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萬里



摘要:文章主要對LTE基站網絡優化方案進行介紹,包括單站優化、分簇優化、分區優化、全網優化。其中重點介紹單站優化,單站優化就是對新開站點的各種工程參數檢查,做好網絡優化保證全網的網絡質量,要從基礎的單站優化開始,所以做好單站優化才能保證全網的高質量,從而也能保證上下行速率滿足用戶的要求。最后對河南省開封市建華街中斷1小區采用修改PCI參數的方法進行單站優化,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較好的優化效果。
關鍵詞:LTE;單站優化;上下行速率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組織制定的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技術標準。LTE網絡系統引入多輸入多輸出系統(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和正交步頁分復用技術(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等關鍵技術[1],有了這些關鍵技術的引進,明顯增加了數據傳輸速率和頻譜利用率,且系統還支持多種帶寬。系統網絡架構更加簡單化、扁平化且系統復雜度低、網絡節點少,因此降低了系統時延,改善了用戶的體驗,可以開展更多的業務,降低了維護成本和網絡部署。LTE網絡系統有兩種雙工模式:時分雙工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和步頁分雙工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Long Term Evolution,FDD-LTE)。
TD-LTE設計目標有3大特點:(1)高速率: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較高的頻率帶寬,讓用戶體驗到高速的帶寬業務。TD-LTE系統的設計提高了通信上下行速率,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下行峰值速率為50Mbps。(2)低時延:較大程度上降低了端到端業務時延和接入時延。(3)永遠在線:用戶使用并完成注冊,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UE)和設計采貝勾方ft工(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保持連接的狀態,并且會一直保持這個狀態,給人的感覺就是永遠在線,服務體驗會更好[2]。
本文從網絡優化的角度出發,分析常見的網絡優化的方法,并重點分析單站優化的方法,通過實際案例分析,驗證該方法能夠達到TD-LTE的設計目標。
1LTE網絡優化
LTE網絡優化就是保證對新站點的開通、入網和基站覆蓋問題的保障進行的測試[3]。具體內容包括數據采集、問題分析和調整措施,室外宏站優化有單站優化、分簇優化、分區優化和全網優化
1.1主要測試指標
在網絡優化測試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信號接收功率
(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RSRP,單位為dBm)、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SINR)、覆蓋率、建立連接成功率、切換成功率等指標[5]。通過這些指標可以判斷出網絡質量的好壞[6]。
1.2單站優化
單站優化對象是新入網站點,工作內容是進行工程網絡參數檢查、單站優化測試、射頻(RadioFrequency,RF)優化。(1)網絡參數檢查:檢查己開通站點的頻點、功率、鄰區等網絡參數與規劃參數是否相同,對不相同的參數進行修改。(2)單站優化測試:采用數據處理技術(DataTechnology,DT)或呼叫質量測試(CallQualityTest,CQT)對站點覆蓋進行測試,對有問題的站點提出調整和建議。
(3)RF優化:當所規劃的站點安裝和驗證完成后就要開始RF優化。RF優化是整個優化工作中主要階段之一,在進行優化的過程中同時也進行控制導頻污染,來提高切換成功率,以此為下一步的優化做好保證。RF優化要測完整個小區來排除基站設備硬件故障的情況。(4)RF問題處理:是對單站點優化測試發現的問題制定出調整措施,比如調整下傾角、調整方位角、基站發射功率調整、天線高度調整、切換參數調整和各制式特性配置調整等[7]。
1.3分簇優化
分簇優化是工程優化的初步階段。簇優化準備:基站信息表、基站告警信息表、基站開通統計表、地圖、PC、軟件、設備、車輛、逆變器等[8]。
1.4分區優化
分區優化在分簇優化后,是以分簇優化為基礎,保證邊界切換合理,通過DT測試、網絡配置和網絡性能數據的分析,并提出相關參數優化建議,監控驗證實施效果,以保障、提升區域內無線網絡性能。覆蓋優化的問題主要包括:弱覆蓋、越區覆蓋、無主導小區、饋線接錯等。
1.5全網優化
全網優化在分區優化基礎之上,目的是保證全網的高質量,解決分區優化后沒能解決的問題。通過DT和CQT測試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優化建議,以提升全網網絡性能。
2單站優化案例分析
單站驗證主要用到的軟件有CDS7.1(測試軟件)、FTP(上傳下載軟件)、DUMeter(查看速率和計時),硬件設備有CDS7.1加密狗,GPS,測試終端等。
2.1案例描述
2017年3月30日武安簇24優化前拉網測試中,在開封市建華街與中興西街交叉路口以南路段,車輛由南往北方向行駛,出現連續3次切換失敗現象,且下行速率出現明顯的下降,該切換點由切換前的40Mbps的速率下降至7Mbps以下(見圖1)。
2.2問題分析
(1)后臺檢查切換失敗位置周邊基站工作狀態正常。
(2)核查切換失敗位置周邊站點鄰區關系正常,也未發現有突發高流量、用戶數突增現象。(3)由測試數據回放分析,UE在切換前占用陽光小區0小區(PCI=170),由于陽光小區基站天線安裝位置較低,且安裝于美化罩內,受周邊房屋阻擋,覆蓋偏弱,RSRP處于-100dBm左右,觸發A3事件,發起向PCI=66的小區切換,由于SINR值較差(-4dB),出endprint
現上行失步,無法正常接入目標小區,最終切換失敗,之后又連續發起2次向同一PCI=66的目標小區切換嘗試,均無法與目標小區同步而切換失敗。
核查周邊基站PCI規劃數據,PCI=66的目標小區為審計局家屬院2小區,而由地理位置來看,審計局家屬院2小區基站距離切換失敗位置有1.1km左右,且方向為西北方位330度,不太可能會覆蓋至切換失敗位置。
經與后臺溝通,查為建華街正北方位新建站:建華街中段1小區PCI參數設置與規劃值不一致,采用了審計局家屬院相同的per設置66,從而與相對的移動公司2小區PCI=240存在模3均為0現象。
本案例中由于建華街中段1小區PCI=66與移動公司2小區PCI=240存在模3均為0,且兩小區為相對覆蓋小區,存在模3干擾問題導致切換連續失敗現象,需排除模3干擾問題。2.3優化措施
通過后臺修改建華街中段1小區PCI參數由66改為規劃值28后,在此路段經過多次往復測試,未再出現異常切換失敗現象,下行速率也達到30Mbps以上(見圖2)。
2.4優化總結
優化前后測試數據分別如圖3和圖4所示。通過對比可看出:下行速率由原來的7Mbps變為現在的30Mbps,RSRP值由原來的-104.0dBm變為現在的-80.0dBm,SINR由原來的-3.0變為現在的18.0,結果也表明了使用該方法能夠較好地改善網絡狀況,達到了預期目的,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
3結語
文章主要是從LTE網絡優化基本原理的角度出發,重點介紹網絡優化中的單站優化,通過分析測試所得的RSRP,接通率,SINR等指標來驗證基站的覆蓋率,基站的上下行速率通過FTP軟件測出,如果有問題就要進行及時調整。在做優化分析時,要理清思路,不要盲目地去分析,要按照故障優化流程框圖多角度分析。在現場是要多收集數據,這些對故障的排查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樊昌信,曹麗娜.通信原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
[2]賈帥.LTE微基站設備應用研究[J].無線通信,2017(1):46-49.
[3]羅國明,鄭少仁.3GPP的長期演進計劃[J].移動通信,2006(12):32-33.
[4]李高廣,呂延杰丄TE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J].移動通信,2008(9):32-35.
[5]蔣遠,湯利民.TD-LTE原理與網絡規劃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6]肖清華.TD-LTE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7]夏敬輝,杜燕鵬.20年見證新跨越——回眸中國移動通信發展騰飛路[J].中國電信業,2007(11):10-14.
[8]張建國.TD-LTE覆蓋距離分析[J].移動通信,2011(10):2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