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俊萌
摘 要:通過對巴東縣某滑坡進行勘察,查清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滑坡體、滑帶物質特征,及滑床巖土體特征。在現場試驗和室內試驗基礎上,對滑坡在不同工況下穩定性進行計算并得出結論,對該區滑坡治理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滑坡;特征;穩定性;巴東縣
中圖分類號:P64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36-0044-02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a landslide in Badong County, the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andslide,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body and the sliding zon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iding bed rock and soil are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field test and indoor test, the stability of landslide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is calculated and a conclusion is drawn,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landslide control in this area.
Keywords: landslide; characteristics; stability; Badong Coun
1 滑坡概況
滑坡位于巴東縣溪丘灣鎮境內,湖北宜昌至巴東高速公路王家灣大橋位于滑坡前緣。2009年11月,橋墩上部便道擋墻發生傾倒變形,同時對上部住戶進行調查發現,多戶房屋出現變形、地基下沉等。如果滑坡發生變形破壞,將直接威脅到擬建高速公路的施工安全及運營安全,并且可能造成一定的生命和財產損失[1]。對該滑坡進行特征分析與穩定性評價,對該區災害防治有重要影響[2]。
2 滑坡特征
2.1 滑坡體地形地貌特征
滑坡位于王家灣大橋左側,滑坡后緣高程約880m,前緣高程約670m,相對高差約110m。滑坡體沿線長270m,寬390m,面積約1.0×105m2,滑坡體約6.0×105m3,為一中型滑坡體。
2.2 滑坡體、滑帶物質特征
滑坡主要為第四系崩坡積(Q4c+dl)含碎石粘土、塊石土等組成,厚度9.9~19.8m。厚度分布規律為沿著路線逐漸變厚,從后緣到前緣逐漸變厚。
2.3 滑床巖土體特征
滑坡體下部為強、弱泥質粉砂巖,少量為泥灰巖組成,其中強風化層巖體極破碎,工程地質性質較差,弱風化層呈中厚層狀構造,節理裂隙不發育,巖體相對較完整,工程地質性質較好。根據試驗結果,弱風化粉砂質泥巖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為17.6Mpa,試驗結果見表1。
3 滑坡穩定性評價
3.1 穩定性計算方法及參數的選取
3.1.1 計算參數的確定
本次滑坡穩定性計算參數的選取主要有三種途徑:(1)試驗值。(2)極限平衡反算法:假定滑坡處于極限穩定狀態(穩定系數K=1.00),反演計算飽和抗剪指標。(3)參考臨近的滑坡,采用工程地質類比法取值。
本次計算主要根據試驗結果,并結合其他幾種方法經綜合分析確定滑坡穩定性分析的物理力學計算參數見表2。
3.1.2 計算工況及安全系數的選取
滑坡治理的保護對象為高速公路,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GTD30-2004)第7.2.2條第1款有關規定[3],計算時安全系數分別為:
工況一:滑坡在天然狀態下,安全系數取1.25
工況二:滑坡在完全飽和狀態下,安全系數取1.15
3.1.3 穩定系數計算公式
根據滑坡區的破壞邊界條件和可能失穩方式,采用覆蓋層沿基巖面折線滑動的破壞模式,穩定性系數根據《建筑滑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中傳遞系數法公式計算[4]:
式中Fs-穩定系數;Qi-第i塊段滑體所受的重力(kN/m);Ri-作用于第i塊段的抗滑力(kN/m);Ni-第i塊段滑動面的法向分力(kN/m);?漬i-第i塊段土的內摩擦角(°);ci-第i塊段土的粘聚力(kPa);Li-第i塊段滑動面的長度(m);
Ti-作用于第i塊段滑動面上的滑動分力(kN/m),出現與滑動方向相反的滑動分力時,Ti應取負值;Ψj-第i塊段剩余下滑動力傳遞至i+1塊段時的傳遞系數(j=i)。
3.2 穩定性分析計算結果
根據上述原理,A-A',B-B'C-C'剖面的穩定性分析計算結果和支擋線處剩余下滑力計算結果見表3。
通過調查及鉆探得知,滑坡發生變形的潛在破壞面為上部覆蓋層與下部基巖的界限。下部基巖為粉砂質泥巖,巖層產狀為340°∠44°,和斜坡構成順向坡。由于坡角小于傾角,因此發生順層滑動的可能性均較小。
根據路基設計規范,上述穩定性系數均小于規范規定值,為了保證滑坡開挖后施工安全及運營安全,該段滑坡亟需防治。
4 結論
(1)目前的變形主要表現在坡體上部房屋的開裂、下
部施工便道擋墻的變形傾覆及橋樁樁基護壁變形。
(2)滑坡上部第四系殘坡積碎石土孔隙較大,地表、地下水在基巖與覆蓋層界面發生匯集、集中,弱化潛在破壞面(基巖與覆蓋層界面),降低滑面的抗剪強度指標。
(3)滑坡發生變形的潛在破壞面為上部覆蓋層與下部基巖的界限。在不利工況下穩定性系數為0.998~1.043,部分部位處于極限平衡狀態。
參考文獻:
[1]彭永良,郭得令,胡卸文,等.河北省寬城縣某滑坡特征與穩定性評價[J].山地學報,2011(5):591-597.
[2]尹先娥.六枝特區老馬滑坡基本特征與穩定性評價[J].分析評價,2015(3):50-54.
[3]JGTD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范[S].
[4]GB50330-2002.建筑滑坡工程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