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浩
(江西銅業集團地勘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德興 334200)
(1)區域成礦條件。銀山礦區處于華夏板塊與揚子板塊碰撞對接帶,由于長期處于華夏、揚子間結合帶構造格局控制之下,發生了多次構造、沉積、變質、成礦的事件,形成了較為有利的成礦環境。其地層巖性以絹云母千枚巖、夾變質礫巖、灰綠色凝灰質千枚巖、千枚狀板巖為主;其構造蓋層褶皺主要出現于震旦—二疊紀地層中,以寬展形短軸背斜和向斜產出為主;其巖漿巖巖漿活動頻繁,具有多期次、多階段、多系列、多形式、時代廣泛等特征。巖漿巖從超基性、基性、中性和中酸性—酸性均有分布;其礦產區域內金屬礦床豐富,為多金屬礦化集中區,銀山銅鉛鋅多金屬礦區即位于該多金屬礦化集中區之中部地段[1]。
(2)區域成礦規模。銀山礦床的成礦過程經歷了沉積作用—礦質的原始聚集,區域變質作用過程中伴隨褶皺和斷裂作用下的礦質的活化、遷移和初步聚集,火山作用下礦質的進一步活化、遷移、富集成含礦熱液沿巖體接觸界面和層間裂隙帶充填成礦等一系列過程。礦床的形成與銀山背斜的形成和火山-次火山作用發生及其發展、演化密切相關。反映了成礦的多階段演化、多因復成的特點。礦床的成礦模式為火山沉積、區域變質(伴隨動力變質)、火山-次火山作用期后熱液控巖控礦、改造疊加”。銀山銅鉛鋅多金屬礦床成因為受火山-次火山作用控制的巖漿期后熱液型礦床[2]。
(3)區域礦床定位。銀山背斜是兩翼陡峻緊密的背斜,軸向北東,向北東傾伏,背斜兩翼千枚巖片理走向不一,沿銀山背斜發育的斷裂帶是礦區內成巖成礦的主導構造,它對礦區的其它構造、火山—次火山巖活動以及成礦起控制作用,其派生的一系列斷裂裂隙對成巖成礦起到了直接的定位作用,為火山-次火山巖活動及成礦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構造通道和儲礦儲巖的有利場所。
(1)水文條件。本礦區含水層主要為近地表風化裂隙含水層,含水量不大,透水性弱—中等,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源,后期構造對礦床充水影響不大。礦體多分布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下,頂底板圍巖中雙橋山群淺變質千枚巖和火山巖系火山碎屑巖、熔巖和次火山巖為相對隔水層,礦床充水主要因素為頂板圍巖上部風化裂隙水,其補給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前人開采遺留的舊老窿和采空區積水對未來地下開采具有一定影響。總體上礦床水文地質條件屬以裂隙充水為主的簡單類型。
(2)地質條件。礦區工程地質條件中等,礦體及其頂板巖體均屬半堅硬至堅硬完整穩固型巖層,礦區斷層結構面屬禁閉型,破碎帶經蝕變膠結,對礦床開采無較大影響。本次對礦山生產坑道進行調查表明,采區巖石穩固,除按有關規范留有礦柱外,局部遇構造破碎帶有支護,礦體及其頂板穩固,礦區工程地質條件良好。本區自然環境地質條件中等,未出現有破壞性地震和較大的山體滑坡及泥石流記載。山體穩固,無滑坡、塌方危害,無放射性異常顯示,自礦床開采和配套工業的發展以來,較多的環境地質問題相繼出現,礦渣堆積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地形,尾砂與污水的排放,礦坑疏干地下水位降低等,一定程度地影響和污染了本區地表水、地下水資源以及耕植土壤。未來礦山生產過程中,選礦廢水、礦渣堆積以及選礦尾砂堆積對自然環境有一定影響。地表老窿較多,深淺不一,未予封閉。雨季在暴雨時段需防范泥石流的發生。
(1)指導思想及原則。勘探工作總體部署思想是按照“一次立項,分兩期實施”的勘探部署,銀山礦區六個區段探礦證內滿足勘探要求,同時采礦證加探礦證整體也要達到勘探控制程度。
本次勘探地質工作是在詳查工作的基礎上,實施各類探礦工程以加密工程間距,并提交勘探報告以盡快滿足礦山辦理采礦權擴深,根據合理、合法如期開展的需求,故本次工作要實現高效、高質、經濟地達到地質目的,在項目進展過程中必須實施“三邊地質工作”原則,即邊勘探施工、邊分析研究資料、邊調整修改設計,以便根據地質情況及時調整工作量并按工期最終達到勘探控制程度的要求。
(2)勘察方法選擇。本次勘探的主要手段和工作量是地表巖心鉆探、坑道、坑內巖心大鉆、其次為輔助坑道和鉆窩。首先放測勘探設計優先施工的工程,竣工后做好定測,為保持勘探工程施工的連續性和勘探工作進度提供定位保障。協調好采礦、三區詳查和本次勘探三者之間的關系,保證坑道工程和鉆探工程的施工條件和進度,各工程施工進度如期完成是保障整個勘探工作進度的關鍵所在。開展與鉆探、坑道地質施工配套的編錄、采樣、資料整理等原始地質編錄工作。根據野外地質觀察結合各類樣品分析結果開展綜合地質研究工作。內外檢、小體重、組合樣等各類巖礦樣品的采取、送出與整理登記。委托相關單位開展礦石選冶技術性能及可行性研究等專題研究工作。同步開展與勘探工作相配套的水文地質工作。野外驗收及報告編制工作。野外工作結束時要申請進行野外驗收,檢查工作量和地質任務是否完成,在驗收合格的基礎上組織編寫報告,最終提交全套勘探成果。
(1)測量工作。銀山礦是一座開采歷史悠久的礦山,有已知的控制測量資料供設計工程測量使用,本次勘探工程測量主要是鉆孔孔位、坑道、鉆窩測量和九區露采場測量,根據井下布設的導線網和鉆孔的設計位置,采用極坐標測定法實測,每個鉆孔和每條坑道均應經過初測、復測、終測三道程序。初測、復測、終測工作應嚴格按《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ZBD10001-89)進行施測。
(2)坑探工程。坑探工程布設目的為坑內鉆探施工的需要以及加密工程間距。坑道工程施工掘進時由測量人員現場定方位、定坡度、定斷面規格,嚴格執行設計及規范要求,工程驗收嚴格執行《有色金屬礦山井巷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區內巖石堅硬,局部地段裂隙與節理發育,在巖石裂隙發育或破碎地段,要求坑道進行安全支護,有隱患時要及時處理,工程質量滿足要求。
(3)鉆探工程。鉆探工程目的是通過加密工程,詳細控制和查明主要礦體的規模、形態、產狀及其空間的分布范圍,對破壞礦體和礦山開采等有影響的斷層破碎帶控制其產狀及斷距。鉆探工程質量必須嚴格執行《巖芯鉆探規程》按鉆探六項指標進行施工及檢查驗收。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勘查單位將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制度及專業技術規范、標準,強化質量監控,獨立建帳,專款專用。將遵照“顧客至上,規范勘查,求實創新,優質高效”的質量方針,層層制定質量目標和質量要求,協作單位將按設計要求,為業主提供優質上乘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