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璐,寧少杰
(河北省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河北 唐山 063000 )
區域內以斷裂構造為主。有北東向,近東西向斷層,東西向多為正斷層,北東向多為逆斷層,二者規模均不大。區域內褶皺形態簡單,寬展舒緩,兩翼傾角15°~22°。背斜軸向、向斜軸向均偏東,北東40°~60°長度10km~20km。區內僅見小的脈礦體,未見大的侵入礦體。區域內礦產以建筑材料為主,其次有銀、銅及多金屬等。
(1)地層。礦區內地層簡單,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統覆蓋,覆蓋面積占85%。張家口組主要分布在深沖溝內,覆蓋面積約占15%。張家口組:礦區出露為張家口組三段,以灰白、淺灰紫色流紋質晶屑凝灰礦物(局部含少量礦物碎屑)為主,在下部夾不穩定的凝灰礫礦物及火山玻璃[1]。第四系全新統:礦區內大部被第四系全新統覆蓋,為沖洪積砂礫卵石、砂亞黏土混合層,含砂亞粘土層
(2)構造。礦區內大面積被黃土覆蓋,在探槽內見一條斷層,斷層走向315°傾向NE,傾角80°±,斷層性質為逆斷層,礦層被牽引,礦體被挫斷,但斷距不大,對礦體的完整性基本沒有構成影響。礦區內未見大的侵入礦體。在礦區的外圍見到一些小的脈礦[2]。
區內螢石礦礦體賦存在侏羅紀張家口組第三段流紋質凝灰熔礦物的構造破碎帶中,呈似層狀產出,單層厚度0.2m~0.4m,累計厚度4m~6m,產狀受構造破碎帶控制。礦化在構造破碎帶內發育,礦體走向比較穩定,但礦化程度有些強弱變化,有的礦段礦化連續穩定,硅化較弱;有的礦段硅化相對發育,礦化變弱,礦物質量相對較差。
礦體賦存在上侏羅統張家口組第三段流紋質凝灰熔礦物破碎帶內,呈似層狀產出,礦體走向北東,傾向329°,傾角5°。工程控制礦體長度200m,厚度5.3m~5.63m,平均厚度5.53m。CaF224.51%~57.16%。平均品位39.58%。礦體由TC0、TC1、TC2、TC4和ZK1工程控制。
礦物成分簡單,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有少量的蛋白石、石髓、重晶石、方解石。螢石礦呈淺紫色,多為微晶、隱晶、熔蝕結構,晶粒結構次之。礦石構造主要為條帶狀構造,其次為塊狀構造。礦物類型主要為石英型。礦床平均品位CaF239.58%,礦物經過選礦,CaF2≥90%,Fe2O3≤0.2%。礦體為張家口組第三段的流紋質凝灰熔礦物,蝕變以硅化、高嶺土化為主,碳酸鹽化和綠泥石化次之。礦體內有薄層夾石,其厚度達不到夾石剔除厚度。礦體界限清楚。
豐寧縣東溝礦床,賦存在張家口組流紋質凝灰熔礦物的斷裂構造裂隙之中,為陸相火山礦系中的礦床。礦床空間關系密切,礦床中蝕變等熱液作用特點明顯,礦床類型為火山低溫熱液型充填礦床。今后在該區找礦時注意構造及破碎帶的分布,尤其是在具有硅化、高嶺土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破碎蝕變帶中尋找該類型脈狀礦床。
礦區位于灤河的西側,內蒙古高原南緣的中山區,海拔高度在1360m~1483m之間。礦區范圍內地勢南、北部較高,中間較低,相對高差123m。地表水排泄暢通,形不成地表積水。礦區出露礦體類型簡單,主要為侏羅系張家口組流紋質凝灰熔礦物。第四系全新統砂礫石層和砂質粘土層為富水層位,但遠離礦體,且分布標高在1350m以下,對礦床開采不會造成威脅。基風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在礦區內為主要地下水類型。因為區內構造簡單,未發現大的斷裂構造。所以沿構造滲水量很小,不會造成涌水現象。流紋質凝灰熔礦物出露區風化殼較淺,含水量有限。
礦區地下水補給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地表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第四紀地層孔隙潛水、流紋質凝灰熔礦物風化裂隙水與構造裂隙水,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富水性弱,地下水補給條件差,水文地質邊界簡單。地表無固定水體,礦體所處標高高于區內侵蝕基準面,排水性良好。
礦床位于中低山區,地形地貌條件簡單。勘查區內地質構造簡單,為流紋質凝灰熔礦物,地層單一,礦物抗壓強度120Mpa~140Mpa,抗剪強度3.4Mpa~7.1Mpa,堅固性系數fkp=7~9。地質構造簡單,裂隙不發育,礦體較完整穩固。本區新生代構造活動較弱,為穩定隆起區,不具備發震構造。本區近代未發生源發性地震。礦區附近無污染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質良好,礦物、廢石不含有害組分。
礦區地下水補給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地表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第四紀地層孔隙潛水、流紋質凝灰熔礦物風化裂隙水與構造裂隙水,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富水性弱,地下水補給條件差,水文地質邊界簡單。地表無固定水體,礦體所處標高高于區內侵蝕基準面,排水性良好。區內地質構造簡單,為流紋質凝灰熔礦物,地層單一,地質構造簡單,裂隙不發育,礦體較完整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