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
(廣東有色工程勘察設計院,廣東 廣州 510080)
我國國土遼闊,各個地區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復雜,這就對巖土工程前期的勘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順利完成,首先便應當做好巖土的勘察工作,確保工程整體質量,可見這一環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要充分重視勘查工作的注意事項,遵照相關規范去完成勘查工作,得出精準真實的勘察結果,后續的施工才能更加順利的完成。為此應當針對工程勘察工作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改革意見。
(1)野外勘察中有關勘察點相關要點。在實際的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開展前期勘察施工時,首先必須要確保做好的,便是勘察點相關工作,這一過程應當結合工程施工實際需求,并且根據相關規范標準去完成,事先必須要設置好勘察點,如果施工現場的地質情況較為復雜,就必須要事先對密勘察點設置進行加密,要隨機應變,依據現場的實際狀況去開展勘察,盡可能避免地層相差過大的問題出現。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加強對勘察區域巖土特性的了解,而且要注意到特殊性質的巖土,盡可能避免出現不合理的間距。
(2)地下水位勘察工作相關要點。勘察施工過程中,在勘察地下水位的過程中,要測量鉆孔水位時,許多勘察人員都存在忽視抽水井與地下水陡壁的問題,這會導致地下水位的最終勘察結果無法達到精準,進而影響施工質量及進度。如果相關人員不能做到根據相關施工規范去完成試樣采集,更容易出現原狀樣的高度不足、密封不到位以及數量缺乏等問題,進而導致含水量不足[1]。
(3)巖土勘察測試誤差管理相關要點。在開展勘察施工測試時,為了避免勘察的數據出現誤差,相關人員必須要做到嚴格根據勘察工作相關的規范開展原位測試工作,不能夠妄想通過某種“捷徑”去偷工,部分勘察人員為圖省事,多數會有不按照規范完成測試的情況,例如在靜力觸探的過程中,需要定深凋零,這樣才能夠盡可能減少零漂,要嚴謹的進行測試,避免出現嚴重誤差,否則會導致工程整體質量降低。此外在貫入試驗過程中以及校正孔深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桿長不符合相關規定的情況,當孔底存在縮徑或是殘留的問題時,測試人員很難及時發現標貫器是否落到測試位置中,所以容易出現貫擊數不準確的情況,需要多加注意。
(4)勘察工作中評價問題相關要點。在施工勘察作業過程中,在開展地基均勻評價時,始終是根據相關勘察規章及要求去完成的,但是具體的評價方法依然有待討論。當前多數施工企業的地基均勻評價基準,顯然普遍存在合理性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對地基剪切波速進行測試的過程當中,許多勘察隊伍都會以覆蓋層厚度方面的評價判斷為主,這會對工程抗震方面的造價產生很大影響。在實際的巖土工程勘察評價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場地的類別、地基的類別及剪切波速的轉變,才能保證評價合理性。
(1)復雜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的勘察技術分析。對于比較復雜的地質條件,相應的工程勘察技術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針對性。第一種屬于工程原位測試勘察技術。應用這種技術時,需要引入靜力觸探實驗思路,為了收集必要的地質信息,還需要使用液壓靜力觸探探頭,而后把相應的信息傳輸到電腦中,這樣可以提升整合和分析的效率和速度。如果進行貫入實驗,則需要使用落錘打擊法,這樣可以提升清空效率,確保錘擊的速度在二十次每分鐘左右,想要完成這個流程,還可使用動力觸探的方式,如此一來,可以達到風化基巖物理力學的具體指標和參數要求。
第二種則是地質測繪勘察技術,在應用流程中,需要詳細分析和調查工程現場的情況,進而分析具體的地質構造、不良地質以及底層特點和狀態,這樣可以明確施工現場的巖土分布規律、地貌特征以及巖土實際參數,完成必要的鑒定工作。第三種是室內測試和巖層鉆探勘察技術。這項技術的運行原理,是應用KY-150型及100A-D型鉆機,利用回轉鉆進的方式進行鉆探。室內的測試技術,其主要目標是模擬建筑場地環境,找出可能存在的巖土問題,并且通過合理的試驗給予針對性的分析,針對有關的物理力學指標進行合理評價,最終提供更精準的指標參考[2]。
(2)復雜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的處理技術。巖土工程處理技術的重要意義,在工程體系當中亦是無法忽略的,勘察技術是確保施工精準的前提,因此必須要加以重視,但是同時也要配合工程處理技術,以確保工程結構的穩固,以及使用的壽命。巖土工程處理技術中涉及的技術類型主要包含以下幾類。其一是強夯法。所謂的強夯法處理技術,其最主要的應用目標,是對軟土地進行效的加固,讓工程整體強度得到提升。這樣的處理技術,具有施工簡單迅速,且成本低廉等特點,因此在工程領域是受到廣泛應用的,夯錘的下落錘擊過程中,能夠產生很大的沖擊波,這樣的沖擊會使地基迅速夯實起來,并且保證地基的濕陷性、壓縮性,并且避免振動液化等現象的一再出現,進一步提升地基的穩定性與承載力。其二是水墜法的處理技術。所謂水墜法,也可以稱作墊層法,在粉細砂層的應用十分廣泛,其施工要點是首先把基坑開挖至預先設計的深度下,并且在基坑的兩側設置好樣樁,砂層的鋪設,其厚度應當保持在25cm左右,在對基坑進行注水時,基準應當是與砂層保持平齊,要在砂中插入鋼叉,等到砂土沉實之后,再取出鋼叉。每隔10cm,應當進行一次插入搖勻操作,如此反復。其三是振沖法處理技術。所謂振沖法,主要可以區分為填充材料以及不填充材料兩種操作方法,在以黃土為主的地區,普遍會采取以填充材料為主的操作方式,在施工過程當中,會對礫石樁首先開展振沖作業。對于土壤進行加固時,多數會采取水沖以及振沖法。對于振密松砂類型的地基,應當利用振動器去進行夯實,通過振動器的強力振動作用,使得松散的砂層逐漸液化后,再去利用振動,使得砂礫開始重新排列,這樣會進一步縮減空隙度,配合材料的回填,能夠達成砂層加密的最終目標[3]。
我國國土遼闊,各地地勢復雜、地質差距大,因此施工要求也各不相同,作為巖土工程施工的必要一環,工程勘察工作得出的最終結果,決定著施工最終能否順利完成。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必須要不斷強化對勘察技術的了解,并且根據當前的實際施工需求,靈活應變,選擇合理的勘察手段,這樣才能最終得到更可靠的勘察成果。因此以上的文章當中,我們針對工程勘察技術的應用展開了討論分析,望能夠促進施工質量的提升。
[1]田敏輝.基于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33):233-234.
[2]廖遠芳.關于復雜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的實踐與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8):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