填。⑤對露采場邊坡、排土場堆坡、平硐口、采空區地面變形、礦山道路切坡等進行監測。
池州市區域大氣、聲、水環境整體良好,現狀條件下主要礦山環境問題為礦山占用、破壞土地植被資源及地下采礦形成采空區地面塌陷等等?!兑巹潯穼嵤┖螅V產資源的開發力度加大,勢必對礦山地質環境產生影響。
首先在重點開采區和鼓勵開采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對土地植被的壓占損毀、對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仍較重;隨著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的加強及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完善,礦山開采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將減少;隨著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加強,治廢技術的發展,預計廢渣、廢水的利用率將大幅提高,對水土環境的影響將逐年減緩;隨著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的實施,礦山開采布局將有所調整和優化,礦山疏干排水對地下水均衡影響總體上將呈現加大趨勢,局部略有減弱。針對不同礦山環境問題,要積極采取保護與綜合治理措施,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產生發展,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