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存,黃成杰,應恩宇
(1.江西省水利廳,江西 南昌 330009;2.江西省水土保持監督監測站,江西 南昌330009;3.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
山地風電場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風電基礎開挖、風機平臺場地平整、進場及檢修道路施工、輸電線路鋪設、臨時堆土等施工活動,將對項目區原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擾動、破壞,極易導致水土流失。江西省內風電場主要分布于環鄱陽湖區和高山區,其中,山地風電場選址一般在海拔500~1 700 m之間,土壤以黃紅壤、黃壤和草甸土為主,土層平均厚度為10~30 cm,自然植被相對較好,但受高海拔、低氣溫和災害性天氣及土壤瘠薄等因素影響,一旦植被、土壤系統遭到擾動破壞,生態恢復和重建難度較大。目前,山地風電場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大部分開展了水土保持監理、監測等工作,說明生產建設單位提高了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視程度,但仍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高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一旦破壞很難恢復,部分風電場在規劃設計時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考慮得不充分,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人員因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的局限,對項目立地條件和現場情況掌握不全,設計的水土保持措施針對性不強,缺乏系統性、可操作性。如:有些水土保持方案要求所有填方邊坡做到漿砌塊石護坡;有些水保方案中推薦的植物品種根本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生長;有些水土保持方案直接照搬照套其他項目的措施設計,與項目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有些水土保持方案不考慮施工的難度,水土保持工程投資概算嚴重不足,導致水土保持工程建設落實時捉襟見肘。
一是意識不到位。水土保持責任意識不足,是產生水土流失問題的思想根源。通過日常監督檢查發現,風電場項目都能按要求編報水土保持方案,但部分建設單位將編制水土保持方案作為項目立項開工的“敲門磚”,開工之后就束之高閣。
二是管理缺位。通過專項檢查發現在水土保持方案實施過程中,多數建設單位沒有組建水土保持管理機構或安排專人具體負責水土保持工作,沒有制定和落實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導致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無人管理。
三是后續設計缺失。多數項目在施工前,沒有按照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確定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進行后續施工設計,僅在主體工程施工圖中提出一些具備水土保持功能的設計要求。
一是建設單位未盡到水土保持主體責任。項目建設單位更多注重主體工程的質量和工程進度安排,往往忽視水土保持責任落實的要求。缺乏對項目施工、監理和監測等參建單位履行水土保持要求的日常督促指導,對部分參建單位忽視水土保持要求、規避水土保持責任的做法沒有積極督促整改,有些甚至視而不見。
二是施工單位沒有履行水土保持直接責任。項目施工單位只注重主體工程建設,忽視水土保持措施建設,有些項目負責人和現場管理人員不清楚水土保持的具體規范要求,有些甚至從未見過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
三是施工組織協調不合理。大部分項目是在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后,才啟動建設項目的綠化工作,植被恢復嚴重滯后于主體工程進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
一是未及時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從日常監督檢查的情況來看,在建風電場項目均委托了水土保持監測機構開展監測工作,但大部分是在施工過半后才委托監測單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嚴重滯后。
二是不重視水土保持監理工作。監督檢查發現,在建風電場項目,沒有一個項目單獨委托了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監理資質的單位開展專項水土保持監理工作。雖然大部分主體工程的監理包含了水土保持工程的監理,但是主體工程的監理單位均沒有水土保持監理工程師,水土保持工程質量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監督。
有些地方水土保持監管部門發現風電場建設過程中有違反水土保持法的行為后不嚴格執法,尤其是對上級審批的項目,不主動落實屬地監管職責,有些風電場項目屬于當地政府的招商引資項目,水土保持監管部門更是“不敢管”。
要做好風電場項目水土保持工作,首要任務是做好頂層設計,落實可持續發展要求,始終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維護可持續的道路,秉持生態保護理念,編制長期開發建設規劃方案,建設過程中要采用比其他建設項目更高的標準落實各項措施。在風電場的前期規劃階段,應對風電場周邊區域的具體環境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周邊的生態環境特點、水文條件和人口分布。盡量通過合理布局、優化選址,將風電場建設期間造成的生態影響降到最低。同時,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分期分區域實施,治理一片開發建設一片,避免大范圍建設后,植被恢復慢、治理效果不明顯,造成嚴重水土流失。
工程建設前相關單位要及時組建水土保持管理機構,落實專職人員具體負責水土保持工作,制定并落實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在施工過程中應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優化施工工序,合理安排工期,盡可能地控制工程建設對地表的擾動和破壞,盡量不破壞或少破壞地表植被。要嚴格落實表土剝離工作,主體工程完工后及時將剝離的表土回填到擾動區域,盡可能恢復原地貌。臨時堆渣和棄渣采取集中堆放、分層壓實等措施處理好。嚴格控制進場道路和臨時施工道路擾動范圍。
開展水土保持監理,為的是確保工程建設過程中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在建設過程中得到嚴格落實,保證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資、質量和進度。水土保持監測是從保護水土資源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出發,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對工程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進行實時監測,它強調的是對開發建設項目建設前、中、后實施全過程的動態監測,是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科學評價和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的重要依據。風電場工程水土保持監理和監測是控制和減少工程施工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一是找準項目監管重點。各級負有監管責任的水利水保部門及其水保監督執法人員,應熟悉風電場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內容,掌握項目技術規范要求,找準容易產生水土流失的敏感點和關鍵環節,找準項目監管的重點,有的放矢。二是用好法定監管手段。各級水保監管部門在開展常規性監督檢查時,對項目存在不符合水保技術規范要求的問題,應及時書面督促責任單位進行整改。監督執法人員應掌握水保法律法規賦予水保執法部門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各種執法手段,清楚自身的水保權力清單。三是把住水保審批關口。山地風電場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特殊,其各項水保措施的要求要高于其他生產建設項目,在風電場項目水保方案審批時,要嚴格審查、規范審批程序。
山地風電場項目建設期相對較短,區域植被立地條件差,水土保持措施發揮效益需要更長時間,建議項目運營期要嚴格制定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并落實專項經費,落實專人負責水保措施的養護工作。必要時聘請水土保持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保證水保措施的正常運轉,進而達到長期防治水土流失、恢復生態環境的目的。
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山地風電場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容易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因此,需要規劃和設計部門在風電場規劃和設計階段,開拓視野與思路,對當地生態環境進行充分論證,預測風力發電場建設可能形成的不利影響,精心設計,合理布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掌握風電工程建設的水土流失特點,嚴格控制水土流失,落實各項水保措施和義務,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水土保持管理部門應落實監管責任,嚴把審批關和驗收關,加大宣傳教育,做好建設過程中的監督執法工作,這是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