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群眾藝術館 巴彥浩特 750306)
舞臺美術設計簡稱舞美設計,是舞臺演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包括布景、燈光、化妝、服裝、效果、道具等分項設計的綜合設計。舞美技術的任務就是根據舞臺藝術的劇本要求,在舞臺藝術演出的活動中,構建起一個科學、系統的舞臺環境,讓舞臺藝術本身的藝術表達在舞美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舞美設計的主要任務是依據已有劇本內容、編劇要求,在特定藝術構思指導下,借助于多種造型技術、手段、方法的運用,旨在創造出表演所需的外部環境和角色形象,以及達到渲染舞臺表演氣氛的目的。
數字媒體技術在舞美設計中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上述目標的實現,成為滿足現代舞美設計需求的一把利器,也真正成就了數字舞美。在數字時代之前的原子時代,傳統舞美并不像數字舞美一樣光彩奪目、令人羨慕,傳統舞美設計頂多是戲劇、電視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本身并不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藝術對象,它更多地處于“藝術邊緣”。但自從進入到數字時代以后,數字媒體技術在舞美設計中的應用真正使舞美從幕后走向臺前,也徹底改變了舞美在藝術表演中的地位,同時它也借助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更多地走入人們的視野,這時人們才發現“舞美”的作用原來這么大,數字舞美也因此逐漸成為藝術美學審美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如今,數字舞美已發展成為超脫單一藝術形式的綜合性、跨界式藝術學科。數字舞美是數字化時代的必然產物,是傳統舞美藝術的一種數字化體現。
數字舞美的關鍵是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而數字媒體技術帶給舞臺美術最大的改變或者說最凸顯的特征就是舞臺影像的視覺美。其深層次原因或者說是根源在于人類社會已經進入“讀圖時代”,在讀圖時代的人們接受信息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信息的可視化,以及強烈的可視化審美需求。而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可視化”的舞美設計變得更加容易實現,有效地滿足了觀眾視覺上的審美需求,填補了傳統舞美視覺感官上的審美空白,這也是數字舞美的美感所在,或者稱為數字舞美的技術美感。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特別是在時間相對較短的文藝表演中,由于每個節目的時間都很短,不可能都使觀眾獲得深度審美體驗,這時就需要強烈的視覺感官刺激來彌補。
數字舞美的藝術功能是在傳統舞美藝術功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傳統舞美藝術功能的擴展和延伸,也是對傳統舞美藝術功能的強化。總之,不論是傳統舞美也好,數字舞美也罷,其藝術功能都不能偏離“核心”,即為舞臺表演服務、為藝術表演添彩。
進入數字時代后,數字媒體技術的優勢變得越來越明顯,一系列數字影像的應用對于舞臺表演場景營造具有重要意義,簡言之就是數字舞美場景更加精細、寫實,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使舞臺表演的物質環境更加接近真實生活空間,最重要的是數字媒體技術在舞美中的應用徹底省去了傳統舞美物質環境中的道具更換、場景替換操作。
數字舞美借助于影像,不僅可以營造近乎真實的實體環境,還可以用來營造虛擬空間、幻想影像,簡稱寫意造景。如果說寫實造景是為了滿足舞臺表演的外圍空間需要,那么虛擬空間、幻想影像等寫意造景,則是為了滿足觀眾的思維、內心需要以及深層次表達作品的敘事、情感內涵。這對于舞臺表演來說,無疑是一個“升華”的過程。
與傳統舞美相比,數字舞美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動態”;這里的“動”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數字舞美的“互動”特點,它變傳統舞美的“單方表演”為表演與觀眾的“雙方互動”,觀眾的更多審美需求、想法被體現在舞美設計中;另一方面是數字舞美的“主動”特點,雖然數字舞美仍然以“背景”形式出現、存在,但它已經不再是靜止的、被動的、次要的和輔助的,而是獲得了與表演者近乎平等的地位。舞臺表演者及其表演過程在數字舞美環境下真正實現了“人景交融”。
數字舞美是傳統舞美的繼承和發展,數字技術的介入讓傳統的舞美技術變成了一種全新的視覺呈現形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舞美的設計設置超越了舞臺藝術本身的表現形式,但是數字舞美作為傳統舞美技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在舞臺美術設計的本質上還是傳統舞美的延續,無論技術手段如何改進與更新,傳統舞美都是數字舞美的根源,如果只是片面地重視數字舞美的絢麗色彩和視覺沖擊,而不從傳統舞美的本質角度出發進行舞美形式的創新的話,數字舞美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可能長遠發展。
數字舞美是當前舞美的主要表現應用形式,但是數字舞美還是要從傳統舞美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方式出發,對舞美藝術的本質進行繼承和創新,才能延續舞美藝術的發展。
多媒體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把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綜合起來,使之建立起邏輯連接,并對它們進行采樣量化、編碼壓縮、編輯修改、存儲傳輸和重建顯示等處理。計算機以其無可比擬的便捷、高效、精確、易于修改和存儲方便等特點不斷刷新各項紀錄。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加速發展,軟件的不斷更新,為計算機在設計表現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廣闊前景,不僅以它嶄新的形式給舞臺視覺藝術帶來了一場革命,還促使人們的審美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舞美藝術正擺脫手工業時代的封閉性和局限性,將舞臺設計成一個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綜合體,既有文學與音樂的時間性、聽覺性,又有繪畫與建筑的空間性、視覺性。在功能上,它不但要擴展人們的視覺范圍,還要擴展人們的思維能力。計算機對于圖形設計及舞美創作方面起重要的主導作用,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思路,可以把計算機轉換成一種全新的“舞臺語言”,我們有理由相信:計算機與舞美的聯姻必將激發更多的創作靈感和創作激情。
增效降本。傳統舞臺美術中,舞臺裝飾等都是實物呈現,并且是手工操作,費事、費時、費力,且易失誤。而使用功能強大的多媒體,能夠將音頻、視頻、圖畫等多種逼真效果,毫無失誤地瞬間呈現,自然而流暢。同時,由于數字技術能把大量的影音圖片文字等資料儲存在小小的芯片中,便于保存攜帶和反復使用,并可通過互聯網等手段相互交流,做到資源共享。
舞臺美術設計專業本身的先天素質就具備了理論與實踐相呼應、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多種學科相互交融的特征,所以他們在創意和實施兩個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既有想象力也有執行力,他們更善于把抽象的設計構思具體化,進而從“襯托表演”轉向“為表演而設計”,最終達到“參與表演”——與戲劇舞臺形成共存關系。
所以,在新文化創意時代,要求舞美設計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廣泛涉獵數字技術帶來的新興領域,以藝術創意引領技術應用,合理利用高新技術含量增強藝術作品的張力。
在這個令人興奮的新文化創意時代,舞臺美術在融入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的同時,要理順技術與藝術的邏輯關系,把握好藝術與技術的節奏,形成雙方的良性互動。
總而言之,大型舞美設計既需要技術,又不能技術至上。這需要從根本上調整認識,創作態度上要回歸初心,專業修煉中要潛心思考,不固步自封,不拾人牙慧,不知難而退。重在摒除“萬金油”式的設計套路,以飽滿而熱情的精神去求知、求新、求變。時刻懷抱對演出作品、對舞美作品的創造之心,對觀眾的誠懇之心,對文化的敬畏之心,腳踏實地去吸納新技術、新知識,同時需要把握多樣的鄉風民俗和不同的地域文化,才能弘揚地方特色,為文化創新服務,技術與藝術編織文化精神的經緯,才能打造出大型演出舞美新面貌。
在傳統舞美藝術功能基礎上,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更進一步擴展、延伸了數字舞美的藝術功能;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數字媒體技術的進步,數字舞美所能帶給觀眾的審美體驗將會空前強烈與超乎想象,數字舞美的藝術功能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強化。
舞美設計師應當認識到,雖然是處于信息技術、電子科技發展活躍的時代,多媒體的便捷性、多元性能為創作服務,但演出的本質精神與核心價值不能忘記。琳瑯的物質材料、繁多的數字信息需要通過藝術運用,結合演出主題來傳達內在的精神意旨,才能與之融合成別致的舞美藝術作品。運用高科技,把藝術與美發揮到極致,達到震撼,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