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朝
(河北省地質調查院,河北 石家莊 050081)
經濟與科技的疾速發展,人們不斷加大了對礦產資源的開采力度,然而人們在開采過程中都不重視對地質的影響,選取地質不對,開采方式不正確,肆意開采,造成許多潛在的危險,缺乏安全意識,沒有足夠的防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發生,探礦工程存在的問題不只是增加了探礦的難度,也增加了探礦的危險性,因而,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探礦工程及其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更好的預防意外的發生,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1]。
探礦工程也稱勘測技術,主要指在勘測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相關的科技工程技術。與探礦工程相關的不只是開采技術,還要有其他的相關工程。探礦工程技術是一門工程學科。鉆探和坑探是兩個非常重要方面,在交通運輸、工程修配、供給能源等方面,是為了完成探礦工程勘測任務,因而我們必須實施的工程。探礦工程探測鉆要采取因地制宜設計方法。
礦產資源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對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中肯定會影響到自然環境。礦山探礦工程技術需要有適合的地址環境才能開采,所以,我們在開采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到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礦產資源對促進當今世界以及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人們的過度開采對地質環境產生了大大小小的影響。如果不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治理任由其隨意發展,更甚至會引起礦產資源面臨枯竭、更有可能引發各樣的地質災害從而污染周圍的環境對附近村莊也有影響。目前,我國在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已經開始慢慢的重視資源和環境之間的對立與統一,減少對礦產資源的開采,壓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緩解。我們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追求金山銀山的同時也要看到綠水青山。否則產生的損失是我們極難挽回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由于礦產地區具有錯綜復雜、形態萬千的地質特點。假如我們不能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開采礦產資源的方法和使用領域,一旦遇到我們的盲點從而采用錯誤的探礦方法,將會對工程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不但影響了挖礦的工作進程速度,還會造成工程資金的損耗等各方面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探礦工程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非常容易發生危險,例如探礦工程方式的使用不合理,選取礦產地址不恰當,對安全知識有所欠缺等等。
(1)探礦方法的不合理。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不同地質的礦產的開采要有不同的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有四種,分別是槽探法、鉆探法、物探法和坑探法四種。槽探法、鉆探法是使用頻率最多的。尤其是那些存在著比較多的老窟窿的礦區,并且還要了解其中的礦脈的數量、產狀、外形、規模、礦化等基本特點。這要求進行地層結構和巖層構造的分析才能得到[2]。
(2)選擇的地址不合適。一旦選址不當不但會造成工程失敗財力人力的浪費有可能還會造成地質災害,人員傷亡等嚴重后果。
(3)缺少安全知識。如果探礦工程相關工作人員忽略礦產開采的準備工作,沒有前提準備。這樣,可能形成由于沒有充足的通風條件而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更惡劣的話還可能會有窒息的嚴重風險。在一些礦產地區還可能會有野虎毒蟒出入,如果沒有足夠的防范措施工作人員容易遭到傷害或者對國家保護動物造成傷害。
使我過探礦工程能夠進一步的發展,首當其沖的時采取合適的方法解決目前發展當中遇到的困難。為此不只要更加非片面面把握礦山地質的環境狀況和選擇適合的礦山地質探礦辦法,更加重要的是加強對礦山探礦工程的安全知識了解,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對礦山探礦工程的巨大促進作用。
(1)全面了解礦山的環境狀況。每個礦山所處的地質環境都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它的地貌特征也是有些許不同的。探礦工程隊伍進行探礦工作時,要深入了解礦產山區的地質情況。其中要對要開采的礦山的礦種和規模進行細心考查,探求礦山的礦層結構。然而,了解整個礦山的基本特點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對礦山的生態環境的狀況進行分類匯總。因地制宜的運用不同的環境保護措施來保護不同的礦山區。
(2)篩選出合適的礦山探礦方法。目前我國的礦山都存在因不適當的地質探礦方法造成的各式各樣的問題,對此我們在進行探礦過程中可以根據礦產地區的地理特點。要在根據以往的經驗做出必要的判斷的同時按照一定要按照科學的方法來進行探礦。對探礦方式的特征和適用范圍進行學習和完美掌握,進行探礦工程要有專門的方法,專業化進行,方式的不正確會造成很多問題及引起不必要的損失,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3)注重礦山地質探礦的安全治理。開采方要對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負責探礦工程中的安全問題。工作人員也要了解當地的環境,研究各種潛在的危險情況的應對方法。當然安全設備設備也是不可缺少的,安全設備能夠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證綠色開采的理念。
(4)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共同作用。礦山探礦工程作為一項巨大的工程,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質,不但利民而且立國,所以注定探礦工程需要社會各方力量一起參與進來。以此為基礎的話,在解決礦山地質探礦工程的問題中只是一味的強調開發者的責任是遠遠不夠的,社會中的其他人員也發揮著巨大的力量。如政府,開采方,當地居民等等,總體來說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因此,政府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進行督察,采用適合當地的礦山探礦工程的制度,不斷加大監管力度。開采方面,要強調開采方肩上的責任,觀念上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重視探礦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以及科學素質,開采過程中要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當地居民的方面,工作人員要積極主動和當地的居民進行交流。
要想避免出現問題,不僅僅是國家,政府的責任,更需要我們社會各方共同努力,要做到對探礦工程存在的問題,是需要探礦隊伍一起進行研究討論和分析的,因此,只有當我們研究出出現問題的真正原因時,才能夠準確的提出可行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和防范對策,才能共同解決,降低生產風險,消除安全事故。
[1]牛百強.地質探礦工程存在的問題與防范對策[J].西部探礦工程,2013,25(4):149-150.
[2]茹曼,鄭燕,常勤慧.礦山地質探礦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6,23(3):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