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翠竹園幼兒園 李靜敏
大四班的畢業自助餐會開始了,隊伍角落那個圓圓腦袋塌塌鼻梁的小男生銳銳正低著頭用一只手擰著衣角,似乎對這現場熱烈的氣氛有些漫不經心。進餐音樂響起,他抬起頭左右環顧,終于迎上取餐臺邊小燕老師的目光。老師輕輕沖他點了點頭,他兩手小心拿起餐盤又騰出一只手接過老師遞來的夾子,只夾了米飯和很少的幾樣食物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開始慢慢小口吃起來,不時地把嚼了幾口咽不下去的菜和肉挑到殘渣盤里,但最后把盤子里的食物吃完了。銳銳的淡定和其他孩子風卷殘云般對食物的狂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思緒把我拉回到銳銳剛進園的第一天,我們一起走過了難忘的三年。在這三年中,我們共同努力著,也各自成長各自收獲著。
三年前的九月一日,新學期開學的日子,我按照慣例巡視幼兒午餐情況。走到小四班門口,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格外刺耳。小燕老師半跪著,端著碗央求著正嚎啕大哭的小家伙:“銳銳,你吃一口,吃完我們就找媽媽去了。”而這小不點兒一點情面不給,一巴掌打掉了遞到嘴邊的飯碗,飯菜撒了一地。站在分餐桌前的保育員沈媽媽朝我無奈又好笑地打趣道:“看,又打翻一碗!園長,讓銳銳媽多交點兒伙食費啊,已經第三碗了。”配班的青青老師也笑著又端起一碗飯來到銳銳面前。“園長,這孩子脾氣真倔,這一上午水米不進。小燕老師,你去看別的孩子,讓我再試試。”
小燕老師也是個犟脾氣:“還是我來吧,我就不信了,一上午不吃不喝,他不餓不渴?來,銳銳,不吃飯喝點湯也行……”話音未落,碗還是“嘭”的一聲被打落在了地上。旁邊的孩子都看著小燕老師,連銳銳都暫停了哭聲,抽泣著盯著小燕的臉,似乎都觀望著看老師下一步會怎么做。小燕愣了兩秒鐘,回過頭漲紅著臉向我求助,兩汪淚水就快奪眶而出了。“園長你看,我們哄到現在了,他就是不吃,連水也不喝,一上午了,怎么辦?”
我理解小燕老師的著急和無助,作為一個剛工作三年尚沒有當過母親的年輕教師,她正在盡最大的努力去照顧好班級的每一個孩子。我趕緊走到小燕旁邊,拍了拍她的后背,“別急,別急!哪能哄孩子把自己弄哭了?我來試試。銳銳,你是不是想媽媽了?不想吃飯?園長媽媽有棒棒糖,你不吃飯我們喝口湯,棒棒糖就送給銳銳。”對小班的孩子這招屢試不爽,我對棒棒糖的誘惑力還是有信心的。誰知銳銳壓根不買賬,對棒棒糖看也不看一眼,繼續低頭抽泣著,就是不吃飯。
我把小燕拉到一邊商量,我們思忖著這孩子是不是不會用餐具?不喜歡幼兒園的水杯飯碗?還是平時家里管教得嚴,不吃不喝陌生人的東西?各種能想到的原因我們都排查了一遍之后,小燕決定開始她的實驗。她找來各種杯子碗,玻璃的、紙的、辦公杯、卡通碗,洗干凈倒上溫水,盛好飯菜,一個一個端到銳銳面前,祈求他吃上喝上一口,但通通以失敗告終。我也配合著又是動畫片,又是找媽媽的哄了又哄,依然沒有讓銳銳吃進一口飯,喝進一口水。
這一天,深深的挫敗感縈繞在我和小燕心頭。放學時間,銳銳媽媽來接了。我們把媽媽拉到了辦公室,把這一天的情況如實相告。就在這時,我看到銳銳拿起她媽媽手里的小水壺,一口氣喝干了大半壺水。看來,這孩子并不是不渴不餓呀。一番解釋之后,好在銳銳媽媽非常理解,答應第二天帶家里的餐具和水杯來幼兒園。
有了第一天的經歷,銳銳這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決定持續關注他,也看看年輕的小燕老師如何解決這孩子的吃喝問題。可是結果卻大出我所料。第二天、第三天,雖然換上了家里帶來的餐具和水杯,銳銳卻依然如故,就是不開金口,非得等到媽媽來接他的時候才喝上一大壺的水,飯就更別提了。眼見孩子的小嘴唇干得起了皮,小燕急得天天往辦公室跑。
周五,午飯時間,我又來到了小四班,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銳銳拿著個面包正在往嘴里送,旁邊還放著從家里帶來的小老虎水杯,小家伙正一邊吃一邊喝呢。雖然正吃著面包的銳銳坐在一眾吃著米飯就著雞腿的孩子中間顯得格外突兀,但還是看到小燕老師喜形于色,向我報告好消息:“園長,快看,他吃了!我讓他媽媽給他裝書包里帶來的面包和水杯,沒想到他吃了!”“是啊,自己帶的面包他吃。昨天中午讓她媽媽來幼兒園喂飯,看到家里的碗盛的是幼兒園的飯菜他還不吃,光喝水。今天小燕讓他媽媽帶點面包試試,沒想到他還真吃了。”保育老師一邊給銳銳加水,一邊也樂得合不攏嘴。
此后的第二周、第三周,一個月、兩個月,一直到學期快過半,銳銳始終不肯用幼兒園的水杯,始終不愿吃幼兒園的飯菜。家長只好每天給他帶水杯和換著花樣帶不同的點心當飯。在各項活動中,銳銳也顯得格外沉靜,喜歡一個人玩耍,不愿意理睬小朋友,不敢自己邁步下樓梯。
這樣的情況我也是第一次見,入園焦慮如此嚴重?還是說他本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我對銳銳產生了深深的好奇,約談了幾次家長卻始終也沒有找到答案。銳銳的家長倒顯得比老師淡定許多,對于我們的疑惑和著急,爸爸還安慰我們道:“沒關系,在幼兒園不吃飯就晚上回家多吃點,孩子餓不著。他喜歡一個人玩就讓他一個人玩吧,只要不打擾別人就好。”
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老師也放寬了心。銳銳就以這樣的方式在班上一直自由著。但小燕老師始終也沒有放棄努力,總是嘗試著想讓銳銳能吃一口幼兒園的飯,能融入集體。每天小燕老師都堅持吃飯時給銳銳盛一碗放桌上,不吃也不強求;介紹餐點的環節會格外用心,請小朋友向銳銳講述飯菜的美味;堅持和家長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和交流,不時反饋銳銳在園的情況;從園里借了不少關于兒童心理學的書籍回去研究……銳銳也成了我們園里自發形成的“研究項目”,老師們看到有關的文章和信息也都會推薦給小燕,和小燕見面打招呼都成了“今天銳銳怎么樣?”在各類培訓和教研活動中,“銳銳的故事”也成了大家熱烈探討的話題。
功夫不負苦心人,近大半年的堅持終于有了回報。十二月的一天,小燕老師激動地沖進園長室:“園長園長,銳銳吃了!他吃了幼兒園的飯了!你快去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跑進教室一看,銳銳正用小勺挖了一勺白米飯放進嘴里,班級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雖然銳銳還是不肯吃菜,但這進步已經是了不起了。
我不禁問小燕老師:“你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小燕神秘又得意地說:“自助餐!”
原來,這幾天班里在進行“自助餐”的主題活動,今天的午餐,小朋友們也以自助餐的形式自己夾菜取飯。輪到銳銳,老師也和其他孩子一樣給他發了勺子和餐具,他猶豫了很久,自己盛了一小口米飯到碗里,然后看著老師。老師沒有苛責也沒有給他夾菜,而是確認他取好餐后就請他回到了座位。就這樣,銳銳在老師的不經意間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他放進嘴里的一勺米飯讓努力了近大半年的小燕老師欣喜若狂,也讓銳銳的媽媽在來接他的時候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自這一天起,銳銳不再帶面包點心來幼兒園了,開始吃幼兒園的白米飯了,但還是不吃菜。又過了一個月,他開始吃菜了。雖然挑食,有時也會鬧情緒,但困擾了我們許久的銳銳的飲食問題終于得到了改善。
升了中四班,銳銳會扶著欄桿自己下樓梯了。中班下學期,我巡班的時候再遇見銳銳,他會跟著小朋友后面喊“園長媽媽”了。到了大四班,銳銳參加了早操表演,雖然站在最后一排,雖然動作不標準,雖然他做幾個動作就會開一會小差,但他終于不再顯得格格不入,能和集體同步了。而每當銳銳取得一點一滴微不足道的進步,班級老師都會給予大大的鼓勵。每當收獲小朋友們贊許的掌聲,銳銳都會靦腆地低下頭偷偷地微笑。
到了今天,銳銳畢業了,在畢業生的隊伍里雖然他不是最起眼的那個,但回顧他剛進幼兒園的時光一直到今天,他卻是帶給我思考最多的那一個。在陪伴銳銳的這三年里,我們也在不斷學習和成長。銳銳的倔脾氣和執著讓我見識到了一個孩子的堅持可以如此頑強,他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句話的含義,雖然過了很久我們也沒弄明白他為什么接近半年的時間不肯吃幼兒園的飯菜。他的世界是如此獨特,他的內心也強大到你無法輕易撼動,唯有尊重他的獨特,理解和接納他的獨特,他才會慢慢向你靠近。
銳銳的家長也給了我太多的感動,他們尊重孩子,更尊重老師,理解并感激老師的付出。他們對于銳銳在幼兒園的特殊表現并沒有遷怒于老師,更沒有把孩子的種種問題歸于幼兒園的原因,反而耐心地配合老師提出的種種方法,不斷嘗試探尋,終于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小燕老師更是讓我欽佩。在她身上所展現出的對孩子的愛和責任,對問題的不懈探索和對挫折的堅持,對信念的堅守都展現出了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種種特質。
作為一名園長,我知道銳銳的故事還會繼續。銳銳的成長道路還很長,他的獨特還會讓他遇到更多的挫折,但至少在幼兒園階段,銳銳感受到了愛和尊重,相信這對他今后的人生之路是有益的,是一段美好的回憶。這愛和尊重也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得以延續和傳播,這不就是我們幼教人為之努力的意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