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述了數字環境下圖書館出現了復合的功能,圖書館功能復合是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讀者也有了新需求,為了適應讀者新需求和圖書館的復合功能,新建圖書館建筑、空間設計要適應新時代發展,設計時遵循新的原則。才能適應新時代圖書館的發展。
關鍵詞:圖書館;空間設計;新功能;數字環境
在數字化的今天,隨著移動網絡和數字化文獻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讀者可以通過網絡終端設備、手機獲得各種信息,所以圖書館不在是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唯一地方,人們到圖書館不是為了借書,而是為了使用圖書館的空間,享受圖書館帶來的空間環境和文化學習氛圍。因為圖書館讀者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從借閱紙本的圖書報刊資料變成來圖書館是為了有一個學習的空間、交流空間、休閑空間。圖書館的傳統功能發生了變化,從原有的收集保存人類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變為了除了圖書館原有的功能不變之外,在開發智力,提供文化娛樂方面需要根據讀者的需求得到加強。圖書館是除了家庭、單位之外的第三空間,圖書館必須開放辦館,不能局限于傳統的借借還還功能,還要參與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為讀者提供一個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參與社會交流的空間。變傳統的藏書樓為人們參與社會的第三空間。
1 鄭州市圖書館新館簡介
鄭州市圖書館就是適應了圖書館新功能發展理念而產生的新型圖書館,是河南省藏書量最多、館舍面積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圖書館。館舍面積9萬多平方米。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在前列。筆者想以鄭州市圖書館為例,探討未來圖書館的設計如何適應人們未來在網絡環境下對圖書館的需求。鄭州圖書館新館于2009年6月動工興建,2013年8月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是一所集文獻典藏、信息交流、學術研究、文化創意、教育培訓、文化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大型文化場館。新館規劃總藏書量240萬冊(件),設計閱覽坐席3000個,設計日均接待讀者量6000人次。是鄭州市新的文化名片。鄭州圖書館新館共分為東主樓圖書藏閱區、西主樓市民文化活動區、裙樓文化產業區。目前,東主樓圖書藏閱區前五樓層已全部開放,除了位于三樓的大宗門類的圖書閱覽廳,圖書館還在一樓和二樓專門開辟了少兒閱覽廳、多語種廳、讀者互動書吧、多媒體互動廳、報刊閱覽廳等,為各人群讀者提供便利的閱讀場所。四樓是多媒體室,配備了許多嶄新的電腦供讀者上網,還有網絡全覆蓋,讀者除了查閱互聯網上的東西,還可以查閱圖書館訂購的中國知網數據庫,超星數據庫的論文,書籍。五樓是館里特藏書、古籍書和工具書閱覽室。另外,在閱覽室里地面上還配備了許多地插,供讀者連接上網。新館的外墻結構和采光頂部特意采用的真空玻璃,不僅可以隔熱保溫、隔聲降噪,還可以自然采光,為讀者營造了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同時,在閱覽廳一旁的自動借閱機旁,一些市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自助完成辦證、找書、借閱、還書等任務。一樓、二樓、三樓閱覽室除了閱覽座椅外都配備了舒適的沙發供讀者學習累了休息,非常人性化。“類似這樣的智能化服務還有很多,新館的整個設計都突出了人性化服務
除了常規的圖書借閱服務,鄭州圖書館新館還將定期為讀者帶來特色的文化沙龍活動;更讓人欣喜的是,在西主樓的市民文化活動區域內,3D電影廳、餐飲店、茶館、畫廊、健身館、咖啡店等文化休閑場所應有盡有,市民看書累了,可以就近吃飯、泡吧、看電影、健身……一體化的服務讓閱讀成為一種愜意的享受。主樓后面還設有24小時讀者借閱機。方便工作族人們沒有時間借書的苦衷。鄭州市圖書館的創新之處在于把讀書、娛樂、休閑、健身寓于一體。把這些功能很好的結合起來。符合新時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滿足了人們美好生活的綜合需求。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空間。
2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空間設計需要遵循的原則
從鄭州市圖書館的新館設計和建筑來看,未來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建筑和空間的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圖書館的外觀要設計成一個城市的地標式建筑,即實用又美觀大方,比如鄭州市圖書館的設計東面主樓就是一個外觀是圓形的包含書本元素的建筑物,上面大,下面小,即不刻板,又美觀,又實用,即突出了圖書館的特點,又美觀、靈動,實用。西面的副樓就是一排樓,有點像商業街。
第二,在圖書館的設計上處處體現以讀者為中心,把過去那種重藏輕用的做法放棄掉,為讀者提供多種需求的學習空間,比如要設計協作學習區、IT區、休閑區和自習區。每層里面有充足的座位,采光運用通體玻璃自然采光,光線充足,視野也好。從鄭州市圖書館新館的空間布局上也符合這些原則,一樓、二樓、三樓都有大量的閱讀座位,還有一些舒適的沙發,二樓、三樓閱覽室還有一些地插、方便讀者自帶電腦來館學習。第三,空間大,為將來圖書館的藏書和發展預留了足夠空間,以免新建的圖書館沒有使用幾年就面積小了,還要重新考慮運用密閉書架或者剔除圖書。比如鄭州市圖書館的建筑面積就很大,現在還沒有用完,為今后發展預留空間。一般國際上新建的圖書館都是按國際上流行的三統一原則,即統一柱面、統一層高、統一荷載。進行結構設計。設計圖書館要特別注意考慮層面的承重負荷。
第四,加大電子資源的存儲比重和空間,為未來的擴容做準備,實行全館范圍內的電子通信信號的全覆蓋,為移動電腦和手機提供閱讀服務。鄭州市新圖書館就是如此,四樓是多媒體室,里面配備了許多電腦。也有地插,方便讀者自帶電腦。
第五,在空間的設計上留出足夠的美化,綠化,閱讀、休閑空間。
第六,把書庫大部分設計為開放書庫,使閱讀,查詢存儲一體化,方便讀者就近閱讀。鄭州市圖書館新館的設計就是閱讀、存儲、查詢、借閱一體化。書架周圍有很多桌子、座椅,還有自動查詢機和自動借閱機,讀者看書、查詢、借閱特別方便、做到了藏書、借閱、查詢一體化和自動化。
第七,在圖書館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新能源技術的運用,如太陽能、風能、水能能源的綜合利用,做到節能環保,運用新技術,如通風自動化系統、網絡自動化系統、安全防盜監控系統的空間與運用在設計中也要考慮周到。
參考文獻
[1]張杰龍.董瑜伽.朱怡.圖書館空間多樣化設計及彈性管理—以香港三所高校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18(7):35~38.
[2]羅慧敏.促進知識服務的圖書館空間資源利用—21世紀美國圖書館空間設計趨勢與設計思想[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2):53~55.
[3]郭沫含.馬卓.圖書館空間設計、布局及服務延伸思考[J].河北科技圖苑,2016(9):53~56.
[4]馬慧生.李蓉.吳玉萍.從”悠圖書館”看高校圖書館空間設計與新館建設思路的轉變[J].圖書情報工作,2014(6):113~118.
[5]魏秀玲.新媒體時代黨校圖書館空間布局及服務拓展探析[J].海峽科學,2017(4):68~70.
作者簡介
楊艷萍(1963-),女,漢,2004年畢業于河南省委黨校行政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工作,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