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世界上發展農業旅游的先驅國家。一方面,高度發達的城市化為農業旅游提供了龐大的目標市場。城市人口因長久遠離自然,而產生了走進鄉村、親近自然、舒緩心理壓力、參與戶外活動的共性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經濟快速持續增長,也催生了農業旅游。
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農場直接開展農業旅游。農業旅游的經營者絕大部分為農場主。每個農場景點都為游客提供參與鄉村生產生活、體驗農場景色的機會。農場內一般設有一個農業展覽館并配以導游和解說詞介紹農業工作情況,備有農場特有的手工藝品,并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多數休閑農場配有兒童娛樂項目。
雖然農業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農業生產的收入,但農業生產主體地位并沒有被削弱,農業旅游始終是農場經營多樣化的一個方面。從農場的經營規模、經營效益以及市場需求特點出發,各景點都堅持小型化經營的取向及私營化的管理方式。由于農業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區居民,所以各景點普遍運用本土化的市場戰略,擴大市場,以實現利潤最大化。最為重要的是,英國的農業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游人在領略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中體味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民族文化。
荷蘭人均耕地面積僅一畝多,相對較差的農業條件促使荷蘭在農業方面不斷創新,從而走上創意農業之路,并成為世界農業領先大國。
荷蘭創意農業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領先,其在發達的設施農業、精細農業基礎上,集約生產高附加值的溫室作物和園藝作物,擁有完整的創意農業生產體系。荷蘭的花卉業世界聞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業的科研發展十分突出?;ɑ軜I的發展戰略以技術為中心,強調適度規模經營、高度集約化管理、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占領技術制高點。
荷蘭創意農業的創匯經濟功能突出。荷蘭不少農產品單產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馬鈴薯、干洋蔥等的出口額均居世界第一位;荷蘭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產國、乳制品出口國、禽蛋出口國和花卉生產國,世界花卉進出口貿易的67%來自荷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荷蘭每年農產品凈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億美元,約占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份額的10%。荷蘭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匯居世界榜首。
科技依托型模式是指在農業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揮科技研發推廣優勢以促進農業旅游發展。新加坡發展農業科技園是典型。新加坡全國可耕地面積僅5900公頃,占國土面積的9.5%,科技成為新加坡農業發展的最重要途徑。20世紀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園,園區內建設了生態走廊、蔬菜園、花卉園、熱作園、鱷魚場、海洋養殖場等,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旅游吸引力?,F今,新加坡的農業科技園已成為集農產品生產、銷售、觀賞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公園,園區展示國內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每年吸引近600萬旅游者。
科技依托型模式以農業科技研發作為特色旅游資源,在城市中心或近郊因地制宜、選址布局,結合農業生產,以科技園、科普基地、博物館、展覽中心等景點形式,集中展示現代農業技術,發揮了獨特的科普教育作用。科技依托型模式的主體一般是具有較強技術和科研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
民俗節慶型模式是將農耕文化、民俗風情融入傳統節日或主題慶典中,通過農業節慶活動推動旅游、會展、貿易及文化等行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并創造社會文化價值。美國南瓜節、草莓節和櫻桃節是民俗節慶型農業旅游的典型。
舊金山半月灣南瓜藝術節是世界著名的農業旅游節慶活動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數十萬,與南瓜、萬圣節相關的藝術品攤位250個左右,給當地帶來約1000萬美元的直接經濟收益。
北卡羅來納州草莓節、田納西州草莓節、加州草莓節、佛羅里達草莓節等節慶旅游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包括草莓采摘品嘗、產品加工制作、草莓小姐選舉及專門為兒童和殘疾人設計的娛樂項目。農場、旅游企業、零售企業、娛樂企業緊密合作,形成戰略聯盟,帶動草莓加工銷售,拉動農民就業,促進地區間文化交流,提高區域旅游知名度。
民俗節慶型模式挖掘地方農業和農村的歷史人文內涵,通過市場運作,以傳統節慶為中心開展農業旅游整合營銷活動,進行農業旅游主題展示、廣告策劃、公關和網絡營銷等傳播活動,從而推動地方農業經濟增值,發揮農業旅游的產業乘數效應。該模式適用于具有濃郁農業旅游人文資源且商業經濟發達的地區,運用現代營銷管理技術推動農業旅游的創新與發展。
美國休閑農業得以發展的主因之一,是為破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食物生產過剩的局面,由美國農業部(USDA)協助進行農地轉移計劃,政府在經費和技術上協助農民轉移農地非農業使用,其中一部分即轉移為野生動物保育與游憩。
美國觀光農園采用農場與社區互助的組織形式,參與農園的居民與農園的農民共同分擔成本、風險和贏利。農園盡最大努力為市民提供安全、新鮮、高品質且低于市場零售價格的農產品,市民為農園提供固定的銷售渠道,雙方互利共贏,在農產品生產與消費之間架起一座連通的橋梁。這種觀光農園在北美發展很快,極大地加強了農民和消費者的關系,增加了區域食品的有效供給,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業的順利發展。
居民參與型模式是指在農業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通過發展農業旅游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提高農村文化素質并改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坐落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的瑪爾戈烏托莫阿格羅度假村成立于1976年,經典的旅游項目包括在鄉村花園內參觀胡椒、豆蔻、咖啡、雪茄等熱帶作物種植和加工過程,夜間在沙灘邊觀看海龜產卵等。瑪爾戈烏托酒店有服務員工近百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當地村民。村民廣泛參與旅游活動不僅獲得良好的收入,同時也在與旅游者的交流互動中傳播了鄉村文化,提高了游客滿意度,改善了當地社區的福利水平。
居民參與型模式多見于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發展中國家,以鄉村生態景觀和生活情景為獨特的旅游資源,通過農業旅游度假村開發、鄉村特色紀念品加工銷售、農家餐飲住宿經營,為農村居民創造就業和增收機會,從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城鄉文化交融。
意大利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最早發展休閑農業的國家之一。意大利農業旅游是旅游產業的主力軍,稱為“綠色假期”。
意大利休閑農業將優美的自然環境與農業基礎相結合,再將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以及特色文化融入其中,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綜合性體驗活動,對意大利的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俺缟芯G色,注重生活質量”是“綠色假期”能夠風生水起的重要原因。意大利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從管理到運作都非常到位,管理者善于利用農村特有的文化與豐富的自然資源來滿足現代人對于綠色休閑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孟津現代觀光農業 “?!背鲈鍪招铝咙c
孟津是一個傳統農業縣,由于地處邙山腹地,具有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區域優勢,境內既擁有巍巍邙山之俊美,又有滔滔黃河之靈秀,更有小浪底水利樞紐、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之盛景和伏羲畫卦、八百諸侯會盟、伯夷叔齊扣馬諫之遠古傳說,是中原典型的“歷史文化名縣”,有著發展生態旅游的自然稟賦。同時,基于生態保護的需要,孟津縣西部山村基本上保持了老村、老房、老墻、老院的原生態風貌,成為彰顯“鄉愁”大符號、打造生態旅游的總品牌。
近年來,孟津縣明確提出了把發展“大農業”與促進“大旅游”結合起來的發展思路,依托景區資源豐富的優勢,拉長旅游產業鏈條,抓好以休閑觀光為主的特色花卉、反季蔬菜、精品瓜果、高端草莓等現代觀光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催生出500畝以上現代觀光農業園區55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家、市級6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多家,推動了農業生產由傳統農業向生態化、園林式、觀光型農業轉變。
隨著“來孟津耍吧”這一旅游主題口號的深入人心,會盟鎮建成了以蓮藕、蓮子、荷茶等為主的旅游產品加工項目和稻米、鯉魚、酥梨等為主的觀光農業產業基地,走出了一條以旅助農、農旅融合的發展之路。平樂鎮重點沿310國道、207國道兩側,打造出牡丹畫產業創意園、生生乳業農牧莊園、千度紅葡萄酒莊、鳳凰山田園綜合體等一批特色文化體驗區和現代農業綜合體,帶動丁香花節、古漢蓮花節等多個品牌節會……
位于孟津東西長30公里的七彩長廊中心區的洋豐果業生態園,不斷整合區域旅游資源,將草莓園、櫻桃園、葡萄園、柿子園、獼猴桃園打造成一條生態綠蔭廊道,讓農業資源“裂變”為休閑度假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