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凱 魏文濤
摘 要:中波天饋線系統故障與溫度密切相關,系統的設備,元器件,連接點等在日常運行當中可能會發生異常的溫度變化,為及時發現這種隱患并防止由于溫度異常升高造成停播事故,我臺開發了基于紅外線測溫的中波天饋網絡巡檢系統。
關鍵詞:紅外線測溫;系統架構;安全播出
天饋線網絡系統中包含的設備,元件每日需在大功率、超高電壓下進行運作,即使設備,元器件很耐用,也會因各種不能及時發現的因素導致事故的發生,絕大部分事故是由于元件失去了他應有的功能,元件老化,連接點沒有進行緊固而松動所產生的。設備和元器件在故障發生之前溫度都會升高,同時也會影響天饋網絡的參數變化,天線電壓的駐波比也會變大,天饋線特性阻抗與網絡參數不匹配,發射機反射功率變大,隨著反射功率不斷的增大會達到發射機設置的反射功率參數界限,發射機會自保關機,造成事故,影響中波廣播的正常播出。因此能夠及時的發現天饋線網絡系統將要發生的溫度問題,就可以發現網絡系統存在的各種安全故障,預防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節省了人工巡檢查故障點的時間,保證廣播節目的安全播出。
1 項目介紹
天饋線網絡系統故障與溫度有很重要的關系,而利用紅外線測溫對天饋線網絡系統的故障預判點進行實時檢測就尤為重要,了解和掌握設備運行狀態,能及早發現問題,并確定故障點,對保證安全播出具有深遠的意義。紅外線在線監測設備可以從安全可靠的距離測量設備、元件連接點和線路的表面溫度,通過數子顯示表采集實時數據,通過無線通信模塊傳回數據,實現對線路設備的在線實時監測,天饋線設備發生故障前都有一個明顯的共同特征,就是故障前的發熱現象,一旦發現發熱溫度超過其允許值,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就可避免燒壞、燒斷等現象,提高保障安全播出能力。
我臺設計的該套系統需要在天饋匹配間安裝紅外測溫監控探頭,從而實現對重要線路和設備的在線和實時的監視,并通過以太網絡和光纖網絡通道將監測溫數據實時傳至機房值班室,使用自動巡檢監控軟件對溫度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軟件的可視化讓工作人員能夠更容易的掌握是設備、元件、線路的哪部分出了故障,該溫度巡檢系統實現了對檢測目標溫度的實時測量與分析,對匹配間的帶電運行線路和設備由于溫度過高而引發的事故進行預判,降低事故發生機率,保障天饋線系統安全運行,保證了發射臺的安全播出。
1.1 系統架構設計
中波天饋線溫度巡檢系統由采集、通信和網絡、監控中心機房設備和軟件三部分組成。巡檢系統網絡結構如圖1所展示,在中波場區內,安裝了紅外測溫探頭和監控中心計算機處理軟件系統,在接收終端通過軟件建立溫度巡檢管理平臺,將天饋網絡設備,元件運行的狀態信息、測溫信息進行整合,實現了系統巡檢工作的智能化,并且達到及早發現問題、取代人工巡檢的目的。同時現場設備遠程可監控,工作人員在機房可查看設備,元件溫度數據參數。溫度巡檢系統利用紅外測溫設備進行巡檢,查看設備是否存在放電、發熱等現象,具備數據超限的自動報警功能等等。
1.2 系統說明
1)天饋匹配間內設置紅外監測點:匹配間設置10個固定方向的紅外測溫監測點,主要監測5個電感線圈連接點,5個真空電容。電感線圈連接點是容易造成松動的故障點,線圈松動容易造成短路,打火等隱患,因此作為紅外監測的必要檢測。真空電容的表面作為必要檢測點是因為如果電容出現了故障隱患,電容的溫度會持續的升高。電感和電容元器件出現問題會對天饋系統網絡的參數造成影響,對發射機的影響因素最大。
2)發射臺是周圍電磁環境復雜,尤其是在天線匹配間內,復雜的強電磁場對無線、有線系統均有干擾,影響正常的通信。該系統采用的紅外監測器和溫度巡檢儀需具備有效抵御抗電磁干擾進行準確測溫,通信線路采用光纖和以太網作為傳輸媒介有效的避免信號受到電磁干擾。本系統用紅外測溫探頭,溫度巡檢儀,串口服務器,光纖通訊模塊,RS485轉USB模塊組成完整的通信線路將數據回傳至機房監控pc。
3)系統的監控軟件實時的接收從天饋匹配間實時發送過來的溫度數據,工作人員可以從PC終端上了解到設備,元器件的實時溫度,軟件可以以表格形式或是坐標軸形式表現實時的數據數據信息,并可以通過記錄按鍵存儲過往溫度的數據并形成記錄,當溫度超過告警值時及時報警,軟件可以直觀的顯示是哪個設備或元器件出現了問題,待發射機停機后對問題點進行維護,節省了人工巡檢查處故障的時間。
2 結束語
廣播臺發射工作是極其重要的,廣播播出設備多,播音時間長,廣播電臺場區電磁干擾復雜。使用紅外巡檢系統,可改變傳統巡檢方式,通過對天饋網絡系統重點部位的24小時監控,準確掌握天饋線的運行工作狀態;紅外測溫技術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而成的在線監控系統能實現全自動實時狀態監控,提高了檢查的直觀性,可靠性,有效性。對降低廣播發射電臺停播率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習玄輝,發射臺機房運行監控系統的設計和應用[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3,40(1):91-93.
[2]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4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3]郭呈祥.紅外測溫技術[J],工科物理,2000(2):61~63
[4]陳可中,譚翔,董建杰,等.紅外測溫儀的設計[J].電子測量技術,2007(10):11-14
[5]田偉平,田躍,李杰,等.一種新型紅外測溫傳感器的原理與應用[J].傳感器世界,2007(12):44-46.
[6]馮廣麗,盧朝東.紅外瓦斯無線傳感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3,21(1):80-81,88.
作者簡介
劉建凱(1987-),男,天津市,初級,研究方向:中波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