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順,裴 陽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江西 南昌 330030)
地質找礦,多在沒有開發的山區實行,且工作區域地形較為復雜,不能正常提供汽車行駛的道路。其間存在較多的植被,而通視的條件也并不理想[1]。如果采取其他設備實行常規測量,容易導致儀器、人員數量增加,進而使得測量的程序更加繁瑣,投入費用提升。合理使用GPS技術,將其應用于控制網布設、測量工作中,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所以,GPS定位應聯合相關的地質資料分析,以明確地表地質的特征,對各地區地質的狀況進行判斷。
GPS,即為全球定位系統。起始時間為1958年,1964年投入應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共同努力下,研發了新型的衛星定位系統GPS。通過多年研究實驗,直至1994年使得這項系統,獲得全球性的覆蓋,24顆GPS衛星星座覆蓋率達到98%[2]。
GPS通過空間衛星星座、地面監控站、用戶設備幾方面所構成,現針對這三方面實行具體的分析。
(1)GPS地面監控站的功能。地面監控站,主要通過一個主控站和三個注入站、五個監測站共同構成。主要的功能為數據的觀察和檢測,然后將獲得的數據通過導航傳輸于對應的衛星存儲設備。主控站對監控站獲得的觀測數據核算,進而形成軌道參數、鐘差參數,轉換為導航電文后,傳輸至注入站,傳送到對應存儲設備內。
(2)GPS用戶設備的功能。用戶設備基本采取GPS接收機和數據處理軟件、終端設備所構成。主要的功能為:捕獲信號,實行信號交換,并且還可放大、處理信號的釋放情況。GPS接收機具有一定的主導功效,GPS接收設備能捕獲衛星高度截止角,進而選取待測的衛星信號,將信號通過數據相關的處理軟件進行處理,以終端設備將GPS接收設備中心三維坐標合理計算。
(3)GPS定位的主要原理。GPS定位原理,基本結合高速運動衛星將瞬間的部位,視為已知起算的數據,結合測量距離交會的定點原理,明確待測點的具體部位。GPS,將衛星作為基礎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可發揮較多的功能,如陸地和海洋、天空、航天等均能達到較好效果。全天候、全球性及實時性、連續性導航和定位、定時等功能均能發揮最大效應。GPS感應系統,具有精確的特點,感應系統經多部分構成,空間導航星座及地面控制站、GPS用戶定位設備,以及地面通信網等,均為GPS感應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GPS用戶設備核心內容為:GPS接收機,所以GPS用戶設備也可以稱為GPS接收機,構成成分:天線和信號處理設備、接收機、顯示器。數據轉換:傳感器的采集和信號放大,信號將電纜傳輸于地下數據交換部,在將信號于計算機行實時的感應,并針對所有的感應點位移狀況加以嚴格的分析。
(1)GPS測量技術的設計要點。GPS測量技術,屬于GPS感應系統的重要部分。其會對技術設計應考慮到設計依據和精度要求、基準等內容。GPS測量技術在設計的過程,應結合具體的標準下進行設計。主要需結合地質礦產部所下達的行業標準,如地質測量的規范、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要求等。技術設計的階段,應確保其滿足相關的標準,因地制宜設計,并將工程測量要求列入考慮,以此確定測量技術的測量路線。地質找礦最為關鍵的部分為高程、面積的確定,所以設計基準的過程應確定圖紙的設計,按照圖形全面考慮問題。此外,還應適當增設一些輔助點和假設,以明確高程、面積。測量技術精度,應根據測區的具體狀況,選取適宜的GPS網,將其作為測區首級控制網。通常情況下,為E級的GPS網。
(2)GPS測量外業的實施要點。GPS外業實施的主要內容為:合理選擇GPS測量測站點、計劃的觀測。測量點主要會選擇3個,且各個測量點間保持通視,以利于找礦測量工作的安全實行。測量點中,一點范圍不應產生障礙物、干擾信號,因為其會對找礦工作信號采集造成較大影響。而測量點的位置,應保證交通的便捷。GPS測量技術設計的時候,確保理論的設計基礎上,制定具體觀測計劃。計劃的內容應結合GPS衛星,保證能夠見到的預報圖、幾何圖形的強度,合理的選取最適宜的觀測時段,編排作業的調度表。
20世紀20~80年代中期開始,GPS感應技術逐漸引進于國外,并廣泛使用到我國大陸地區、部分海域地質找礦中。地質找礦的過程,應按照地質測量的具體流程工作。地質測量的類型較多,如地質測量、物化探網點和地質填圖的測量、控制及地形測量等。
(1)地質工程的測量要點。地質工程的測量應實行地形的測繪,主要的目的為礦區提供不同比例尺地形圖,滿足工程需求。針對各工程點,槽探、井探等實行測定。以往測圖的方式主要為:經緯儀、測距儀測圖。可按照以下幾個步驟測圖:①控制網點的布設;②對次級控制網點的控制;③結合加密控制點、圖根對控制點進行測圖。上述的測圖方法和觀念,不能滿足當前測圖的需求。隨著GPS新技術的發展,使其能滿足精度和速度、費用等要求,并且操作簡單,所以被各級控制點坐標測定、地質測量廣泛使用。
(2)GPS網的構建要點。發現新礦區后,因為無具體的大比例地形圖。因此,我們應于礦區建立GPS網,即為勘探網。主要由于其屬于不同地質勘探工程中,主要的控制網。礦區可通過地質技術員制作簡易GPS控制網,以明確起始基線點的坐標。在此之上,實行測設基線的部分,確保地質的順利運行。針對礦區GPS控制網建立來講,其能完成地質工程的測量工作。不但可節省地質的時間,同時能提高經濟方面的效益。
(3)勘探線剖面的測量要點。明確基線點后,于基線點設站、架設設備,作為主要的測量線。將臨近基線點零的位置,以順時針將望遠鏡旋轉90°。將勘探線方向作以施測剖面。其次,應在勘探方向點分別通過GPS對不同地形點進行探勘。然后,結合順時針旋將望遠鏡轉為180°的方向,利用GPS對地形點加以測定,并勘探工程點坐標、高程。完成室外作業后,對室內的資料加以整理,以全部繪制出來礦區的剖面。
(4)GPS在其它地質中的應用。GPS于野外化探掃面(水系沉積測量采樣)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凸顯其優越性。GPS坐標信息速度較快,大約為每秒一次,主要采取航跡進行監控,從而有效確保采樣位置的精準、安全和牢靠,加強采樣的質量。
GPS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這項技術廣泛應用于地質找礦中。而GPS應用于地質找礦中,GPS技術,具有數據得到速度快、成本低、數據處理及時、操作便捷等特點。所以,可達到省時省力的目的,并能促使找礦工作提升新的層次。GPS測量得基本理論、設備的發展,使得這項測量技術不斷向成熟轉化,并于實用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