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企業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深入,企業內部產業結構、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的大幅度變動,呈現出經濟結構和勞動關系的多元復雜化。這給企業工會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新常態下,企業工會要想實踐好科學發展,就必須清醒地研究和探索當前工會工作所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實時地迎接挑戰,這樣才能探索出適應新常態要求的企業工會工作新思路。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
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資方擁有比勞動者個人多得多的社會資源,在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市場上明顯掌握主動權,容易形成資方為所欲為、勞動者方孤立無援的局面,工會在從中也顯得勢單力薄,這種現象在民營企業中尤其突出。
一些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老板怕建立工會后自己的利益受損,少數企業甚至拒絕組建工會,而現行的《工會法》對企業組建工會剛性要求仍顯不足。工會作為建會工作推進者,只被賦予了法律監督的職責,而非執法主體,履職困難。
同時,有些企業工會組織機構缺位,雖然形式上建立了工會,但實際上組織機構不健全;有些企業工會僅限于“一張紙”、“一枚章”、“一張桌”,出現了“牌子工會”、“空轉工會”的現象。這樣形同虛設的工會組織,其職能之軟弱可想而知。
二、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建設的建議
(一)“強”學習,提高工會干部的自身素質。
目前,工會工作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情況,僅憑以往的老經驗是難以應對,必須在實踐中緊跟形勢堅持創新,用創新的思路解決存在問題。要依靠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依法履行工會工作職責。無論是維護職工的合法利益,還是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都需要不斷地加強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的本領。工會干部要確立完善的法律意識,要做到言行都有法可依有據可查。要善于運用法律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用法律知識指導工會工作。在制定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時,能夠科學合理及時準確地提出法律依據。
(二)“重”改變,創新工會工作方式。
一是工會工作要跟形勢。工會工作要在多樣化的經濟格局中發揮作用,要在周圍復雜的客觀環境中,實時變化,找準位置,尋求最合理方案,表現出變化的勢態;二是工會工作要專業化。必須加快工會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更好地利用工會工作的主動性,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三是工會工作要真抓實干。通過深入了解基層,深入職工生活,了解實際情況,研究問題,提出相應策略。同時,反映職工群眾呼聲及要求,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勞動創造性。
(三)“勤”甄別,理清工會工作對象。
當前在企業職工隊伍中,由于各種待遇、經濟分配比例的差異,職工層面間會產生矛盾,工會工作要依照經濟上兼顧公平合理,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則,來盡量協調好不同職工群體間的利益關系,助力企業化解內部各種矛盾、理順職工不良情緒,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工會工作要有效的履行維護的職責,應該把一線職工當作主要對象,把低收入和困難職工作為突出維護的重點。要把這部分職工的利益維護好,工會工作的職能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工會組織才能在新常態的大局中找準位置,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四)“建”民主,完善工會工作機制。
一是全民參與管理機制,就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制定職代會內容,創新職代會召開組織形式,重點則是處理好黨政和職代會之間的關系;二是職工經濟利益層面保障機制,就是要確立平等協商、依法依規辦事制度,把平等協商作為簽訂和履行集體合同的法定程序和關鍵環節。不斷豐富和更新集體合同的內容,使合同條文與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相符合,與職工關心的自身經濟利益結合緊密。同時要加強對集體合同的履約監督,依法追求違約責任;三是參照機制,要健全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與企業相關部門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宏觀參與機制的建立,使工會部門與行政部門的溝通渠道更加暢通,最終實現工會工作生態化的目的;四是調查研究機制,就是要深入基層,了解新問題,分析新情況,拿出新辦法,具有特色與活力;五是工會工作評判機制,就是要建立讓職工群眾來評說工會工作,以職工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工會工作好壞的根本標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