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水溶肥充滿了疑惑:說是高端肥,但市場上又是五花八門,價格差別很大;說是全水溶肥,但有點雜質又無關緊要,市場上賣的也不錯;號稱肥料利用率高達60%-80%,算算投入成本也沒少多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水溶,無雜質”,這是在市場上,我們聽到最多的關于水溶肥產品的介紹,既是眾多企業對自家產品賣點的提煉,也是農戶購買產品時的參考因素。抓把肥料放入水中,溶液清澈透明,沒有雜質的肥料就是好肥料,這是農戶和經銷商鑒別水溶肥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否說明水不溶物含量越少越好呢?也不盡然。對水溶肥而言,水不溶物含量越低,價格越貴,是否選用全水溶性肥料要依據灌溉模式及種植作物的經濟效益來定。一般來講,水不溶物小于0.1%的肥料,可以用于滴灌系統;水不溶物小于0.5%的,可以用于噴灌系統;水不溶物小于5%的,可以用于沖施,淋施、澆施等。
而市場上的推廣情況也驗證了這一觀點。在南方經作區,農戶都是小面積種植,沒有必要去裝滴灌設施,淋施、沖施類的水肥一體化占據主流,銷量較大的還是水溶性比較好的復合肥;但是在廣西、廣西、海南,隨著規模化種植基地的增多,滴灌用水溶肥的消費量也在逐漸增加。
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針對不同的灌溉方法選擇施用不同的水溶肥產品。第一類是全水溶的水溶性肥料,用于高精度的滴灌設施,主要針對高端用戶和規模化種植基地;第二類是水不溶物控制在1%以內的水溶性肥料,針對粗放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如噴灌、噴水帶,帶有簡單過濾設施的;最后是水溶性比較好的復合肥產品,淋施、沖施都可以用,對水不溶物的要求沒有那么高。其中,二三類的肥料銷量在市場上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