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楊 華
第二課堂,是指與學校課堂教學不同的一種以課外實踐活動為主的教育方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繼續和延伸。第二課堂相對于第一課堂在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上發生變化,從時間上,第二課堂的開展是在第一課堂以外進行的,也就是在正常教學時間之外進行;從學習內容上,第二課堂上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以興趣學習為主;從學習方式上,第二課堂更加開放和多元,可以進行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組織各種社團活動等。
研究者實地走訪重慶三所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同時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抽取某高校大二年級215名同學進行調查研究,回收有效問卷197份。通過調查了解到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第二課堂的形式不太了解,問卷中列舉的第二課堂活動很多同學都參加過并且非常喜歡,但是不知道這就是第二課堂。相較于中小學而言,第二課堂這個名詞對大學生來說似乎很陌生。而對于第二課堂的管理方面,大多數同學都表示不了解,說明高校對第二課堂的宣傳力度不到位。大部分同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第二課堂,有一部分同學會考慮到第二課堂的內容與專業發展的相關性,希望通過第二課堂來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高校的第二課堂還存在指導教師缺位、活動設計缺乏長期性和系統性規劃、活動時間和活動場地缺乏保障等方面的問題。
(一)第二課堂主要以德育功能為導向,缺少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引領
一直以來,主管第二課堂工作的老師幾乎都是負責團學工作的老師,基本將第二課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主要以集體榮譽感來召集學生,要求學生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組織的活動與第一課堂聯系不夠,學生在專業素質和能力發展上得到的鍛煉不多。
(二)第二課堂的活動內容太多太雜,缺少系統規劃
雖然第二課堂的特點是形式的多樣化和內容的廣泛性,但是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主要以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為主,對活動內容沒有長期、系統地規劃,學生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比較有興趣參加,后來逐漸失去積極性,原因是覺得活動沒有新意,每次都一樣,如果能夠對活動內容進行系統規劃,做到逐漸深入,對學生會一直有吸引力,也會讓學生感到每次都有收獲,保證學習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三)第二課堂的組織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乏多才多藝的人才,他們能夠將第二課堂組織得豐富多彩,負責團學工作的老師也主要從活動的形式是否新穎,參加的人多不多,人氣高不高這些方面來判斷第二課堂活動的質量。由于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第二課堂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方面的作用并未凸顯出來。試想,一名專業教師在指導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他的設計思路應該不會僅僅停留在唱歌、跳舞這樣的文娛活動上,應該會從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方面加以引導,比如組織一些研究性學習活動,啟發學生做一名研究型的幼兒教師,而不是僅僅會唱歌跳舞。
(四)對第二課堂的評價缺乏標準
因為第二課堂沒有納入高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計劃中,就談不上評價,往往是主觀上覺得好或者不好。在開展活動前大家組織得熱火朝天的,活動結束后,各自散去,幾乎沒有人對活動的開展進行反思、評價。這也是導致活動開展越來越難以吸引學生參加的原因,學生會覺得這種活動只是來湊熱鬧,甚至覺得只是完成任務,并不知道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并不是說開展第二課堂沒有作用,而是缺少評價環節,會讓學生感受不到自己有什么收獲。
通過調查反饋的情況,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第二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打造百花社團,讓學生以興趣為前提,學有所長
1.九大社團均有專業教師指導,讓第二課堂更有凝聚力
我院學前教育專業根據專業特點,分別設立了幼兒教育研究會、兒童舞蹈館、兒童故事館、兒童繪本館、兒童手工館、彈唱館、游戲社、兒童戲劇社、兒童產品研發會九大社團,定期開展社團活動,每個社團都配備相關專業教師進行指導。社團活動作為第二課堂的重要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過去沒有教師指導往往存在先熱后冷的情況,剛開學的時候參加活動的人很多,一段時間后,社團變得松散,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下降。當配備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后,學生感覺學到的東西更多,與老師交流比課堂上輕松,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第二課堂的活動更有趣味性,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2.定期開展社團評優活動,匯報展示學習成果
每年學院對各大社團活動進行評優,開展一臺匯報演出,學生展示各自社團活動的成果,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往“一專多能”方向發展提供了大舞臺。過去社團活動屬于學生的民間活動,感覺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活動開展的質量也沒有評價標準。從2014年開始,我院已開展兩屆百花社團評優活動暨匯報演出,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和肯定,學生也對第二課堂活動有了正確的認識,大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課外也有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參加社團活動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還能提高自己社會交往的技能、協同合作的能力。
(二)成立支教團,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與使命感,磨練教學基本功
1.豐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知,提高專業認同感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學生每年、每學期都應有一定時間在幼兒園見實習。除此之外,學生還成立了支教團,因為我校地處郊區,周圍有一所鄉鎮幼兒園,缺乏專業的幼教師資,我們將支教活動納入到第二課堂中,讓第二課堂真正發揮出第一課堂的延伸與補充的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對社會的奉獻精神。通過定期組織的支教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學習專業知識與本領的意義,感受到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同時,也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職業理想,具備良好的師德,養成符合教師角色的行為習慣。在具體的工作中去感受學前教育在孩子發展中的意義與價值,體會工作的辛勞與喜悅,收獲家長的信任與支持,享受孩子的微笑與童真,這些無疑都會讓學生產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同,樹立牢固的職業理想。
2.提高專業素質,學以致用,體會學習的意義
學生在學校學習了繪畫、鋼琴、聲樂、教法,如果一直都不能在實踐中運用,可能會很迷茫,會產生“學這些有用嗎?”的疑問,更別提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這樣的理論學科,本身就比較枯燥,學生缺乏對孩子的了解,這些心理學、教育學聽起來就特別抽象。通過進入幼兒園開展第二課堂的活動,學生一方面練習各項專業技能,體會“學有所用”才能學得更有勁;另一方面,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觀察、分析孩子,從“外行看熱鬧”,變成“內行看門道”,當將抽象的幼兒發展特點與具體的各年齡階段的孩子聯系起來時,很多學生才明白學習這些知識的意義是什么,有什么用。
3.培養學生的愛心與耐心,為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做準備
幼兒園老師首先必須具備的是愛心與耐心,就像醫生首先必須具備的是仁心,其次才是仁術。學習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否一定要去幼兒園當老師?是否適合去幼兒園當老師?這些問題都會出現在學生頭腦中,而唯一能夠揭曉答案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學生通過在幼兒園的實踐,會發現自己面對孩子是否喜歡,是否會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當20幾個孩子輪流讓你解決同一個問題時,是否還有耐心?工作沒有好壞,只是自己是否適合。進入幼兒園的第二課堂,對第一課堂無法實現的教育作用,是很重要的補充。
(三)通過構建學院與幼教機構的校企聯盟,打造學生多元化發展平臺
1.拓寬就業渠道,早了解、早定位、早發展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就業的定位是多元化的,并不局限于幼兒園教師這一個崗位,比如兒童圖書編輯、早教機構、兒童玩具開發與設計等職位都需要從業者具有學前教育專業背景。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需要搭建與幼教機構合作的平臺,幫助學生更多地了解市場需求,做好自身職業定位,在專業領域有所發展。比如一個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去一家兒童圖書出版社實習后知道這個單位的門檻是碩士畢業,那么他在實習中對工作很有興趣,想要進入這個單位工作,就必須立志讀研。
2.了解職場規則,學習人際交往技能,養成守時守信的習慣
90后學生在校園里生活比較簡單,為人處世方面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有時還會出現上課遲到等違紀現象,無論老師怎么苦口婆心地勸說教育,他們對社會生活還是缺乏了解,不明白看起來小小的遲到問題,可能會嚴重到丟了一份工作。真的到公司企業里去感受之后,才明白上下級關系怎么相處,同事之間怎么相處,怎么有禮貌地打接電話,這些都是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老師也沒有辦法手把手地教,只有靠自己去領悟。
搭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第二課堂的平臺,開展多樣化的第二課堂活動,發揮第二課堂獨特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從學校走出去,在實踐中學習,在社會中學習,真正成為“會動腦、會動手、會學習”的人!
參考文獻:
[1]令狐文生,金一鳴,李純清.高校第二課堂活動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高教論壇,2010(3).
[2]李同果.高校第二課堂活動課程體系探討[J].教育評論,2009(2).
[3]彭巧胤.高校第二課堂課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5).
[4]楊雪蓮,趙振軍,馮佳,魯周,孫嘉怡,劉進平,王家法,何鳳美,賀華麗.多樣化第二課堂教學模式激活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熱情[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7).