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7地質隊安徽工程勘察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水工環地質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三者總稱,是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文地質調查是對規劃建設地域進行地下水及相關地質作用進行調查;工程地質調查是對建設區域地下巖層與構造,地上地形地貌進行的調查研究;環境地質調查是對建設區域進行基本環境中地質問題,災害的調查。三者結合形成一體化的地質研究新格局。
我國在水工環地質勘查中存在較大問題是由于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緩慢,對地質工作研究始終落后于發達國家。為滿足我國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需求,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盡可能的解決或避免勘查工作中的諸多問題,順利地推進勘查工作。有果必有因,先對我國當前地質勘查問題初步分析。
(1)建設隊伍良莠摻雜。優質的工程需要一只優秀的隊伍來建設,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要有一個好的成效,就得從隊伍建設抓起。對于隊伍中建設人員的良莠不齊應嚴格選拔,培養一批高素質、高能力的專業人才。這樣才能滿足地質勘查工作的專業技術要求,在應對突發情況時也能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我國也對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且專門成立了水工環地質部門,這樣既滿足了專業人員的配置對隊伍的建設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實際上我國的地質勘查工作隊伍在數量上和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更何況在隊伍質量上了。縱向比我國在地質勘查方面的研究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橫向比我國在地質勘查方面人才的需求還比較迫切。目前的勘查隊伍中具有高學歷、高素質、地質勘查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對我國的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進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2]。
(2)水工環地質勘查制度體系不完整。良好的制度體系可以助力一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地質勘查工作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所以水工環地質行業需要一套適合的制度體系以保證地質勘探工作高效進行。首先領導階層要牢記“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創新的勘探方法,同時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在勘探過程中不能只看重資源開發獲得的高回報,而破壞了開發地域的美麗環境,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最終給當地生態系統帶去毀滅性打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將受到阻礙。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時,監管部門要對項目中有特殊性的部分項目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對周圍的環境及其他因素可能帶來的突發情況綜合考慮。監管工作如果不到位,開展工作時沒有對勘查地區進行必要的前期勘查,地質勘查工作人員可能會對勘查地區地質缺乏足夠的了解,這對后續的勘查工作會帶來不利影響,預期獲得的勘查信息不足,嚴重時可能會導致部分項目荒廢,投入的資金白白浪費。
(3)水工環地質勘查效果不顯著。當前的地區開發項目都需要進行地質勘探,所以地質勘查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基礎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也與經濟建設緊密相連,高效的地質勘查開發可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我國的地質勘查項目取得的效果并不近人意,成果轉化也不理想。一些工程部門開展地質勘查工作時,為了提高勘查效率同時進行很多項目的勘查工作。由于同時進行的項目過多,有效的管理水平下降,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國內的大部分土地用于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單位只注重經濟效益的獲得,對于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僅限于保障建筑施工達到要求,地質環境的全面勘查了解和利用不足,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導致大部分地質勘查的信息數據缺失或者已經勘查到的信息數據不能得到整合收集,成果的轉化率也降低。
(1)加大資金投入。資金是一切項目穩定推進的前提,而資金的來源是相關單位部門的重視程度。讓相關的部門更深層次的對地質勘查工作重要性有一個新認識,用發展的長遠的眼光看待這項工作,在缺乏資金的部分投入足夠的資金。另外一方面,有充足的資金可以購置更先進更完善的設備,對于人才的引進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水工環地質勘查涉及的多方面問題擁有資金后都能夠有效解決。在資金充足的條件下培養更多的地質勘查人才壯實勘查隊伍的能力,另外在外勘查常處于較簡陋且艱苦的環境,豐富的待遇和獎勵保證勘探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2)制定健全的勘查體系。由于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需制定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體系。首先,地質勘查屬于重要的國家工作,政府部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加以領導。政府要掌管基礎的勘查工作,對后續開展的勘探工作要有清晰明確的計劃,合理的調整有勘探危險的隊伍,把勘探風險降到最低,保證勘查人員的生命安全。現在的許多大學生缺乏鍛煉怕吃苦,高等院校的相關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希望留校任職或者考研究生,不愿意到又苦又累的野外地質勘查工作中去。政府可以通過專場招聘會宣傳地質勘查工作的光榮性以及給出較高的薪水,這樣能夠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地質勘查隊伍中,彌補了地質勘查人才缺乏的問題,給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帶來新機遇。
(3)加大勘查成果的轉化力度與新技術應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要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在地質勘探過程中收集各項數據,總和后建立一個專門的數據庫進行保存。加大地質勘查成果的轉化力度,把取得的數據信息運用到各個勘探行業中,同時收集其他行業在不同地區勘查獲得的數據,實現資源實時共享使水工環地質勘查成果最大化的轉化利用。另外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也應該加強,一是地理信息系統(GIS),這是一種處理空間數據的技術,在地質信息處理上快速高效,在地質勘查中更具優勢。第二種是遙感技術(RS),遙感技術的應用已經有30余年是一項成熟的勘查技術,它能對災害調查、水文地質勘查等方面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尤其是近幾年我國發射了更多更先進的遙感衛星,遙感技術又更上了一層樓。三是物探技術,在水工環地質勘查中獲得的大量數據可以通過物探技術快速處理,使用這種技術還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前期的投入相比較其他技術更具有優勢,在目前的水工環地質勘查中占據重要地位。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日益提高,對目前的地質資源合理高效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資源利用太過浪費且環境破壞嚴重,新時代下的地質資源利用應更注重與自然和諧共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政府部門和地質勘查相關單位對水工環地質勘查的重視一刻也不能放松,繼續投入充足的資金,保證設備和人才的先進性,這對我國未來的長遠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