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子紅
“濤子,你回來看看吧!咱農民的日子真是越來越好了。”
經不住姐姐的再三勸說,寧濤終于踏上了回家的列車。
自從那年離開家鄉去上海打工,寧濤已經有七八年沒有回家了。想到家,寧濤的心里一陣酸痛。不是他不想家,不想念家鄉的親人,實在是因為家鄉那個貧瘠的小山村讓他窮怕了。那個有著“七山十溝”之稱的山區,村莊分散,土地瘠薄,村民靠天吃飯,辛苦一年也沒有多少收入,所以他寧愿在外漂泊也不想死守著家里的幾畝薄田過苦日子。可是,最近兩年,姐姐卻不斷地打電話勸他回來,說是家鄉這幾年發展變化很快,好多原本在外打工的人都回來了。
“如果在家門口就能過上好日子,那自己何必背井離鄉過那種居無定所的生活呢?”抱著似信非信的態度,寧濤決定回家看看。
一下火車,早已等候多時的姐夫李磚頭迎了上來,“濤子,你終于回來了,你姐天天念叨著你呢!”
寧濤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不是我不想回,還不是想多掙點錢!”
“姐夫,聽說你買車了,是真的嗎?”寧濤問姐夫。
“是呀,我和你姐種了幾十畝花椒,還在家里辦了一個加工花椒的小作坊,有個車來回拉貨、送貨就方便多了。這不,就是這個。”姐夫說著,拉著寧濤來到了一輛面包車跟前。
上了車,姐夫一邊開車一邊向他介紹著村里的變化,花椒基地、光伏發電項目……聽著姐夫的介紹,寧濤思緒萬千。他怎么也沒想到才幾年光景,姐姐家竟然買上了汽車。
寧濤透過車窗往外看,只見山峁溝壑,隨處可見一片片的花椒林,熟透的椒果鮮紅欲滴,掛滿了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椒香味。坡邊崖畔,不時看見人影晃動,正在采摘花椒。
寧濤問姐夫,“咱這地方適合種花椒嗎?花椒的品質怎么樣,銷路愁不愁?”
姐夫看了寧濤一眼:“我告訴你啊,種花椒可不是咱農民自己瞎琢磨亂搞的,是政府結合咱們這兒的土壤、氣候等因素,經過科學論證的結果。花椒耐干旱、怕水澇,咱們這兒地處山區,排水性能好,既有合適的雨水,又不會遭到澇災,非常適合花椒生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所以政府才引導大家發展花椒種植。咱們陳家山種的‘大紅袍花椒’,色紅、粒大、肉厚、味濃,品質特別好,根本不愁銷路。”
正說話間,突然看見前面有人挎著個大筐站在路邊避車,走近看,原來是同村的郭大叔。
寧濤的姐夫趕忙停下車打招呼。
“是磚頭啊,剛好,我正準備去你家加工花椒呢。”郭大叔邊說邊上了車。
看見寧濤,郭大叔樂了:“這不是寧濤嗎?你不是在上海打工嗎?怎么,你也準備返鄉回來繼續當農民?”
“我……我還沒想好呢!是我姐非讓我回來看看。”寧濤一臉尷尬,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郭大叔搖搖頭,認真地對著寧濤說道:“孩子,別猶豫了,回來吧。現在國家政策好,只要人勤肯干,當農民種地照樣有好日子過,用不著跑那么老遠去打工賺錢。你看,叔種了10畝花椒,每畝花椒地可采摘100斤左右的花椒,按現在市場價每斤40元算,我一畝地可以收入4000多元,這10畝花椒就是4萬元。而且種花椒,我還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一年忙上兩個月,其余時間還能找份工作再掙點外快。”
“郭叔,你也出去打工掙錢?你走了,郭嬸怎么辦,誰照顧她啊?”郭大叔的愛人身體不好,身邊離不了人,聽郭大叔說自己也出去打工掙錢,寧濤有點不解。
郭大叔呵呵笑著,回答寧濤:“我可不像你跑那么大老遠,你看那邊。”郭大叔讓寧濤往遠處一大片泛著藍光的地方看:“那是咱們這兒的一個光伏發電項目,農閑時,我就去那里干活兒,活兒也不重,就是定期清洗那些光伏電板,一點兒也不影響照顧你郭嬸。”
郭大叔指著寧濤的姐夫說:“濤子,你姐夫現在可是咱這兒遠近有名的‘種植花椒領頭雁’,去年政府專門開大會表彰他,還獎勵了他一輛旋耕耙呢!他不僅花椒種得好,頭腦還靈活,辦的花椒加工廠生意可好了,手底下雇了好幾個工人呢!你呀,真該回來幫幫你姐他們。”
“濤子,怎么樣?回來和我們一起干吧?你姐天天盼著這一天呢!你要回來了,我就再買幾臺機器,咱兄弟倆聯手,把這個花椒產業再做大一些,讓咱們高廟山的花椒名滿天下,香飄四方。”姐夫滿臉期待地看著寧濤。
望著躊躇滿志的姐夫,寧濤的心里也激情澎湃,他重重地點了下頭。無須再多的語言,因為寧濤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眺望著家鄉美麗的風光,呼吸著那濃香四溢的椒香味,一個美好而璀璨的藍圖在他的眼前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