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靖從小就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
2018年的2月,一個叫“武大靖”的名字很火,他在平昌冬奧會為中國奪得第一也是唯一一塊金牌,他還是中國代表團本屆冬奧會閉幕式的旗手。
說起武大靖冰上“運動夢”的起源,竟然是電視節目。那是武大靖10歲的一天,他在家里看李佳軍、大楊揚比賽,他們在冰上瀟灑的身姿給了他深深的震撼:“我也要練短道!”這個小男孩下了決心。于是,佳木斯市短道速滑的業余隊里,就多了一個“秀氣得像女孩兒”的小運動員。
剛開始練的時候,因為水平不夠,武大靖排的冰點都是凌晨,這也就意味著每天4點多鐘,他就要起來上冰。天那么黑,那么冷,訓練還是在室外冰場。
拿著冰刀、騎著小自行車,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寒風中趕往室外冰場,大靖堅持著。從他訓練開始,媽媽只送過他一次。有時,媽媽心疼他,想讓他多睡一會,武大靖卻反過來安慰媽媽:“沒事,我能堅持!您多睡會兒,別管我?!?/p>
訓練中的苦和累,武大靖也從不向爸爸媽媽說。一次,大靖爸爸實在忍不住了,就偷偷跑去冰場,看兒子訓練——“那時候的室外冰場哪有防護擋板呀,全靠雪堆擋著,滑著滑著摔倒了,整個腦袋都扎雪堆里了,他也不哭,起來拍拍雪接著滑?!蔽浒职脂F在想起當年事,還記憶猶新。
訓練刻苦的武大靖,從冰場下來后,衣服從里濕到外,寒風一打,濕透的衣服就會結一層冰。武大靖怕爸爸媽媽擔心,每次訓練完,他會把衣服先換好,一回家就泡上水,然后才吃飯,6點多又去上學了。對于兒子的這份體貼,武大靖的媽媽覺得非常溫暖。
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佳木斯業余運動隊已經不能滿足武大靖了,從佳木斯、哈爾濱、南京、長春到北京,他開始了求學的漂泊之路。
在那段時間,聚集在黑龍江省練短道的孩子幾乎都有著相同的經歷,最后都來到了哈爾濱——因為那里有符合標準的室內冰場。前來訓練的孩子太多了,只能按照水平排冰點,剛開始武大靖他們都是后半夜上冰,一個教練帶著二三十個孩子,一起吃住,一起訓練。
當時武家并不富裕,一個月600元的伙食費,是個相當重的負擔,懂事的武大靖從不亂花錢,也不跟其他的孩子攀比。就連冰刀,也是有什么穿什么。
父母第一次給他買的是大道用的鞋,他媽媽想,孩子腳長得快,就特意買大了一號,“咱那時不懂??!想著能穿時間長一點,不是能少花點錢嗎?”大靖媽媽現在想起來,還心懷愧疚,“穿著不合腳的鞋訓練,不知道兒子多遭了多少罪啊。”
后來,武大靖一直穿著爸媽給他買的二手鞋訓練,直到心疼大靖的二大爺贊助,按他的腳型定做了一雙鞋,武大靖才擁有了第一雙屬于自己的定制冰刀。
“一雙鞋加一副刀加一個油石、一個刀架將近7000塊錢呢!”二大爺的這份支持武大靖一直銘記在心。
為了學有所成,武大靖決定從哈爾濱去南京。13歲的少年獨自背著行囊,20多個小時的火車,一路向南。
站在站臺上的媽媽看著遠去的列車哭了——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我的大靖那么小就要離開家,吃了那么多苦。孩子,你為什么要這么堅持,你真的知道自己未來要干什么嗎?
武大靖在江蘇,家里沒有條件讓父母去看他,那個時候通訊還不太發達,大靖與家里的聯系也很少。等他回家時,爸爸媽媽驚呆了。“走的時候不到1.6米,回來時竟然長到1.8米!”大靖的爸爸一邊比劃著身高,一邊唏噓感慨著,“差點認不出來了?!?/p>
江蘇隊解散后,武大靖又成為吉林省冬管中心的運動員。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時,武大靖還是一名省隊隊員,而憑借在全國聯賽上的優異發揮,武大靖在當年11月份就來到了國家隊,直到今天。
在爸爸媽媽的眼中,從小武大靖就是個特別貼心、溫暖的孩子。直到現在,大靖還是那么戀家和孝順,幾乎每天都會給爸媽發消息、視頻聊天,外出比賽也一定會給家人和朋友帶禮物。在隊里,他是愿意照顧兄弟的仁義大哥;在朋友當中,他細心周到,重情重義;在家里,他更是親人們的驕傲。
2014年索契冬奧會,未滿20歲的武大靖在男子500米決賽中,收獲一枚銀牌。當年5月,武大靖回到母?!涯舅故械谄咧袑W,看望老師和同學們。他不僅把自己比賽的手套留給學校,還給全校師生做了匯報演講,以自己的成長經歷,激勵學弟學妹們好好學習。
2018年的春節,武家注定是在熱鬧、緊張、歡樂中度過,全家20多口人齊聚武大靖奶奶家,全家人的心也跟大靖一起走上了平昌奧運會比賽場。
“大靖有十幾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兒子,不要有太大的壓力,盡自己的能力,發揮正常水平,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就好。爸爸媽媽等你回家過年!”武爸武媽的話,是那么地平實而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