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宋在學校籃球場打球時不慎遺失玉墜。第二天,住在附近的居民呂某撿到了玉墜,隨手將玉墜丟棄在食堂北側的垃圾桶。小宋通過同學刁某得知呂某撿到了玉墜,便主動聯系呂某要求返還。呂某起初否認拾得玉墜,在小宋聲稱有監控錄像和屢次找到呂某當面溝通后,呂某方才松口承認,但稱玉墜已丟棄無法返還小宋。小宋遂向派出所報案,處理無果后,將呂某訴至法院。
小宋認為,呂某拾得玉墜后隨手丟棄,存在一定過錯,且在后續溝通過程中態度惡劣,拒不配合自己解決問題,因此要求呂某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費1萬元。
審理中,法院從派出所調取了相關詢問筆錄和事發當天的監控錄像。詢問筆錄中呂某承認事發當天他有撿到一塊綠色的玉墜。監控錄像顯示,呂某確實在學校籃球場、小宋遺失區域有撿拾動作,但看不清具體是什么物品。呂某未能舉證證明其后續有將玉墜丟棄的行為。
【評析】
路上拾遺要及時尋找遺失人或上交有關部門。《民法通則》第79條第二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物權法》第10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遺失人對遺失物只是暫時喪失了實際控制,遺失物的所有權仍在遺失人手中,不因遺失物由拾得人事實控制就產生變動。遺失人作為所有權人,有權將其物品追回,拾得人應當物歸原主,而不能任意處置。在未找到遺失人或未上交有關部門前,拾得人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呂某因任意處置遺失物,未盡保管義務惹來官司。該案提醒我們,切莫因一時好奇,路上拾遺后隨意處置,而要積極履行報告義務、保管義務和返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