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華
這個冬季,當霧霾籠罩大江南北之時,校園暴力也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北京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剛剛過去,人們的議論尚未平息;網上又流出了初中女生被圍毆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再次憤怒;而深圳大浪愛義學校12歲初一學生遭到多名學生圍毆的視頻,更讓被打學生家長看到后暴怒……
校園霸凌層出不窮,數字觸目驚心。花季少年的這等囂張和無所謂,不得不令人深思:校園霸凌何時休?暴力充斥,霸凌頻繁,致使校園戾氣彌漫。校園暴力不僅會影響受害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使得受害學生由于受到暴力傷害的投射反應,出現各種違紀和越軌行為,甚至反過來去欺凌別的弱小同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校園本應該是一塊凈土,任何形式的侵害行為都是不可容忍的。班級管理應勇敢地向校園霸凌說“不”,巧接理性與情懷教育的雙翼,讓正氣的勁風吹散校園戾氣彌漫!
一、法律自警:培育法治信仰,敬畏恪守規則
一起起校園暴力事件中,施暴者一律以眾欺寡、恃強凌弱,下手之狠、情節之惡劣,讓人震驚。歸根到底,還是對于法律缺乏敬畏,喪失對規則的信仰。法無禁止即可為,拒絕霸凌,法律不能缺位;校園管理,法制教育難辭重責。
伯爾曼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沒有公眾對法律的信仰和尊崇,縱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難以形成法治國家,校園亦然。學校定期開展法治教育,班級管理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底線思維;對違反規則要求、觸碰規范底線的學生,應設定明確的教育處罰,對于校園霸凌事件第一時間主動介入。立足于未成年人的長遠發展,寬容但不縱容,于犯了錯的未成年人能夠更好地促進其反省;于萬千學子,培養一種對法律的敬畏;于校園,加一道安全的保障;于社會,添一分和諧與友善。
二、道德自律:涵養道義思維,提高自律意識
綜觀校園霸凌,它往往攜帶著濃厚的幫派特征,彌漫著“江湖”氣息。班級管理要讓孩子懂得道德的邊界和法律的底線,懂得善惡,增強責任意識,涵養道義思維。
在養成教育的同時,班級管理要重點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向學生宣傳道義精神,不可讓公平良善教育“邊緣化”,從而有效提高自律意識。正義、良知、純真和博愛,這些美善的品質常常被踐踏,面對不公,班級管理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教給學生堅守、捍衛人類道德底線的情懷。仰望英雄,謳歌偉人,輸入正能量,傳遞“守護者”情懷,守衛人間一切良善的東西,這不正是教育追求的至高境界嗎?班級管理,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責任、義務和愛心等方面的教育,使他們從小樹立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仁愛之心,培養學生知美丑辨善惡、見善不欺、見惡不懼、見義勇為的正派人生觀,提升他們勇擔道義、自強不息、傳播正能量的涵養,加強自律意識,努力塑造成合格公民!
三、悲憫自省:開展生命教育,感受暖心情懷
悲憫是人類表達對蒼生萬物不幸命運的最真摯的情感,是一種普遍關注人類生命價值和生存質量的人道主義情懷。悲憫是對生命的敬畏、對弱者的幫扶、對草根的憐憫、對人性的關懷,對健康人格的守望。校園霸凌的實質是學生之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受害者多是校園中的一些弱勢群體,而這正是施暴者漠視生命心理的折射。
每一個施暴學生的身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家長的溺愛使許多孩子是非不分,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部分家長怕孩子吃虧,向孩子灌輸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等錯誤觀念;個別家長自身行為失范,在潛移默化中教壞了自己的孩子……專制或放任的家庭教養方式很可能引發孩子的不良言行;孩子偶爾模仿父母的攻擊行為而沒有得到有效糾正,久而久之,人生觀就會發生扭曲,欺凌者慣于用暴力解決問題,被欺凌者而選擇了孤僻抑郁、逆來順受。生命教育的弱化和懲戒功能的退化,無疑對校園霸凌現象多發頻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警醒班級管理要加強生命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關愛生靈的意識。
四、理性自勵:追求良法善治,維護公平正義
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友善的同學關系助力每一個學子的成長,也為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植下良善的種子。校園霸凌給校園平添暴戾之氣,根源在于學生喪失理智,情緒失控。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既不是銘記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學生的內心里。只有發自內心的擁護和信仰,才能形成一種理念,這種理念是法律情感和道德認知的理性升華,是公民關于法和道的心理狀況的上層理性境界。沒有上升為理念的法治和道德,猶如沒有靈魂的人體,再剛性的法條和輿論也難免淪為擺設。公平、正義是文明社會具有普世價值的情懷,班級管理作為育人的重要一環,更應傳達正義、傳送公平、傳播崇高的生命價值。理性自勵,將公民意識轉換成內在動力,激發人性深處追求良善、宣揚正義的欲望,自覺抵制邪惡,弘揚真善美。將日常的言行舉動在自勵中巧妙轉化成道德力量、理性精神。
盧梭說:“規章只不過是穹隆頂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誕生的風尚才最后構成穹隆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班級管理承擔著育人的重責,在對校園霸凌勇敢說“不”的征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預防為主,懲處以輔,育人之術,攻心為上,將法治教育和道德感懷滲透在日常管理中,從自警到自律,從自省到自勵,由約束到自覺,借助理性教育和情懷感染的雙翼,校園一定會驅散霸凌和暴力彌漫的陰霾!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青年巷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