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海蓮
(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廣東 韶關 512000)
樂昌市鉛鋅尾礦項目位于城關鎮老虎頭路北側,西側緊靠西側有京廣鐵路通過,依《韶關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鉛鋅尾礦庫地處粵北中低山,該區域地質災害多發,為了確保開采工作順利進行及保護礦區周圍環境,本場地進行地質災害防治非常重要[1]。
樂昌市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雨量稀少,夏季炎熱多雨,并常見雷雨大風等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1522mm,極端時降雨量104mm(2006年7月14日21-22時);降雨量的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降雨量2165.3mm(2006年),最小年降雨量847.6mm(2004年),尾礦庫離武江較遠,紅線內場地地形標高介于97.07-102.00m,地勢較高,河流對場地影響小[2]。
評估區位于二級大地構造單元贛南后加里東隆起西南邊緣,與桂湘粵海西-印凹陷交界部位;位于五級大地構造單元曲江構造盆地的北西邊緣,處于樂昌向斜南側及瑤山復背斜之脊柱部位。區域地殼活動強烈,褶皺、斷裂發育。對評估區有直接影響的區域地質構造有瑤山背斜、北鄉-樂昌向斜、西瓜地向斜和廊田向斜。
對評估區有直接影響區域地質構造樂昌向斜南側及瑤山復背斜,控制著整個評估區地形地貌、地表水系、地下巖溶以及地質構造的發育、分布與發展演化特征。通過鉆探,評估區地層層序正常連續,除強風化巖石外,其余巖石完整,沒發現有斷裂等影響場地穩定的地質構造。白堊紀末~第三紀的喜山運動,紅層上升為臺地,地面不均勻抬升數百米。
由于差異升降斷塊活動,紅層臺地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孕育了“丹霞地貌”和巖溶漏斗、洼地、谷地等。目前,區域地殼以緩慢差異性升降運動為主,地殼穩定性較好。
評估區范圍為樂昌向斜谷地水源地。根據評估區內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及含水介質特征,有松散類孔隙水和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巖溶水)水類型。
鉛鋅尾礦庫巖土覆蓋層厚度為13.50~37.20m,鉆探揭露結果顯示,巖面起伏變化較大。場地表層的土層復雜,土質不均勻,結構松散,工程力學性質差;坡積殘積粉質粘土層分布均勻,厚度大,承載力較高,工程力學性質較好;微風化灰巖巖,層位穩定,厚度大,巖面起伏變化大,承載力高,是本區最好的持力層。
評估該礦區發生自然地質災害現象的機率較小;下伏為可溶巖,為基本穩定-穩定,上部荷載大時,特別是選用樁基時,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引發巖溶地面塌陷的地質現象。同時,丘陵地貌,在開挖過程中產生人工邊坡,較陡時易產生崩塌等地質現象,對礦區工程建設存在安全隱患。
樂昌地區礦山建設活動較強烈:評估區四周均有已建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形成2米左右近直立人工邊坡,易引發山體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可能。
根據對鉛鋅尾礦區區地質環境條件進行分析,結合工程項目類型、規模和施工方式,預測礦山開采過程中或開采后,由于地質環境條件的改變和影響,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類型有礦區地面塌陷。
主要危害是威脅礦區周邊建筑及居民、施工人員安全,預測其潛在危害程度小,危害性中小。
根據礦山建設場地區地質環境條件,巖溶發育規律、規模及分布特征,結合鉛鋅尾礦工程施工類型、規模,預測工程建設過程中或建成后,由于地質環境條件的改變和影響,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類型有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地面沉降規模一般以小型為主,發育程度弱,預測其潛在危害程度小,危害性小。
在礦區場地開挖邊坡或借方取土及填土時,應注意邊坡坡率,做到邊坡坡度合理。在開挖過程中必須注意防水,應盡量避開雨季施工和做好坡面排水措施,開挖結束后,應針對邊坡的規模、所處的地質環境條件及對規劃工程的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護坡措施。
結合尾礦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和相關工程實踐經驗,設置支檔結構應根據不同的邊坡高度、邊坡的形態、邊坡的受力情況、邊坡的穩定性等因素,設置不同的支擋結構。
預防措施是在查明可能產生塌陷原因、影響因素和致塌效應,為了清除或消減塌陷發生發展主導因素的作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限制開采地下水,對本項目基底下隱伏洞隙的預注漿封閉處理等。具體處理措施有:
(1)深基礎法:對于一些深度較大,跨越結構無能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樁基,將荷載傳遞到基巖上。
(2)旋噴加固法:在淺部用旋噴樁形成一“硬殼層”,在其上再設置筏板基礎。“硬殼層”厚度根據具體地質條件和礦區建筑的設計要求而定,一般可達10m~20m。
用以上的處理措施應用在易產生地面塌陷地區,在井下施工過程中應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治方法,對周邊進行監測同時對鉛鋅尾礦庫內的土洞進行預處理,以免地質災害發生。
綜合分析樂昌市鉛鋅尾礦地質環境因素對本區主要致災作用的形成、發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質,從而確定評估區內主導地質環境因素是巖土體性質、水文地質條件。通過本文研究,地質災害發生與場區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巖土體工程地質特征及人類工程活動密切相關,明確礦區地質災害發育特點,找出地質災害防治重點,使地質災害防治有針對性、有效性。
[1]王瀟,江曉龍,韋龍明,等.廣東梅子窩鎢礦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J].有色金屬工程,2017,7(2):93-98.
[2]王金和.梅仙鉛鋅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與治理對策建議[J].工業,2016(12):00274-0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