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邯鄲市水利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6個太行山國家級水土保持重點建設項目、4個省級重點小流域治理工程為抓手,主動作為,帶動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開展,截至10月26日,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0.6 km2,提前超額完成了2018年河北省水利廳下達的150 km2治理任務。其主要經驗如下:
(1)早謀劃,抓前期。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思想,堅持山上與山下同治,治山與理水同步,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統籌兼顧,及早動手,高標準編制了《邯鄲市水土保持規劃(2018—2030年)》,并通過了專家評審和邯鄲市政府的批復。根據規劃,要求各項目縣按照規劃中的項目,與項目所在鄉鎮、項目方案編制單位多溝通協調,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勘測設計、方案編制、施工招標等項目前期工作,為項目盡早開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2)抓工程,重落實。一是在全市建立項目微信群,及時解決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局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親自督導,第一時間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層層壓實責任。主管局領導加強項目調度,切實幫助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實際困難。二是邯鄲市水利局組織技術力量深入各項目縣施工一線,現場指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三是要求各項目縣倒排工期,制定每月、每周的具體施工內容,緊扣時間節點,搶抓項目進度,對工作不落實、進度緩慢的,在全市通報批評。四是要求各施工單位派駐人員堅守一線,工程機械運轉不停,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常駐工程現場,督促指導工程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
(3)抓治理,惠民生。在水土保持實踐中,注重生態優先和民生優先,把水土流失治理與發展區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各項目縣和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在項目中融入生態產業型、生態清潔型等多種治理模式,幫助更多的群眾創業致富。2018年,建設水保林1 700 hm2、經濟林1 360 hm2,修建水池110座,整修梯田970 hm2、谷坊100道,有效帶動了項目區的經濟發展。
(4)抓宣傳,濃氛圍。在項目區所在鄉鎮,對鄉鎮干部、群眾開展水土保持教育,使大家認識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保工程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義,為工程順利實施創造良好條件,確保工程如期開工和完工。通過宣傳,還爭取到群眾投勞,吸引了民間資金,加快了項目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