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金礦床的主要成因類型是火山巖,包括熱液型和斑巖型。超熱液型金礦床是該區新近發現的一種成因類型,對金礦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第六地質大隊對新發現的綠源金礦進行了初步勘查,結果表明,該金礦床厚度較大,延伸較深。
綠源金礦床位于準噶爾板塊(Ⅰ)、準噶爾微板塊(ⅠⅠ)和三塘湖晚古生代弧間盆地東部(Ⅲ)。成礦帶屬于謝米斯臺—庫蘭卡茲干金、銅,鐵和稀有金屬成礦帶(Ⅲ)。三塘湖-淖毛湖鐵、銅、黃金、煤炭、石油、膨潤土和明礬石的帶隙區域(Ⅳ級)。出露組為下石炭統卡拉組、上姜巴斯提組、石炭統八塔馬銀山組、中句蘭西山耀組、東屯河組、上新統與獨山子組、第四紀更新世新疆組、全新世松散沉積。在地層和火山巖中,以整體斜向構造和巖心為核心。兩翼是納令加拉編隊和姜巴吉編隊。軸向與區域構造線相同,即西北方向。該區侵入巖較稀有,花崗斑巖(脈)的NE只存在于那林卡拉組的二段中。
晚石炭世斷陷構造主要向西北和東北發育。西北構造是與區域構造線一致的主要斷裂構造。其性質主要是反向故障。北東向斷裂構造是北西向斷裂構造的二級構造。10多個礦區,450m~1100m長,50m~350m寬,東北走向,受斷層構造控制。
蝕變帶中有一個金礦床,主礦體在蝕變帶(SB2—2)中產生。規模較大,長軸稍彎曲,約1350m,寬度約150m,傾向75°~100°,傾角65°至80°蝕變為硅化、黃鉀釩鐵、褐煤、硅化、高嶺土等。硅化以石英、玉髓為主要產物,石英為灰色、脈狀、透鏡狀、玉髓精密度和局部淺黃色。細脈寬0.5mm~3mm,脈內發育異型褐鐵礦和粒狀黃鐵礦。大脈寬1m~3m,延伸150m。脈內可見黃鐵礦,主要為含金變質帶;黃鉀鐵釩化為淺黃—黃綠色,粉狀、薄膜狀、含稀有顆粒、局部呈塊狀,主要沿巖石裂隙發育;褐鐵礦是淺黃—紅褐色,呈黃鐵礦假象、局部呈薄膜狀、粉末狀;青磐巖化為淺綠色,更像是土壤樣品,像粉狀的綠色巖石,主要是在暗色礦物(黑云母)和長石的變化中變成。高嶺土呈土狀,淺白色。
礦區位于1∶50000 HY-14號的復雜異常區。在礦區測量的Sn,Sb,Pb,Mo,Bi,Au,Ag,W。1:10000巖石碎片的異常元素組合分為四個綜合異常。與50000個綜合異常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其中,SB2—2—2號蝕變帶在1~10000HY-2號個綜合異常中都有。異常區為不規則帶和NE分布,異常區約為0.72平方公里。異常元素的組合為Au、Ag、As、Sb、Pb、Zn、Bi、Ni、Sn、Mo等。在復合物中間的Au、Ag、As和Sb元素套合較好,中心明顯。在元素內,中,外,Au元素強度較高,最高1000×10-,As最高為1829×10-,Sb元素最高為19.8×10~,Au,Ag,As,sb,Pb,zn,Mo元素都集中在西南地區,套合較好,Au、Ag,As具有較大的異常區,異常襯度高,內部濃度、介質濃度和外濃度均被分離。
礦區九個礦化(蝕變)蝕變區位于23個礦體中。礦體主要賦存于巴塔馬亞山組第二段褐鐵礦硅化蝕變帶,受斷層控制,層狀、條狀、透鏡狀。納林卡拉組侵入鈣質砂巖巖脈,在硅化帶中發現了一條小的金帶。礦體對圍巖的選擇性不明顯。礦體長30m~300m,表觀厚度1m~10.4m,延伸深度為80m~320m,礦石品位為1.01~45.82g/to,平均3.05克/噸礦體穩定延伸至深部,品位逐漸變厚,Au2—1和Au2—9礦體是主要礦體。
礦石主要為異型、半自形粒狀和交代型。黃鐵礦是礦石中的主要硫化物,褐煤和赤鐵礦(鐵礦)是主要氧化物,銀、金和天然金是貴金屬,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白芨、高嶺石、絹云母、綠泥石、綠泥石和螢石。
頂部和底部的巖石礦體主要是流紋巖、流紋巖火山角礫巖,流紋巖凝灰巖,鞍山凝灰巖、花崗斑巖、鈣質砂巖,等礦體圍巖沒有明顯的選擇性,和黃金的身體之間的接觸區相對較厚的酸性和中性火山巖。
①上石炭統巴塔瑪依內山組二段是主要的礦石地層,火山熱泉是陸相玄武巖—安山質熔漿火山噴溢轉為流紋質熔漿火山噴發的時候形成的。②區域斷裂構造的次級NE向斷層形成礦流體定向結構和含礦構造,為成礦構造提供了空間。隕石水參與火山熱階段形成低品位金礦體.③晚期斷裂火山——巖漿熱液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原始的金元素,形成了豐富的金礦床。
礦床形成機制如下:在石炭紀末期,陸相玄武巖—安山質熔漿火山噴溢轉為流紋質熔漿火山噴發初期,在降水,潛伏火山巖漿作用和磷的先進作用下,形成低品位金礦體,再經過火山—巖漿活動,以及金元素的聚集,在火山噴發和表面附近的低溫環境中形成階梯濃度沉積物,就是礦床。
①上石炭巴塔瑪依內山組是含金礦床的主要地層標志。②雙峰火山巖以陸相中基性玄武、火山巖、酸性流動模式、巖石泡沫和流紋質火山碎屑巖為基礎,是直接巖性勘探指標。③區域構造次級斷裂的發育是勘探的直接結構指標。④金,銀,砷,銻等元素高背景異常是重要的地球化學勘探標志。⑤地表上的二氧化硅,黃鐵礦,黃鉀鐵礬,高嶺土,綠簾石和綠泥石是重要的間接勘探指標。⑥明顯的負地形中小型正地形是重要的地貌標志。
①綠源金礦賦存于上石炭系八八冶山組次生斷裂,位于斷裂蝕變帶。②礦床為超熱液型金礦,成礦效果好。③本區八塔瑪銀山組分布廣泛,超熱液型金礦床勘探潛力較大。未來的勘探方向應該是礦床的延伸,綠源金礦在礦區的延伸,以及三塘湖老爺廟—淖毛湖瓊河壩—帶巴塔瑪依內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