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煜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6地質隊,安徽 安慶 246000)
目前,我國礦業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問題,承受很多壓力,并遇到了資源的瓶頸,而礦產也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隨著開采與使用,可用的數量明顯減少。由此,科學開發固體礦產,是基于礦山的基本狀態,以及可使用的生產條件,開發資源,最終實現礦山的復墾。
礦產資源是工業發展的基礎,而工業若想快速發展,必然需要大量的礦產資源,為其提供物質所需。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因為地質勘查工作方式更新速度較慢,以及專業人才的缺少,讓礦產儲量變為負增長,未發現大量新礦山,而又為滿足工業發展的需求,必須加大舊礦山的開采了量,增加了礦山恢復工作的難度,也讓多個礦山出現礦產不足的情況,限制了礦業的發展。這個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重視,故相關部門提出了科學的勘探方式,以實現資源的有效使用,保持礦山的基本條件不被破壞[1]。
(1)固體礦產的作用。礦產的開采是人們古時候就進行的一項活動,而礦產資源也是人類生活、生活必需的資源。從古時候開始,人們已經開始了礦產資源的利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應用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它也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加快文明進步的重要媒介。
(2)合理勘探的方式。為讓礦產資源充分發揮作用,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式完成礦產資源的開采,并優化資源的使用。同時,資源勘探也具有冒險性,是一項富有風險的投資,勘探人員對某一區域進行勘探中,會使用大量的人力、資金與技術,根據得到的數據,分析該區域礦產資源的儲備與種類,分析結果是未知的,所以,在勘探進行中需實現減量化處理。
(3)減量化處理。固體礦場的開采,是在某個區域發現礦床后,用技術與專業的儀器檢測,分析礦床上礦產的種類與分布,以及數量、質量等級等,以此確定礦產資源,組織開采,滿足國家發展與企業建設的需求。固體礦產具有的特點是,稀少、分布較廣、構成復雜的特點,實際勘探中,會使用多個技術,比如鉆探、坑探等,用測量、化驗等操作,對礦藏有大致了解,過程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它的勘探具有不確定性。基于此,實現減量化處理,在資源勘探中的應用是必然的。它的要求是利用的減量,這是在礦產資源的使用中減量,控制能源的消耗,而資源的利用,是利用現有的開采技術與相應的技術完成。礦產勘探和開采中,所有礦產的整體回產率較低,所有對于回采率,是優化各類資源勘探,用科學的方式提升回采率,避免工作中的重復投入[2]。
(4)綜合利用。實現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是加強礦床伴生資源的開采,并把所有資源回收,把所有資源整合后,構建統一銷售模式,優化資源的開發,如此,可優化資源的開采,同時開采出多個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回收率,避免資源浪費。資源開采后,也會開采出固體廢料,開采人員需根據廢料的特征與構成,綜合利用,以避免其給環境帶來較大的破壞,而從中析出的物質,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用途,在多個領域應用,以煤殲石為例,對其進行處理后,可用于發電,改良土壤的條件、修路等,讓廢料的綜合處理得到了好的效果。回收伴生資源,是增加礦產的經濟效益,并在此基礎上,延長礦山的開采時間,為礦山的恢復打好基礎。
(1)創新礦山管理模式與運行。現在,礦山企業的發展還處于過渡階段,實際處理中,需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礦山企業因規模的大小,分屬于不同的所有制,企業也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果是民營企業,雖然有靈活的機制,但安全問題、環境破壞的問題不斷出現,國有企業是由國家統一調控,但目標的制定以短期為主,缺少長遠發展的目光,混合所有制的企業,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調整管理方案。礦山管理模式的創新,是各企業根據礦山的基本情況,選擇適合的管理方案,在管理方案中,加入多方管理,明確管理的主體,而從企業現有的制度分析,是在企業內部推行股份制,規范企業發展,以增強企業發展的生命力。
(2)構建綠色礦山模式。礦山的治理不可以只用先開發、后治理的模式,而是協調資源開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由此,綠色礦山模式的構建,是加快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從黑色工業變為綠色工業,改變工業的經濟發展模式。礦山先開發、后治理的模式,只能解決表面問題,無法解決根本,因此,綠色礦山模式的構建,是由政府主導,由企業配合,下撥財政補助用于舊礦山的管理,整治老礦區的生態環境,基于目前的環境,給出科學的統籌。
(3)構建開源節流模式。危機礦山的形成,是因為開采人員的無序開采,讓其內部的資源在短時間內大量消失,同時,地質勘探的工作的不足,也加快了資源的開發。礦產的開發需保持某一速度,特別是在工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對此,礦產的開采與經濟的發展不應把破壞未來為前提,而是增加開采工作的技術,把減少資源消耗作為目標,創新工作思路,以此延長資源利用的年限,提高礦產的利用,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統一,讓開采得到好的效益。
(4)加強宣傳。加強宣傳,是基于我國人口素質、能源需求與環境保護等角度提出。我國人口眾多,但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企業規模較小的礦產企業人員,所以,宣傳礦山的可持續發展,是把基層政府、礦產企業、人民群眾作為工作的對象,讓其重視礦山的管理工作,為地礦工作的進行提供輔助。從資源需求的角度分析,是把資源現有的情況告知社會公眾,讓其了解當下的發展形式,控制浪費行為。最后,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是礦產資源的開采會破壞礦山的生態環境,而因為資源的大量開采,也讓地下結構變得不穩,讓地質災害頻發,故從生態環境的角度分析,加快礦山的可持續發展,是通過宣傳,讓人們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3]。
優化固體礦產的合理勘查與開發,并實現礦山的可持續發展,是在礦產資源的開采中,使用新的理念,并使用先進的技術,制定科學的勘探與開采方案,規范礦產的開采方式,避免過度開采,而借由這一方式,也可以實現礦山的優化管理,明確其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實現資源開采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讓礦山開采后有足夠的生態條件復墾。
[1]楊繼強,姚亞洲.探究固體礦產勘查中區域找礦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6(13):219.
[2]陳昌闊.淺析固體礦產勘查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企業技術開發,2016,35(16):110-112.
[3]張斌.固體礦產區域的找礦技術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6(0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