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李 申,孟 沖,朱洪生
(1.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河南 鄭州 450016;2.河南省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16;3.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五地質勘查院,河南 鄭州 450001;4.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環境調查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違規開采:違規開采是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1]。其中違規開采不僅是指技術設備、開采資格上的不達標,還有在開采過程中的違規操作。有些私人公司被礦產利益吸引,不顧國家禁令,私自開采礦山。他們采用的往往是不合格或二手的采礦設備,而且沒有專業采礦知識,這樣極容易導致災害發生。有些公司雖然具有相對完善的開采設施,但在開采過程中違規操作,這也是引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
過度開采:古語言:“過猶不及。”有些公司開采時不注重環境保護,過度開采,使得原本可控的地質災害風險指數飆升。這不僅對礦場本身造成影響,對后世,對周邊地區也會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不科學開采:和違規開采不同,不科學開采并非開采者主觀上的過程。由于我國礦產業發展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環保意識是逐漸確立起來的。早期的開采中,我們以效益為本,追求效益而不注重環境,有許多不科學的開采方式,這些方式也為礦山地質災害埋下隱患。
由于之前粗獷的開采方式,礦山周邊的植被幾乎被消耗殆盡[2]。大量植被被破壞之后,山體結構受到影響。如遇突降暴雨,極易引發泥石流和山體滑坡。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種突發性的地質災害,其往往發生在大量降水之后。它的發生是毫無征兆的,不僅難以預測,更難以躲避。往往在暴雨之后,水流攜帶滾滾泥沙而下,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出現人員傷亡。通常情況下,滑坡和泥石流多發生在多雨的山地地帶,但是近些年來由于氣候異常,干旱少雨的西北礦區也時有發生。泥石流和滑坡會沖毀房屋和基礎設施、阻斷道路,威脅周邊生態。由于其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人員損失與經濟損失往往較為嚴重。同時,這是一種雪上加霜的災害:隨著泥土和植被的再次減少,使得本地區將更容易遭受同樣災害的襲擊。
礦山山區的塌方和地震往往相伴而生。這是由于礦場的開采方式決定的:大多數礦產深埋在地下,塌方后形成巨大的能量,從而催生地震。礦山的塌方,主要誘發原因是過度開采和違規開采。有些礦場主貪心不足,總想越采越多,結果越挖越深,工程結構也就越發脆弱,隨著工程的不斷深入,塌方便成了大概率事件。而工程越深入地下,土層積累的重力變越多,一旦塌方,被埋在礦井下的礦工便兇多吉少。這主要是因為塌方的同時會誘發小型地震,這類地震在地面震感不強,但對千瘡百孔的地底世界而言,小小的震動便會引發連環塌陷,最終整個礦山毀于一旦。
礦山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這些廢水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日積月累會重新滲入地下。而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滲入到土壤中,使得土壤酸化。這樣的土壤在十年內都無法種植。而且廢水在污染了土壤之后會繼續下滲,如果廢水儲量足夠多,廢水便會滲入地下水層,這樣一來整個礦山區域的水資源都會受到污染。不僅給礦工的安全帶來隱患,周邊的村落和鄉鎮也會受到影響。土壤滲水之后變得更加松軟,從另一方面又加劇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發生的頻率。
溯本追源,想要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便要廣大礦場主們自覺提升環保意識,要規范開采,科學開采,有度開采。
針對礦山地質災害頻發的現狀,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3]。可以加大對礦山環境的檢測力度,及時有效地反饋礦山周邊環境信息,做出預警。在災害發生之前通過緊急預案,減輕災害程度。礦山企業則要加強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設立災害預案部門。負責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減少礦山環境污染源,針對礦產廢水,修建污水處理廠,減少廢水排放量,保證礦山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針對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礦山要果斷進行封山保護活動。停止一切開采活動,植樹造林,礦坑回填,處理污水,使其重新煥發生機。
人類在利用礦產資源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時,要時刻警醒礦山地質災害帶來的嚴重后果。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各礦區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建立起生態環境破壞恢復及防治地質災害制度,切實將礦山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