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莊將贏利點定在了餐飲、客房、休閑娛樂活動項目上,其結果是賺錢的少,虧本的多。其實,不管什么主題農莊,農業產業才是農莊贏利的門與道,凡有將農業產業作為支撐的農莊其發展潛力都會比較大,農莊成長性也會好。那么,該如何找準休閑農莊農業產業的贏利模式呢?
農業歷經原始農業、傳統農業階段,發展到科技農業,不僅提升了土地的產出率、勞動產出率、農業產出量,也帶來了土壤板結、化肥農藥施用過量、環境污染等問題,重視生態、保護環境成為社會的共識。
農莊發展生態農業有多種表現形式,既可以是稻田養魚、養雞、養鴨,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立體種植模式,也可以是農林牧結合、糧桑魚種養結合等復合生態系統模式,或者是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模式,這些都為生態農業創造了高效益,保護了資源的持續利用。
農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促進生態農業基地的建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因此,農莊應以提高農產品及加工制品競爭力為著力點,整合資源,重點突破,大力推進,實現由初級加工為主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為主轉變,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推進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化,產加銷經營一體化,加工制品優質化。
農莊與相對經營利潤率高的加工業融合,對農莊來說,這個融合的價值和作用很大。
由于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農業功能的拓展,休閑農業借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更顯示了時尚的創意產業與“老土”產業的融會貫通!
以往常說“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而現在,很多人是“吃過了豬肉”,還想親眼“見識豬跑”,更想親自“喂喂豬”,見識豬生長的全過程。體驗農業由此得以迅速發展。
休閑農莊體驗,最直接的表現是農業采摘園。雖然同樣的蔬菜和水果,自己采摘的價格要高出市價,但人們仍在享受著采摘的樂趣。在消費者對放心農產品日趨關注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希望參與到農業的生產過程中,體驗農業勞動的辛苦,分享農業收獲的幸福。
市民們租用農莊的小片土地,利用節假日到農莊勞動或委托農莊代為勞動,品嘗到自己經手的農產品會有種特別的幸福,勞動過程本身也有別人無法感知的快樂。
農莊首先要練的“武功”是品牌。這是消費者對產品的美好聯想和記憶,是生產者信譽的標識和背書。以往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而現在則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僅工業需要品牌,農莊與農產品也需要品牌的打造。
實際上,由于農產品與土地質量和環境的直接相關,土地不可移動或創造,農莊與農業的品牌性質更為廣泛,不僅需要企業品牌,還需要地區公共品牌?,F代社會人們需求的多元化與高端人群對品牌的依賴度高,為農業品牌化提供了基礎。
可以說,電子商務在近10年間得到飛速發展。農產品電商雖起步較晚,但由于農莊與新農人群體崛起,涉農電商也在蓬勃發展,農產品網絡銷售有了更多的嘗試和創新。電子商務可以讓品牌農產品傳播更快、更廣,購物成本更低,農產品的派送更為方便和直接,創造更多的利潤。搭電商快車,如同給農產品營銷插上飛翔的翅膀,不僅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更推動了現代農莊產業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