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

1
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在《讀者》上看到的,
作家毛南筆下的一個女人,
40歲生日那天,
挽著她老公的手說:
“人生進入下半場,
我們應該開始享受歲月靜好了。”
她老公一臉愛意地看著她:
“好,是該享受一下了?!?/p>
她辭了工作,斷了正在上的MBA課,
“什么都不想做,
每天躺倒中午,看著太陽耀眼,
懶懶地照在被窩里,
真的覺得歲月靜好。”
5年后,她46歲,離婚了,
她老公扔下一句話:
“你看看你自己,什么樣子了都?!?/p>
“我沒有任何想要跟你過日子的興趣了?!?/p>
她問:“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我大學時期。
住在一個寢室的朋友,
連續三次考四級,
都沒過。
大學四級,
是大學里必考的一門考試,
如果讀個大學,
連四級都沒有過,
那估計是白讀了。
我這同學從大一進來就雄心壯志,
給自己規劃未來,
第一年考過四級,
第二年考過六級,
第三年考雅思,
讀書要超過400本,
要周游中國。
三年過去了,第一個目標還沒實現。
你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按照計劃,今天應該要去背單詞的,
結果打游戲打上癮了。
“算了吧,今天就不背了,
明天再背,做人嘛,
最重要的是開心?!?/p>
于是,明天去背英語單詞,
按照計劃,應該要背至少40個單詞,
背到一半,心煩意亂。
“不背了,太糟心了,
不能急于求成,
要慢慢來?!?/p>
于是,一年下來,
四級英語單詞本背了一半,
差不多全忘光了。
他常常說:“人要活在當下,
讓自己舒服。”
他的確讓自己當下舒服了,
但未來卻更難了。
如果我認識第一個故事中的女人,
我會告訴她:“你把日子過反了?!?/p>
人生的真相是:
日子一天比一天輕松,
一年就比一年難;
日子一年比一年難,
一天就比一天輕松。
很多人,都把這個順序搞反了。
沒有歲月靜好,沒有活在當下,
如果你想過得好,
你必須在讓當下的自己,不那么舒服。
2
看到一則新聞,
黃英大學畢業后在一家銀行上班,
收入不菲,
于是花錢大手大腳,
辦了好幾張信用卡,
普通人望而卻步的LV、香奈兒等奢侈品牌,
她買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雖然收入高,
但這種闊綽消費,
也沒存下什么錢。
后來發生了一些變故,
黃英從銀行去了一家私企,
工資大幅度縮水。
但是她的消費卻沒有縮水。
過慣富日子的人,
怎么會去過窮日子呢?
該買的她還是買,
工資不夠就用信用卡透支,
一張信用卡不夠就申請兩張,
兩張不夠就申請三張。
一年之間,她向9家銀行,
申請了9張信用卡,
透支額度高達十幾萬元。
終于無力償還,
被銀行起訴到法院,
最終被判處信用卡詐騙,
判了2年,罰款3萬。
這還不算最重要的,
由于她的征信有了污點,
此后,她再也無法向任何一家銀行申請信用卡了,
至于貸款買房、貸款買車想都不用想。
我想,很多人在刷信用卡的時候,
大概都會這么想:
“管他呢?先爽了再說。”
電影《閃光少女》里面說:
“現在就活在未來,
就沒法活在當下。”
那些拿這句話當人生信條的人,
自此以為當下的揮霍有了依據:
“管他呢?未來不可知,
不如活在當下?!?/p>
久而久之,活在當下,
就變成了揮霍未來。
3
最近,越來越多人喜歡談:
“活在當下。”
一杯咖啡,一窗午陽,
躺在家里窩一個下午,
做人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打游戲輸了,
得再來一局,
不然心里不舒服,
人何苦為難自己呢?
做人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做PPT太難受了,
不做了,看會兒電視劇吧,
不要折騰自己,
做人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成了一個特別時髦而政治正確的詞,
被人們用來掩蓋一切事實:
那個窩在沙發上的人,endprint
已經連續窩了好幾天了,
工作一直拖著不想做,
這不叫活在當下,這叫懶。
那個說再來一局游戲的人,
已經連續打了4個小時游戲了,
他早該停止了,但一直用這個借口讓自己繼續玩,
這不叫活在當下,這叫不自律。
那個說做PPT太難受的人,
其實才做了不到半個小時,
碰到問題,就想著放棄。
這不叫活在當下,這叫逃避。
人性是一條低谷,
所謂成長,
就是不斷從低谷中攀爬的過程,
但這一過程太艱難,
于是很多人就發明了許多美好的詞,
例如活在當下,
以便心安理得地躺在低谷中,拒絕成長。
這是人生的失敗。
4
最近特別火的一部電視劇,《獵場》,
胡歌飾演的鄭秋冬,
決定要把自己的職介所,
搬到中央商務區的大樓去,
她的合伙人熊青春一開始反對,
“干嘛要搬到那種地方去啊,
我們現在這樣干著不挺好的嘛?!?/p>
鄭秋冬說:“搬到中央商務區去,
我們就能掙到更多的錢,
每一年的利潤都會大幅度增加?!?/p>
“可是這樣日子會很難?!?/p>
“難怕什么,總會慢慢好起來的?!?/p>
后來,他們把公司搬到了杭州的中央商務區大樓,
一開始真的很艱難,
開支增長得很快,
客源卻無法同步增長,
他們想盡各種辦法,
模仿大型獵頭公司的工作方法,
讓公司在中央商務區站穩了腳跟,
收入穩步增長。
一次聚餐上,熊青春慨嘆道:
“其實人生,就是一天比一天難一點,
一年就比一年舒服一點;
但一天比一天舒服一點,
一年就比一年難一點。”
當時特別喜歡喜歡這句話,
想起很早之前聽到一個做內容同行的演講,
他從頭做內容傳播,
一開始一個粉絲都沒有,
“每篇我用心寫的文章,
到最后都石沉大海,
無人問津。”
很多人轉行,放棄了,
他苦苦堅持著。
“我就不信,我寫的東西沒人看?!?/p>
新媒體是需要日更的,
于是,每個晚上到深夜,
別人休閑的時刻,
他都在熬夜寫稿子,
是金子總是會被發現,
慢慢熬,終于,一篇又一篇爆文出現了,
他的知名度和粉絲數也暴漲。
那次演講上,他說:
“當你覺得舒服的時候,
你其實在走下坡路;
當你覺得困難的時候,
你其實在走上坡路?!?/p>
5
1966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WalterMischel做了一個實驗,
他對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說,
這里有一些棉花糖,
你們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塊棉花糖,
你們可以選擇吃,
也可以選擇不吃。
那些忍住不吃的孩子,
可以在15分鐘之后,
到這里領取到更多的棉花糖。
絕大部分的孩子把棉花糖給吃了,
只剩下幾個孩子忍住沒吃,
他們得到了更多的棉花糖。
后來,WalterMischel對這些孩子進行了后續跟蹤調查,
他詢問了許多關于這些孩子的情況,
包括制定計劃、做長期打算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社交能力,
以及他們的SAT(美國大學標準考試)分數,
研究結果顯示:
那些忍住沒吃獲得更多棉花糖的孩子,
往往比那些沒忍住誘惑吃了的孩子更加成功。
由此,WalterMischel提出“延遲滿足”概念。
并說明,懂得延遲滿足的人,
未來往往更加成功。他們會有著更強的自控力,
對生活有更好的規劃。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在生活中植入困難,
錢不要當下全部花光;
享樂的時間不要用光,
每天去面對一些棘手的麻煩,
你的人生就是在一步一步上升,
雖然你沒有獲得全部的滿足,
但正如熊青春所說:
“一天比一天難一點,一年比一年舒服一點?!?/p>
6
曾經在秋葉大叔上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剛畢業的95后小姑娘,
職位是寫稿助理,
主要是負責搜找對應的材料,
但她總不滿足于這點工作量,
于是開了自己的公眾號,
自己寫文章,
從選題到成稿,
全部由自己操盤,
哪些選題可以寫,
哪些不能寫,
該怎么查找資料,
如何把資料融合到文章當中去,
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
而且工作量都不小。
小姑娘一個人,
慢慢摸索,
每天下班之后回到家,endprint
還要加班,自己跟自己較勁,
每兩天發一篇文章。
同事覺得她太辛苦了:
“何必折騰自己呢?
安安心心做好本分工作不久好了嗎?”
小姑娘笑笑:
“沒關系,鍛煉一下自己?!?/p>
有一天,撰稿主筆生病請假,
文章沒寫,
但必須要有東西發。
領導情急之下對小姑娘說:“你上吧?!?/p>
小姑娘自己嘗試著寫了一篇,
結果爆了,閱讀量創新高。
領導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你別做助理了,
現在轉為主筆?!?/p>
有一句話說:
“當你做基層時,學會從主管的角度考慮問題;
當你是主管時,學會從經理的角度考慮問題;
當你是經理時,學會從總監的角度考慮問題?!?/p>
歲月靜好是有的,
活在當下也是有的,
但人生一路向前,如若不想下跌,
就必須要在安逸中植入一些麻煩,
麻煩會錘煉你,打磨你,逼著你跳出現有的思維去思考,
日子一天比一天會難一些,
但一年會比一年舒服些。
7
西班牙人愛吃沙丁魚,
但沙丁魚很是嬌貴,
離開大海之后,
環境難以適應。
漁民們把它們撈上來,
放入魚槽,運回碼頭,
不久后便會死去。
死掉的沙丁魚,
味道很差,
銷量不好。
而如果那些運到店里還沒死的沙丁魚,
它們的價格會比死去的沙丁魚的價格高出好幾倍。
為了延長沙丁魚的壽命期,
漁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
后來,有人在運輸沙丁魚的容器里,
放入了幾條鯰魚。
鯰魚是食肉魚類,
是沙丁魚的天敵。
把鯰魚放進魚槽后,
鯰魚便會四處游動找小魚吃。
為了躲避鯰魚,
沙丁魚自然也會加速游動,
因而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條條活蹦亂跳地到了港口。
經濟學家稱這個現象為“鯰魚現象”。
為什么我講這個故事呢?
沙丁魚會因為天地而盡力保持活力,
其實人何嘗不是一樣,
人也會因為挑戰,
去不斷地逼自己成長,
每處理掉一個問題,
其實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成長一大番。
而相反,當一個人處于毫無挑戰性環境中時,
表面上來看,你日子過得是挺舒服的,
但這種舒服的日子脆弱不堪,
絲毫經不起風浪。
還是那句話,
只有讓自己一天比一天難一點,
一年才能比一年舒服一點。
8
中國人總是對一勞永逸、
一步登天之類的事件有著宗教般的狂熱,
幻想著做成一件事,
此后人生再無困苦,
時時刻刻都能順心如意。
而事實上,
人生從來都是一個麻煩不斷的過程,
一個問題不斷的過程,
你只能迎頭面對,
無法躲避,
越躲避,麻煩越大。
里爾克說:要容忍心里難解的疑惑,
試著去喜愛困擾你的問題。
不要尋求答案,你找不到的,
因為你還無法與之共存。
重要的是,你必須活在每一件事情里。
現在你要經歷充滿難題的生活,
也許有一天,不知不覺,
你將漸漸活出寫滿答案的人生。
人生一天比一天難一點,
世界就會一年比一年善待你一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