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
體制要轉型,思想須“換檔”,特別要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徹底突破小農意識的束縛。學會用市場的觀念去認識、分析、對待轉型期所遇到的問題,自覺地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這就需要靜下心來學習經濟常識,了解政策信息,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應當看到,由小作坊走向小企業,在技術操作層面上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關鍵在于思想認識的問題。
在項目選擇上,應遵循既有市場發展潛力又有自身優勢的原則。這樣,多年形成的“一招鮮”特色既能得以發揚光大,又可規避因盲目“變規改道”帶來的潛在風險。
堅守專業,在一個狹小的市場上精耕細作,小產品同樣能做成大產業。像“老干媽”調味品、“譚木匠”梳子等都是這樣一步步由“草根”成長為大品牌的。
在自身能力不能有力支撐的情況下,可采用“借雞下蛋”的方式,將既有經濟知識又有實戰經驗的能人請進門,做好戰略層面的發展規劃,解決好往哪里走、怎樣走以及如何走才能走好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最大限度地克服自身弱點,有效地規避風險,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可采用數家小作坊進行股份制組合的形式,變“小船”為“大船”,集中多人的財力把企業做大,走共同成長之路。這樣,不僅可以突破財力瓶頸,有效解決財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因為該形式產權明晰、責權一致,還能使數家小作坊“同心同德”,共同發展壯大。
合適的組織構架是企業正常運營的保障。過去集小作坊老板、伙計、賬房先生于一身的模式已與小企業的發展不相適應。在創業初期,可考慮一人主管“內部事物”、一人主管“外事活動”、一人“垂直管理”的形式,該模式簡潔高效,可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