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
【摘要】化學方程式是中學化學課程中重要的化學用語。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是初中化學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化學學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化學方程式教學中,通過建立三重聯系、抓住規律和聯系、重視情景設計、利用對比實驗等,有效提高化學方程式學習效率?!娟P鍵詞】化學方程式教學學習效率情境設計化學方程式是初中化學的基本內容,是學生以后學習化學反應及其規律的基礎。學好化學方程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反應的原理,加深對實驗現象的認識,更好地掌握物質的化學性質,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多年來從事九年級化學教學工作,發現化學方程式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的一大障礙。對學生最近幾次考試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涉及化學方程式的題型,學生得分率普遍不高。對學生來說,“化學計算題”歷來是最難的題型。通過與多名學生進行交流,反映出難點其實也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方程式的學習成效,對于初中化學教學來說,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方程式的效果,應特別重視以下策略的使用。一、建立宏觀、微觀、符號三者間的聯系,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實質教師往往基于自身知識、經驗的積累,認為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難度并不大,追求“一步到位”,只要求學生進行機械的記憶和操練。但對學生來說,化學方程式的理解是非常困難。若教師不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一味要求學生進行記憶,不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實質,必將使學生陷入無法接受的境地,到頭來,吃力不討好,更傷害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甚至對化學產生恐懼。二、抓住規律和內在聯系,構建化學方程式體系杜威說:“靠學科知識來填補學生大腦,無疑是垃圾場堆滿垃圾?!比艚虒W內容碎片化,容易導致知識孤寡化、碎片化,其直接表現是學生前面講后面忘。有些知識看上去是孤立的,但教師若用心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規律,有心地將孤立的知識整合起來,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這樣的教學不僅持續有效,而且還能啟發學生去尋找規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三、重視情境設計,突出化學方程式的應用價值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密切聯系實際,特別是與社會、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并通過實踐活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可使學生感受不到是在簡單地學習知識,而是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讓知識的學習更容易接受,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四、利用對比實驗教學,突破化學方程式教學中的難點對比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某類現象在不同情況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的一種研究方法。運用對比法,可以更為準確地理解事物的本質特征,區分相近事物,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變化規律,是學習化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判斷化學反應能否發生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前提。初中學生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往往存在下面一些疑問:銅與稀鹽酸或稀硫酸之間不能發生反應,那么氧化銅與稀鹽酸或稀硫酸能不能發生反應呢?鐵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會生成含亞鐵離子的鹽,而鐵銹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生成物又是什么?為此,教師可提供適當的實驗藥品和器材,放手讓學生設計兩組對比實驗,激發學生更高的學習積極性。第一組對比實驗現象為:一個無明顯現象,另一個固體逐溶解、溶液顏色變為藍色;另一組對比實驗現象為:一個固體逐漸溶解、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綠色太淺,也可能觀察不到);另一個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通過上面兩組對比實驗,對學生起到“震撼效果”。再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可以發現:銅與稀鹽酸、稀硫酸間發生的是置換反應,而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間發生的是復分解反應,前者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進行判斷,而后者是依據生成物中是否有“氣體”“沉淀”或“水”生成進行判斷。前者屬于置換反應、后者屬于復分解反應,可得出如下規律:在置換反應里,生成的化合物中鐵元素取+2價;而在復分解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保持不變。化學實驗不僅僅是讓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的載體,更應是讓學生發展建構意義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等思維能力的重要平臺??傊?,正確熟練書寫化學方程式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好化學的基本功。在化學方程式教學中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感,通過建立三重聯系、抓住規律和聯系、重視情景設計、利用對比實驗等策略,對突破化學方程式學習中的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對改善傳統教學中學生機械記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參考文獻:[1]黃婕.化學學習中三重表征思維方式的培養策略[J].山東教育,2006,(14) :35-36.[2]徐賓.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1) :6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